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影响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www.gaoxiao88.net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扩展资料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所以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但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工业革命



简单点的:
1)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各国进一步争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开拓国外市场,世界基本被瓜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详细:
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王章辉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在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美国等欧美先进国家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开辟了利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丰富自然资源的广阔前景,这就使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原来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以工业为基础的工业社会。这些国家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世界经济、科学文化、军事和政治的重心从亚洲古老文明国家转移到欧洲和北美,世界格局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此前已有不少著述和文章论述过工业革命的意义,但对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讲得还不多。本文旨在提供一个观察近代史上的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新角度,把欧美大国的工业革命与其余世界的历史发展联系起来。下面我们分四个方面来谈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生产力的一次巨大飞跃

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等动力机械取代人力、兽力、水力和风力,克服了人力兽力的局限性和自然力的不可遇见性及难以控制性,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与过去时代的技术变革相比,工业革命中生产技术的变革具有全面、深刻、规模大等特点。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从纺织工业到动力工业,从采矿业到冶金业,从金属加工到工作母机的制造,从农业到交通运输业,没有一个部门不被卷入技术革命的洪流。在许多工业部门,机械化涉及生产的全过程。

采用机器仅仅是工业革命的一个方面,生产组织和管理的科学化对提高生产效率也起了重要作用。把大量的机器和人力集中在工厂里,实现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把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机器合理地组成机器系统,形成生产流水线;科学地计算完成每道工序所需的劳动时间,合理地安排劳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品元部件的专业化,增加可替换性,以便实现产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耐用性,以上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伴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动力和原材料供应,公用设施齐备,有利于发挥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优势及提高投资效益。

新材料的发现和发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为工作机、工作母机、交通工具、建筑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坚固耐用的基础材料,煤气制造、发电技术和石油提炼方法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新型热源和动力。化学工业的发展使人工制造染料、肥料、药品和其他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产品成为可能。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的科学化,使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工业生产量和贸易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各项社会经济指标都明显改善。在1820—1980年的160年间,16个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总量增至60倍,人口增至4倍,人均产值增至13倍,而一个劳动力的平均年工时却从3000小时减至不到1700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约20倍,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至70岁。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幅度同样给人以深刻印象。1860年至1913年期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7倍,世界贸易额从1851年的6.41亿英镑增至1913年的78.4亿英镑,增长11.2倍。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工业和贸易增长中占了很大份额。

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英国为例,英国(联合王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770年的45%降到1841年的22%,1901年再降至6%,工业相应地从24%上升至34%和40%。大不列颠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从1801年的35%下降至1901年的9%,工业劳动力则从29%上升到54%。

工厂工业的发展导致工业资产阶级和产业无产阶级的产生,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近代大工业的建立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中心地位。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把旧时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和地主阶级排挤到次要地位。各国经过资产阶级激进运动或民主革命,或通过一系列渐进式的改革,资产阶级获得参政权,多数居民亦获得选举权,政党政治及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逐渐建立起来。经济基础的发展使国家职能发生变化,政府的机构从王要管理财政、外交、军事和内政等,变成执行多种职能的庞大机器。以英国政府机构设置为例,1761年政府仅有14个大臣席位,到1892年自由党组阁时,主管大臣席位增至48个,政府加强了管理经济、教育、殖民事务、地方事务和司法方面的职能,政府机构的设置和国家职能趋于现代化。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经济利益和巩固其阶级统治,建立了非常庞杂和完善的国家机器。经济上强大起来的欧美大国在对世界其余地区进行经济、军事和领土扩张的同时,还竭力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推广到全世界。

二、全球交通网及世界市场的形成

在前工业社会,由于交通工具落后、旅行困难,世界各地区之间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人员往来,文化和商品交流都不多。直到汽船发明以前,海上运输既费时又艰险,从欧洲到美洲需要航行约2个月。欧洲与美、亚、非各地区的贸易仅为少数冒险商人操纵,外来商品数量和品种都很少,价格非常昂贵。欧洲航海家、商人和传教士所涉足的地区仅限于沿海商站和河口,亚、非、美各大洲的腹地对欧洲人来说,还罕为人知,至于大洋洲,直到17世纪才被欧洲人发现。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自从1819年美国汽船“萨凡纳”号横渡大西洋抵达利物浦和彼得堡后,从欧洲国家到美洲的航行时间从约2个月缩短到19世纪中的10—15天。欧洲国家之间,欧洲和其他各大洲之间,凡可通航的地方,都建立了定期和不定期的航运联系。在19世纪,造船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推进装置由明轮翼改为螺旋桨,船体由木制改为铁制和钢制。19世纪70年代以后,汽船在数量上压倒木船。英、美、法、德等国都相继建立远洋运输公司,开辟了欧美之间及欧美各国通向亚非各重要港口的定期航线。

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一些国家修建了横跨大陆的铁路干线和国际铁路。美国走在各国前列。它在19世纪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把美国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都连接起来。加拿大也于1885年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1888年,欧洲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南美洲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也于1910年建成。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发展扩大了大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商品市场。

欧美国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加强殖民掠夺,致力于打通远洋运输的瓶颈。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1914年建成巴拿马运河。这条铁路和运河把大西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使两洋间的海路大为缩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伦敦到新加坡和孟买的距离分别缩短了1/3和2/5。1895年德国建成基尔运河,开通了北海和波罗的海间的捷径。

联结各大洲和大洋的海路的开通,使海上运输网和陆上运输网互相衔接,形成全球性的交通运输网络,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

此外,电报和电话等先进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世界各地区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先进工具。

三、先进技术的扩散

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必然要从它诞生的地方向周围传播,尽管这种传播会受到各种政治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但最终还是会推动世界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近代技术革命的中心首先是英国,然后迅速向欧洲大陆和北美蔓延,再进一步传播到全世界。新技术的扩散主要通过先进国家对外出口机器、对外投资、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动和技术走私等途径。

最先吸收英国先进技术的是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欧洲大陆国家和北美,其次是白人殖民地,再次才是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其他国家。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英国企图垄断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曾颁布禁止熟练工人移民和机器出口的禁令。但新技术是封锁不住的,一些先进机器经特许或走私出口到其他国家,许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不顾禁令移居国外,向移居国带去先进生产技术、机器图纸和技术知识。有些技术情报通过刊物公布于世。

法国在18世纪70年代就引进英国的珍妮纺纱机,随后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都引进了英国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机械化的纺织工业技术不久就传遍了全世界。英国新型的动力机—蒸汽机也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到欧洲大陆和北美。法国建成第一条铁路仅比英国第一条铁路晚5年,美国晚7年,德国晚10年。在英国出现铁路后的一二十年里,在欧洲和北美就掀起了铁路热,一种崭新的陆上交通工具很快风靡全球。

欧洲大陆国家和北美不仅大量进口英国的机器,还引进英国企业家和技术人员。在这方面,法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英国企业家艾伦·曼比和他的四个儿子在法国建立机器制造厂和煤气厂,并拥有内河汽船。曼比和他的合伙人丹尼尔·威尔逊在巴黎附近开设机器制造企业,这些英国人建造的企业对该时期法国工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约翰·威尔金森1785年在勒克勒佐建造了法国第一座焦炭炼铁炉。英国资本、技术知识和熟练的工程师促进了法国内部的汽船运输和铁路建设。

19世纪40年代,约有一半的法国铁路公司股份都是英国的。在法国的英国工程技术人员不胜枚举,至1830年,有1.5至2万英国工人受雇于法国,在工厂、铁路和运河上操纵从英国进口的设备。

英国人约翰·休斯1869年与新俄罗斯合作创建了乌克兰炼铁工业,最初该企业的矿工、搅炼工和高炉工都来自威尔士。爱尔兰企业家W.T.马尔瓦尼及其合伙人在开发鲁尔煤田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兰开夏机械师威廉、科克里尔帮助比利时创建了纺织业和冶金工业,并在那里安装了第一台蒸汽机。挪威也是因引进英国技术和设备,才发展了近代棉纺织工业的。

英国技术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对外投资。19世纪,英国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在英国资本的支持下,在欧洲和北美建起了一系列的铁路公司,内河航运公司、矿山、纺织厂、机器制造厂、煤气厂和自来水厂。资本输出与机器设备的出口和技术人员移居国外,三者往往紧密相联,互相密不可分。

英国和跟随其后的其他欧美国家工业革命的技术成就也传到拉丁美洲、大洋洲、亚洲和非洲,但这些国家的命运与欧美国家大不相同,这在下一节里谈。

四、欧美国家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双重影响

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历史的发展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它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与此同时,在欧美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和经济开发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欧美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这些地区,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与欧美国家比较起来,亚非拉国家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极具艰难曲折的,充满了险阻和挫折,阻力主要来自欧美列强的掠夺和奴役性政策。

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飞跃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群众处于被剥削地位,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接纳不了迅速增多的产品,以致造成生产过剩的危机,因此资本家们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同时,欧美列强对原材料和农产品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扩大廉价的原料和农产品来源也成了这些国家的当务之急。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使这些国家获得大量超额利润,形成剩余资本,需要到欠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去寻找有利的投资场所,以便利用那些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赚取更多的超额利润。这些因素推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个空前规模的殖民扩张浪潮。工业革命也使欧美大国具备了向外扩张的物质力量。

19世纪,特别是该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是最大的殖民帝国。亚洲经济比较发达的文明古国是英国掠夺的首要对象。到19世纪中,英国完全征服印度,并通过2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政府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它还先后征服新加坡、马来西亚、沙捞越、北婆罗州、文莱、阿富汗、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宣布它们为英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国。法国则把印度支那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它多次发动侵略战争,最后于80年代占领印度支那,稍后又与英国划分在暹罗的势力范围。非洲大部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但那里资源十分丰富,是西方列强争夺的最后一块大陆。

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瓜分非洲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北非成为英法两国争夺的焦点,埃及于1882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然后英国殖民主义者溯尼罗河而上,占领苏丹和整个尼罗河流域,法国则把阿尔及尔、突尼斯和北摩洛哥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西非,英、法为争夺尼日尔河和刚果河流域而进行角逐。英国占领了塞拉利昂、冈比亚河、伏尔塔河、尼日尔河下游的土地,以及黄金海岸(今加纳)和尼日利亚。从80年代起,从地中海到几内亚的大片土地,形成法属非洲。德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家们就建立殖民协会(1882年),推动殖民扩张。德国在80年代夺占盛产金刚石的安格拉、佩昆纳,并宣布多哥和喀麦隆为德国保护国。荷兰和比利时也参与了对非洲的殖民掠夺。

美国在1817年成立殖民协会,鼓吹殖民主义。工业化加快了美国殖民扩张的步伐,首先是越过阿巴拉契仑山脉,向西扩张领土,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强占他们的家园。40年代,美国发动对墨西哥的战争,吞并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拉丁美洲被美国资本视为扩张重点。

1898年,美国发动美西战争,夺取古巴、波多黎各、太平洋上的关岛、菲律宾群岛,并正式吞并夏威夷群岛。

拉丁美洲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1810年至1826年期间,拉美人民经过独立运动,纷纷取得民族独立。但新独立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很软弱,英、法、美等国资本乘虚而入,加紧进行经济渗透,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它们通过大量移民、直接投资、进行不平等贸易等方式,掠夺该地区资源,剥削其廉价劳动力,使这些国家陷入半殖民地的境地。

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列强在大肆扩张殖民地的同时,还改变了对殖民地的掠夺方式。在前工业化时期,殖民掠夺的主角是商业资本及其所控制的特许公司。它们对殖民地虽然也进行经济开发,但更多的是采取直接掠夺、强迫纳贡、掠夺式贸易等方式,这些活动并未在殖民地造成根本性的社会和经济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工业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对殖民地的经济开发,把殖民地当作推销工业品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殖民地成了工业资本的剥削对象。他们为了利用殖民地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积极投资铺设铁路,修建港口,开发矿山,采伐森林,兴办种植园,建立加工工厂,特别是初级加工工场。殖民活动的范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一时期的殖民活动使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发生深刻变化,使它们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19世纪以前,欧洲国家对非洲的掠夺除了掠取黄金、金刚石、象牙等贵重物品以外,主要是猎获黑人,从事奴隶贸易,以此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进入工业革命阶段以后,欧洲工业资产阶级认为把非洲开辟为工业品市场、原料来源和投资场所更为有利,转而采取反对奴隶贸易的立场,原先积极从事奴隶贸易的英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都在19世纪头20年先后宣布禁止奴隶贸易。欧洲工业国需要利用非洲的人力资源开发那里的矿山和土地,以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

澳大利亚在1820年前是英国的罪犯流放地,此后英国改变政策,从1840年停止向那里流放罪犯,转向重视经济开发,大量移民,在那里开采黄金等矿藏,发展养羊业,把澳变成“‘约翰牛’的羊毛袋”。1807年,澳大利亚开始出口细羊毛,到1831年,出口量达250万磅。1851年,澳多处发现金矿,出现淘金热,此后10年间,黄金开采量价值12400万英镑,在此期间羊毛出口量和粮食种植面积都扩大了1倍以上。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都超过了母国。

英国对印度掠夺方式的改变最能说明工业革命对殖民地国家命运的影响。原先,英国对印度的掠夺主要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它强占印度土地,征收赋税,巧取豪夺。该公司垄断了东方香料、棉丝织品和茶叶向欧洲市场的出口,赚取暴利。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新生工业资产阶级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地位提出挑战。1813年,该公司的贸易业务被取消,变成英国进行殖民统治的军事行政机构。从此,英国工业品大量涌入印度。

印度曾是纺织工业大国,其手工棉丝织品曾享誉欧洲市场。英国为保护本国毛织业,曾禁止英国人穿戴印度棉织品,对进口棉布征收高额关税。英国机器纺织业发展起来以后,机制棉纱和布匹大量输入印度,在1830—1880年期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从5690万码(包括中国、日本、爪哇)增加到181340万码,出口印度的棉纱从490万磅增至4710万磅。1850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织品占其棉织品出口总额的1/4。印度从棉丝织的重要出口国变成进口大国,到50年代末和70年代,印度进口的棉制品和丝毛织品已占商品总额的50%以上。英国的机器制成品摧毁了印度的手纺车的手织机,破坏了殖民地的城乡手工业。英国的蒸汽机的科学在印度全境把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彻底摧毁了,使千百万城乡手工业者和以手工业为副业的农民丧失生计。除纺织品以外,英国还向印度出口金属制品、陶瓷、玻璃、纸张等工业制成品,印度成为英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市场。

从两次鸦片战争时起,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轰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了欧美工业国家的工业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在东方,只有日本幸免于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悲剧,它通过明治维新,革新政治,成功地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独立地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最后也加入了殖民扩张的行列。

欧美工业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贸易主要是进口原材料和食品,出口工业制成品。以英国为例,1870—1879年期间,英国出口商品中,食品和原料仅占16.6%,而工业品却占83.4%,在进口商品中,食品和原料占86.6%,工业品仅占13.4%。同殖民地的贸易在主要殖民帝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拿英国来说,1913年,殖民地食品在英国进口总额中占30.3%,原料占34.5%。

西方工业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开发,对亚非拉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工业国家的机器制成品在大量倾销到这些地区的时候,摧毁了当地传统的手工业,使土著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遭到破坏。西方工业强国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开发矿藏,发展单一农业,它们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在于把这些国家变成工业品市场、原料供给地和投资场所。

工业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开发带有强烈的掠夺和奴役性质,阻碍了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受奴役国家的经济命脉,控制其财政、海关,主宰其经济生活,使其长期处于依属地位。

另一方面,西方工业强国在把亚非拉国家变成工业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把西方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带到那里。西方列强的殖民开发打破了亚非拉国家的封闭和隔绝状态,破坏了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原来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和手工业土崩瓦解,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慢发展,把亚非拉国家卷进了工业化的洪流,变成世界资本主义大市场的一部分。西方列强为了更好地掠夺亚非拉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一般都投资兴建铁路,发展陆上和水上运输,发展商业,开设银行,建立工厂,兴办学校,这些经济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对农业社会的改造。

殖民地工业的发展造就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广大人民来说,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奴役的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但它们经过炼狱般的磨难以后,终于觉醒,以无产阶级为主力军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多数国家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获得解放,纷纷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加快了世界历也发展的进程,它不仅使西欧北美的经济文化获得空前的发展。也改变了亚非拉国家的历史命运,把它们卷进了工业文明的潮流。

  美国内战是蒸汽时代以来所爆发的第一次大战。它的根源与工业革命对这个年轻国家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工业革命影响了美国的“生产力”,同时也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最后,便在两种经济体制的社会之间引起了战争,即美国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之间的战争。当时,美国的北方人是坚定的民主主义者,他们主要是以农业和商业为生;而南方人还具有一种贵族式的思想,他们的生活仍然是封建式的,种植园由奴隶耕作。 <br>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5一1783),以至在战争结束以后,这个国家的开国元勋们是斥责奴隶制度的,然而到1787年,当拟定宪法草案时,由于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的坚持,奴隶制仍旧被保留下来了。 [ 作者注:在美国北方诸州,奴隶制的废除是在1777年到1804年间,第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州是佛蒙特,最后一个州是新泽西州。实际上,这并没有给奴隶们带来什么好处,因为大部分北方奴隶又被运到南方的奴隶市场。 ] 不过,按照现状来看,奴隶制正在衰落之中。如果“生产力”不发生变化,很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奴隶制也会消亡的。 <br>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1788年批准宪法后的第四年,突然出现了一个发明,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南部棉花种植。1792年,一个叫埃利·惠特尼的美国人,设计了他的“轧棉机”,把棉花与棉子分离出来,这使得棉花事业有利可图。在1815—1816年间,棉花成了“南方之王”。这样,就使得奴隶劳力成了大量需求的商品,奴隶不是市场上的滞销货,而是供不应求。在轧棉机问世之前,南方的主要作物产品是烟草,而不是棉花,但是到了1820年,棉花的产值达到了—亿六千万英镑。十年以后,增长了一倍。到1850年,超过了十亿英镑。1860年,更达到二十三亿英镑。在此期间,“优等黑奴”的价格也不断上涨。1830年,一个黑奴大约值五百美元;而到1860年,就升为一千八百美元。这些增长情况,显示了奴隶的需求量对于南方经济繁荣的重要意义。 <br>
  与此同时,北方诸州的经济也在迅速发生变化。曾有两次颁发了禁止贸易的命令,时间都是比较长的。第一次是1807年到1812年,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第二次是1812年到1815年间,美英两国爆发了战争。由于这两次禁令,迫使北方各州依赖和扩张了本土的工业。所以,当南方的资本仍是以奴隶为代表时,北方便逐渐地以工厂作为它的代表了。到1812年,工厂已经稳固地建立起来。这样,美国也就不再依靠从国外进口棉织品了。1840年,美国已有1200家棉纺织厂,大部分是在新英格兰,到1860年,它们的产品销售到了西部遥远的地方。 <br>
  在宾夕法尼亚州,铁器工业发展得比较缓慢,而且,为了保护这一工业和其他一些新建工业,实行了关税保护政策。对于北方的工厂主来说,这是必要的,但是,南方的种植园主却不能从这种政策中直接获利。因此,南卡罗来纳州曾把这一政策宣布为不符合宪法的策略,认为它加重了南方的负担,只对北方有利。关于关税法问题争论得相当激烈,以致于南卡罗来纳州于1832年宜布1824年的“关税法案”无效。最后,总算达成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因而使得州权之争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br>
  在这场斗争进行的同时,一个更棘手的纠纷也开始生根了。1803年,美国从法国人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娜的一大片土地;1819年,又从西班牙人手中购买了佛罗里达。这两个地区使美国的面积扩大了一倍。可是,在1822年,墨西哥脱离西班牙而独立了,她与美国之间的摩擦导致了1836年的得克萨斯战争和1846年的墨西哥战争。这些战争使美国又增添了象路易斯安娜州一样广阔的领土,即得克萨斯州,以及未来的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的一部分。 <br>
  这些新获得的广阔土地,与南方诸州相连接。于是,又构成了另一个争论的焦点:这些新的领土,最终是成为自由州呢,还是变成蓄奴州呢?如果成为自由州,那么北方就将在联邦中起主导作用;若是变成蓄奴州,则南方将变成国家的主宰。南方的种植园主们,不仅坚持扩大蓄奴的范围,而且还极力要求取消1807年禁止运销奴隶的联邦法律。对于北方来说,这是一项不可能的要求;如果那样,也许会引起美英之间的战争。 [ 作者注:据1814年的根特和约,英美两国相互签订条约,彼此尽力削减奴隶贩运;1842年的艾希布恩条约,为加强这种承诺,双方同意在非洲西海岸保持巡逻舰队。 ] 而且可能使得北方人的民主思想在世界人民眼中变得分毫不值。 <br>
  使北方人产生反感的,不仅在于南方诸州仍然存在的奴隶制度,而且还有这种奴隶制度在新地区中的蔓延。因此,只要新地区的未来地位没有确定,南北之间的争吵就不会停止。1858年,在詹姆斯·布坎南总统(1857—1861)任职期间,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阿伯拉罕·林肯(1809—1865)登场了,从此使这场争论达到了最高潮。林肯在竞选伊利诺斯州参议员时,曾对这个争辩激烈的问题发表了充满了常识的谈话,赢得了他的同胞们的钦佩。他说: <br>
   “‘一幢分裂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也不能容忍一半是奴隶、一半是自由人的状态永远存在。我不希望这个联邦解体,我不希望这幢房子倒塌,我希望它不再分裂,它将成为一样完整的东西,非此即彼。” [ 作者注:引自《活着的林肯》(1955年版),第212页。 ] <br>
   1859年10月16日,一位狂热的反蓄奴主义者约翰·布朗,带领着他的22名追随者,夺取了弗吉尼亚的哈普渡军火库。他的目的是想引起奴隶起义。这样就加速了正在到来的危机,而使争吵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尽管布朗很快就被绞死,但他的目的是达到了,不管是否遭到屠杀,也不管联邦是否得以保持或是遭到破坏,反对奴隶制的人们是准备作殊死战斗的。 <br>
  这就是1860年11月6日林肯当选为总统时的境况。它使得南方想要扩张奴隶制的梦想就此结束。12月20日,南卡罗来纳州宣布脱离联邦;到1861年2月1日,佐治亚、亚拉巴马、密西西比、佛罗里达、路易斯安娜和得克萨斯等州,也相继效仿南卡罗来纳而脱离了联邦。 [ 作者注:在4月17日到5月20日之间,弗吉尼亚(西半部除外,西半部于1863年成为西弗吉尼亚)、阿肯色、田纳西和北卡罗来纳先后加入南方联盟。 ] 它们召集民兵,占领联邦政府在南方诸州中的要塞和兵工厂。1861年2月4日,在亚拉巴马的蒙格马利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即“南方联盟”,由杰斐逊·戴维斯(1808-1889)任总统。

德国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这主要因为德国政治上长期分裂,以及16世纪以来农奴制的再版和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国内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但在最初20年,德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1848年革命后,德国工业革命才蓬勃开展起来.到60年代末,工厂制度已在各先进工业区占了主导地位.1871年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统一,并从法国手里获得大量土地、资源和赔款.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德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进一步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完成.
长期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工业革命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国内的掠夺,主要方式是在进行农奴制改革时向农民索取赎金.据统计,仅易北河以东地区的容克就掠夺农民赎金10亿马克.贵族地主们除利用这笔赎金把原来的封建庄园逐步改造为容克-资产阶级农场外,还投资于工业.除少数人上升为富农外,赎免了封建义务的农民绝大多数走向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德国还成立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引导资金流入工业领域.德国工业落后及工业利润丰厚也吸引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向德国投资.
国家分裂使德国工业革命面临的市场问题特别尖锐,这个问题通过关税同盟的建立得以缓解.后来,又相继成立中德和南德关税同盟.1834年,这几个关税同盟联合组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农奴的解放也扩大了国内市场.
在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迅速发展,到1872年就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这与当时德国的政治形势和军国主义传统也有密切关系.普鲁士正大力推行“铁血政策”,政府大量订购军事物资,鼓励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由于较早实现了工业重心的转移,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技术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能够得到及时而充足地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这成为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
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突出特点.德国各邦政府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推进工业革命.其主要措施有:实行高关税政策;兴办国营企业,资助私营企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招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科学研究团体,及时介绍国外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等.
国家干预对于工业革命影响最为深远的还在于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业革命初期,德国就努力发展教育.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这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的优秀人才,获得一系列重大发明.到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正因为如此,德国工业革命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

1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进步
2逐步造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有利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4促进了殖民活动的进行,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不过也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文化和生产力。
5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让世界进入蒸汽时代。
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与殖民扩张,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使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传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旧制度。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兴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相关参考:

第1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1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如下:1.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城市成为了新的交通、通信、工业等产业的重要基地,人口也迅速增长。2.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通过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和政治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 生产组织形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兴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2、 阶级关系: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 生活方式: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自有人类以来,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开动机器可抵得上数十人的手工劳动的事,也未听过火车的轰鸣声。工业革命创造了人间奇迹,这奇迹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由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演进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它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开端,为日后爆发的工人运动奠定了基础。3、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时间的格局,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掠夺资源进行侵略,使得东方逐渐从属与西方,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4、它在客观...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呢?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巩固了资本主义在各国的统治。使得世界两大对立阶级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先进的工业成果,大大加强了世界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

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市场是商品贸易的场所,世界市场的物的表现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贸易,它必然包括商品、商品贸易的规则、商品贸易的渠道与途径等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是:首先,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给世界市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商品,这是物质条件;其次,新的...

请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以及影响
新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 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出现 要点精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市场是商品贸易的场所,世界市场的物的表现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贸易,它必然包括商品、商品贸易的规则、商品贸易的渠道与...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 消极影响:1无 产 阶级遭受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贫困2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3机器的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4个方面来说:...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8.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9.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资本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0.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1、经济层面:(1)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

相关评论

  • 鲍科2261: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 作业帮
    14712647615:[答案] 1、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2、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3、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4、开始...

  • 鲍科2261: 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意义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起到了什么影响 消极方面有哪些 - 作业帮
    14712647615:[答案]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望采纳,谢谢~) 版本一: ⑴、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飞跃,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⑵、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