王守仁的趣闻轶事 罗洪先的趣闻轶事

   www.gaoxiao88.net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在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绍兴还到过北京。
  相传,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欢喜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视守仁。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不料守仁提起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突患肺病,以病告归,结庐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
  王守仁病愈复职后,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916年)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1577年)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谥文成。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洲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良知,为善去恶者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处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他写的《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

  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
  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元暑葛衣寒。
  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阳明心学
  王守仁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
  王学的内在结构是由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构成的。在这一结构中,王守仁以心(良知)立言,又以良知释心.心(良知)就构成了王学的基石。在王守仁看来,心是无所不包的。物、事、理、义、善、学等都不在“吾心”之外,亦即是“心即理”。但他又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是“致良知”、为圣的内在可能性.同时,他又强调“良知”是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与内在的个体心理欲求的统一(“天理之在人心”),是与天地万物同体的。正是这个充塞天地的“良知”(灵明),才使“我”与万物(包括社会)无间隔地一气流通,互不内外远近地融为一体。也正是这种天地间活泼泼的、“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良知”,才感召人们去追求那种具有“凤凰翔于千仞”,“淳德凝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②的“狂者”或圣人境界。这就极大地强调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高扬了人格精神的伟大,成了“致良知”的主体后天努力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王守仁突破了朱熹那种“天理”的绝对性,从而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
  “致良知”就是如何为圣的过程,变本然的知为主体意识自觉把握的知的过程,也就是他所说的“知行合一”。在这一“致良知”的过程中,王守仁强调认识主体生命意志和情感投入。主要表现在:“致良知”是对“无一息之或停”的天道和作为人类意识历史积淀的《六经》等的动态认识过程。这里就要求认识主体要有历史感。同时,也表现在“致良知”是主体澄静体悟的情感心灵活动。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也就有一个“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而觉“有滋味”的不断深化过程。因此,“人若复得”“良知”,“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替与天地万物同体并一气漳通的超然自乐的人生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主体人格精神获得了高扬,个体的生命存在价值得到了肯定,人的心灵被提升为与天地同体无古无今的永恒,而这正是生命的体验过程。
  从上文对王学的内在结构即“良知”、“致良知’等分析看出,王守仁的心学是一种体验哲学。作为其心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美学,也具有鲜明的体验性质,可以说是体验美学。所谓体验美学就是审美主体通过生命体验那种具有时间上的永恒性(无限性),空间上的整体性,方式上的直接性和本质上的超越性的审美意象或审美境界。王守仁的体验美学就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把握那种具有永恒性、整体性,直接性和超越性的“至乐”或圣人境界。

  阳明主要弟子及后学:王艮,徐爱,方献夫,黄绾,王畿,聂豹,罗洪先,何心隐,徐阶,李贽等。

明朝联家王守仁生平简介,王守仁对联,王守仁轶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王守仁题于谦庙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王守仁自题联
愿闻己过;求通民情。——自题勉志

旋呼泉石仙人酒;自叙西湖处士诗。——感事自题
但作得成皆事业;到推不去即因缘。——感事自题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在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绍兴还到过北京。
相传,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欢喜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视守仁。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不料守仁提起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突患肺病,以病告归,结庐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
王守仁病愈复职后,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916年)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1577年)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谥文成。

会仙桥位于水镜台西,面积大约200平方米,是古晋祠的露天剧场。古人看戏,不像今人坐在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剧场内,而是露天站着看,栏杆上、桥上及各种建筑物上,只要能看到舞台表演的地方,都站满了观众。中轴线的第二个建筑物是一座桥,横跨于晋水上游的智泊渠。传说明朝嘉靖进士第一人——翰林院罗洪先,他为官清正(和奸臣严嵩为儿女亲家),农历四月十四日游晋祠于桥上,见一妇人,罗洪先不禁叹曰:“世间人说西施美,余视此妇胜西施。”妇羞怒,竟发功力使板桥突然起火,罗洪先差点跌入渠里,再看女子,早已不见。远远望去,却突然出现在悬瓮山上,罗又自言自语道:“你若真是仙女,让我再仔细看你一眼。”没等说完,只见悬瓮山摇摇欲坠,东移数步。罗大为惊恐,方知非同小可,信手写了诗一首:悬瓮山中一脉情,龙蟠虎伏隐真明,水飘火劫山步移,五十年来帝母临。这块诗碑至今还留在圣母殿前。此诗与传说无关,后人不解其意而已,其实作者是在暗示圣母殿的创建年代。民间对罗洪先传说颇神:“瓜皮写字尚未干,不在云南在四川。” 在太原晋祠圣母殿右侧的走廊里有一方十分著名的碑--“悬笔碑”。 碑高1.46米,宽0.72米,上面是三行宛如落花飞雪、骤雨飘风的草书:悬瓮山中一脉清,龙蟠虎伏隐真明。水飘火劫山移步,五十年来帝母临。后面是落款“戊午年洪先悬笔” ,并有“宛城郜焕元摹勒上石”九字。几百年来, 它吸引了多少墨客骚人,为它流连忘返,多少游客因未能得到一张碑文的拓片而怅然归去。为什么这块碑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论书法, 这块碑的确可以当得起《晋祠铭》上所赞:“体势悠扬,宛如骤雨飘风, 落花飞雪,锐不可当”。字里行间,透露出一派天马行空,纵横万里的气象,又有一种超然出尘,无牵无羁的韵味。论作者, 乃是明朝著名的学者罗洪先,也是大大有名的人物。罗洪先生活在严嵩擅权的年代, 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去研究学问。他从小就仰慕王守仁,《明史.儒林传》上说他十五岁读王守仁《传习录》,“欲往受业”,因父阻未成。罢官后即一心治学,在继承王守仁“致良知”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不少新的见解。积十年之功, 殚精竭虑,增补元人朱思本《舆地图》汇成《广舆图》一书。由于他道学精深, 多半又有些奇行异举,被民间视为“得道仙人”,他的字,也因此带了“仙气”,受到欢迎。这也是此碑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 这块碑上的诗究竟写得是什么意思, 却一直没有人能说得清。 那些“水飘火劫山移步” 的词句在说些什么?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又是如何写下这首玄妙的诗的?几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却始终没人能解开这个谜。也许这才是这块悬笔碑真正的魅力之源。

相关参考:

周新怎么早就知道高俊是高守仁的亲生儿子
2、姜恩入狱后未婚妻被退婚,女方家人不想让女儿嫁给偷盗之人,结果女子嫁给状告姜恩的高守仁,因为高守仁早就看上她,姜家父母气愤不过,衙门没人替他们过问,一年之后高家所生的儿子叫高俊,高俊清楚高守仁的恶行,他不...

守仁格竹的“格”应该怎样理解,能举个例子解释一下吗,它与格物致知的...
格在这里是参悟,体会的意思。王守仁本来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但经过使他刻骨铭心的格竹子之理实践的失败,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在记载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的《传习录》中,王守仁叙述了自己早先格竹子之理这件事:...

大明按察使中高守仁一案谁是凶手?周新最后的疑问得到解决了没有?_百度...
高守仁是因为追杀高俊时意外把刀撞到自己身上死的,高俊无罪,35集未删减版里还交代了之后的事,高俊是高守仁的儿子,他也因为此案被皇帝罢官没有了前程

守仁以罪谪龙场的意思的以是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罪谪的解释古代官吏因罪降调或流放。 《明史·职官志一》 :“以跟捕、纪録、开户、给除、停勾之法,覈其召募、垜集、罪谪、改调营丁尺籍之数。” 词语分解 罪的解释 罪 ì 犯法的行为:犯罪。 罪人 ...

清朝大臣、理学家张伯行简介,张伯行是个怎样的人?
斌不薄王守仁,陇其笃守程、朱,斥守仁甚峻,而伯行继之。要其躬行实践,施於政事,皆能无负其所学,虽趋乡稍有广隘,亦无所轩轾焉。 个人著作 张伯行著作宏富,有《正谊堂集》十二卷、《道南源委》、《道统录》、《伊洛渊源续录...

麻烦各位推荐一本书
当年苏轼躬耕于黄州东坡,以“东坡”为号,如今守仁得了洞阳明,即以洞为号, 自号“阳明”,又称“阳明子”。 守仁自幼身体单薄,后来又因读书过于辛苦,染上肺病,加上屡有奇遇,不是相士,便是僧道,故此对道家养生术甚感兴趣。在阳明...

什么是守仁格竹,守仁格竹,阳明格竹的启示,守仁恪竹
格竹不是忘记它的存在,而是忽略它的存在,所谓心即理,当我想让它存在时,它便存在,不想让它存在,它就不存在,人的思想是很多很杂乱的吃饭时想着睡觉,上课,上班,魂飞天外,这就没办法做到知行合一,我心即理了!...

尾崎秀实的人物轶事
当时出版的鲁迅作品集第一部作品是《阿Q正传》,译者是林守仁(山上正义笔名)和欧佐起(尾崎秀实笔名)。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帮助了这项工作,他还亲自校对了《阿Q正传》的日文译文。尾崎秀实在《阿Q正传》的一文前,撰写《论中国左翼...

守仁格竹的典故有什么道理
1、守仁格竹的典故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并不是只向外格物,增进知识固然重、但提高境界要并重,并且希望用增进知识来帮助提高境界,并不能只注重增进知识而忘了心灵的境界。通过守仁格竹的典故我们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

连守仁是怎么当上官的
卖女儿以换取官位。连守仁是电视剧《田耕记》里的人物。在新的剧情中,连守仁不惜出卖连家的女人,甚至自己的女儿,以换取官位。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答应了周氏的要求,将连秀儿嫁给了刘富贵,一个年龄相差甚远的老人。

相关评论

  • 饶娥2888: 有一个王阳明的故事说他让一个高僧还俗了,具体是怎么回事? -
    18020193636: 王守仁在杭州一所寺庙中请教一位禅师格物致知的禅理,期间问禅师想不想念家中母亲,禅师思索良久说怎能不想,然后这位高僧遍回家探望母亲去了,而王守仁也被赶出了寺庙.具体可网上搜搜,明朝那些事就有叙述

  • 饶娥2888: 明朝联家王守仁生平简介,王守仁对联,王守仁轶事 -
    18020193636: 王守仁,又名王阳明,一生信奉恪物至理学说,对后人影响极大.可以说是个有名的哲学家.日本著名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随身有个腰牌.上书一生俯首唯阳明.可见其对待事物,不拘一节,皆有变通的道理影响甚广.

  • 饶娥2888: 关于王阳明的事迹!#questionContentpre{wor
    18020193636: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

  • 饶娥2888: 1518年,王守仁做了什么事?
    18020193636: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三月,守仁抵达江西莅任.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七月,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遂委以地方军政大权,准其便宜行事.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王守仁并亲自前往劝降.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

  • 饶娥2888: 历史上有哪些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事? -
    18020193636: 崇祯二年四月,刑部给事中刘懋上疏,请求清理驿站.所谓驿站,就是招待所,著名的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王守仁先生,就曾经当过招待所的所长.当然,王守仁同志干过的职务很多,这是最差的一个.因为在明代,驿站所长虽说是公务员,论级别,还不到九品,算是不入流,还要负责接待沿途官员,可谓人见人欺.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