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简介及资料

   www.gaoxiao88.net
朱自清(1898-1948年),字佩弦浙江省绍兴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自幼好学,后入扬州两淮中学、北京大学就读。毕业后从事教书和写作,创作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散文和杂文。1922年他与俞平伯、叶圣陶等人创办诗刊《诗》并加人“湖畔诗社”。1925年任清华学校中国文学系教授。1931年8月,去英国伦敦学习语言学和英国文学,游历了欧洲数国。次年回国后,在清华任教并兼任中文系主任。抗战爆发后,随校西迁。1946年,闻一多被害后,他怀着悲愤的心情,挑起了为老友出版《闻一多全集》的重任,为此耗尽心血。1947年2月以后,他多次与国民党当局的暴行及腐败的现行政策和现象作斗争,成为当时一位勇敢的民主革命斗士。
1948年6月18日,为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吴晗送来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宣言中写道: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是给予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给证,特此声明。
当时身患重病的朱自清,只看了一眼,就在宣言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需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直到他临终前,还谅谆嘱咐夫人陈竹隐女士:“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同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于北大医院,终年51岁。
朱自清逝世后,在清华大学梅始珍校长积极支持下,迅速成立了由吴泽霖、李继侗、冯友兰、陈福田、浦江清、余冠英、许维适以及毕正宜等8人组成的朱自清治丧委员会。8月13日上午,梅贻琦,冯友兰、李广田、余冠英、王瑶等朱自清的生前好友、同事以及学生100余人,向朱自清遗体作最后告别,并将朱自清的遗体人殓一口薄棺内,随后抬上灵车,送往阜城门内的广济寺下院,前来送殡的人分乘4卡车。
在广济寺这座古老荒凉的寺庙里,众人将朱自清的灵枢抬下车,放进嵌有“五蕴皆空”匾额的砖龛,用砖和泥将进口密封起来,冯友兰主蔡后,由朱自清的妻子陈竹隐举火,砖龛下面的火焰冉冉升起
8月26日,清华大学在同方部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场的中央悬挂着朱自清的遗像,在遗像的两边,悬挂着一副陈竹隐的挽联:
十七年患难夫妻,何期中道崩颓,撒手人寰成永诀;
八九岁可怜儿女,岂意髫龄失恃,伤心此日恨长流。
会场里,放满了社会各界以及朱自清生前好友送来的挽联、挽幛以及花圈。
冯友兰送的挽联写道:
人间哀中国,破碎河山,又损伤《背影》作者;
地下逢一多,辛酸论话,应惆怅清华文坛。
北大教授许德珩在挽联中,对朱自清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十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郎绍虞教授送的挽联是:
作白话文,传白话神,令普天下读者如亲馨效;
为青年师,向青年学,愿吾辈中悫士共宗仪型。
公祭之前,首先由陈竹隐率其子女进行家祭,陈竹隐的祭文,字字饱含无限深情,在场的人听后,无不落泪。之后,各社会团体和校内外的师生举行了公祭,朱自清生前好友500余人参加了致祭。上午10时55分在“伟大的灵魂安息吧,你死了还有我们”的哀歌声中,由冯友兰生持了追悼大会。冯友兰在祭文中说:“本校中文系在闻一多先生和朱先生领导下,发现了自己正确的道路,两位先生都不幸相继逝世,但中文系今后仍将循着这条道路为发展中国新文学而努力。……”学生代表在悼词中,言简情深地说:“我们真是爱你,真是需要你,一直到您疾病不起,我们更少不得您啊!但是劳苦的教育决不百费,您亲手的栽培必有成果。你看,我们的脚步不正踏上你所指示的新方向,靠近了人民。”追悼会结束后,治丧委员会又决定整理出版《朱自清全集》,并成立了由叶圣陶、郑振铎、吴晗、俞平伯等人和陈竹隐组成的全集编委会。
继这次追悼大会后,全国文协和上海清华同学会、成都北大、清华两校同学会、南京朱自清昔日的同事、旧友,也分别在当地举行了追悼会,以悼念这位有骨气的文化名人。
1948年10月24日,朱自清的骨灰安葬在北平香山万安公墓内。他的墓位李大钊烈士陵园东北隅,在一方矩形的水泥墓盖上面,镌刻着:
民国前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生于东海
故国立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
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十二日卒于北平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人们或献上一束鲜花,或捧来一个花圈,恭敬地放在朱自清的墓前,凝视着那块普通墓盖上的文字,仿佛又看到他的《背影》最后的那段文字:“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相关参考: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

朱自清的生平简介200字
朱自清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出身于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在北大读书时,生活十分贫苦。1927年大革命失败,他“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苦闷中埋头研究古典文学。朱...

朱自清的简介50字以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

谁知道有关朱自清的有关资料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朱自华,后改为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漫画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898年11月生于江苏东海。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应聘来清华执教。长期担任清华中国...

朱自清人物介绍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1-4]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5-6]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

朱自清的资料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

朱自清和老舍的资料简介是什么?
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老舍(1899--...

相关评论

  • 徐炎2706: 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 - 搜狗百科
    15799161353:[答案]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文笔清新,所著合...

  • 徐炎2706: 朱自清的简介 -
    15799161353: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