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让路》的项橐是什么样的人?

   www.gaoxiao88.net

孔子让路》的项橐是春秋时代莒国神童,学识渊远,为当世及后世之师,被尊为“圣公”的人。

那位聪明的孩童项橐,在地上画了座城,硬让一代圣人孔子“绕城而过”,不得踏城直进,且能言善辩,令孔子佩服,遂拜其为师,“七岁而为孔子师”留下佳话。

孔子在此师项橐的故事,却世代流传,在民间传说中又增添了幽默色彩,变幻了故事主题,颇有意思。

《孔子让路》的项橐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冬天,孔子游说讲学,一日行至兖州西关(今旧关),遇见一个小孩正用树枝在路上画画。孔子凑近一看,见小孩画了一座城,孔子见他画得认真仔细,城也画得很漂亮,不忍从上面踏过,便从一旁绕着走。

孔子刚刚走过,不想那小孩竟气恼地甩掉画画的树枝说:“你这老先生好没道理,放着城门不走,为何绕城而过?”

孔子以为小孩误解自己,便解释说:“我是看你城画得好,怕踩坏了,才绕道而过,你应该感谢我才对呀?”

小孩不以为然地说:“城若不让人过,要城有何用?我画的城就是让大家走的。”

孔子见小孩聪明伶俐,顽皮中显露才智,有心试探他一番,故意为难地说:“你画的城门这么小,我如何过去呢?”

没想到那小孩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地回答:“对,画上的小城门是给小人走的,你是大人,应该走大城门,这如何办呢?我再给你画个大的吧?”说着,小孩转过身去对着兖州城方向,用手指在空中虚划一番,然后恭敬地对孔子说:“大人,那座城画好了,请上路前行吧。”

见到这么聪颖的孩子,孔子顿起爱才之心,就约他一路同行。因为是冬天,树上的叶子早就掉光了,只有松树和柏树仍挂着绿,小孩指着路过的几棵松树问孔子:“老先生,你说松树为何冬天也不落叶,天再冷也能枝茂叶青?”

孔子说:“松树心实不虚,所以才耐得严寒。”

“老先生说得不对,竹子倒是心虚不实,可他也跟松树一样耐得严寒。”

孔子见小孩说得很有哲理,感叹地说:“虚心之竹,四季常青,人应学松之品质,竹之虚心,吾常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孩童可为吾师也。”

两人走到护城河时,正巧有一群鹅“哦哦”地叫着跳进了水里。小孩又问孔子:“老先生你说说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响亮?”

孔子想了想说:“鹅的脖颈长,故能引吭高歌。”

小孩摇摇头说:“老先生,那井里的蛤蟆河里的蛙,脖子能算长吗?却是叫声震天不亚于鹅。”

孔子暗自佩服这小孩子才智过人。

两人又往前走,来到城门口,忽然听到一阵阵吹吹打打的喇叭声,只见从城里走出一队送葬的人。领头的那个人披麻戴孝,挥舞着器丧棍边走边唱,后面的那些人却没有哭的。

孔子心里老大不快,正想走过去教训他们一番,却被那小孩拉住了胳膊。待到送葬的人走远,孔子责问小孩说:“生之于父母,养之于父母,父母过世悲哭才是。刚才那帮人不光不流眼泪,而且还边走边唱,真是不成体统。我要去教训教训他们,你却把我拉住,这是什么道理?”

小孩反问孔子:“老先生可曾听清他唱些什么?”

孔子说:“不曾听清。”

“您连人家唱些什么都没有听清,却要去教训人家,不知老先生怎样‘对症下药’?”

孔子问小孩:“你可曾听清他唱些什么?”

“听清了。他们唱的是‘肥猪出了圈,野马上了羁,金银入了柜’。”

孔子不解,他问小孩:“你可解得这其中之意?”

小孩说:“这有啥难?‘肥猪出了圈’就是闺女找了婆家,‘野马上了羁’就是给儿子娶了媳妇,该操心的事都操完了。”

孔子又问:“那金银入了柜又作何讲?”

小孩说:“金银入了柜”指的是父母享尽天年有了归宿。老先生刚才讲过,生之于父母,养之于父母,这话不假,但是父母过世不一定悲哭就好,有的人父母在世时百般虐待,是不孝之子,而父母去世时却装出一副孝敬悲伤的样子,放声嚎哭,以欺世人。

而有的人却不这样,父母在世时他们问寒问暖,百般敬重;父母过世时,心中虽然悲痛,但却问心无愧。

真正孝敬的人,悲痛只是装在心里,有些啼啼哭哭的人不过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刚才那人一路走一路唱,我看他是个懂得孝道的人。唱只是有意警醒世人,并不为过。”

孔子点点头,觉得这孩童不但才华过人,而且深知孝道。礼贤下士的孔子便和这孩子结下忘年之交,拜他为师。

这个孩子就是项橐。



相关参考:

论语中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当君子?
于丹《论语》心得之四 君子之道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

《诸葛恪得驴》 中的 诸葛恪是个什么样的人??? 速度 速度啊
《诸葛恪得驴》中的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地面对,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原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

有关孔子的故事吗?
中华名人故事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QWjSFQqiQa7ySg0mGRp4g 提取码: rev7 《曹操传》,《成吉思汗传》,《汉高祖传》,《康熙传》,《刘秀传》,《乾隆传》,《秦始皇传》,《唐太宗传》,《武则天传》,《雍正传》,《朱元璋传》。

从论语中看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也不过是个不得志的普通人上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论语》,说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圣人,是特别厉害的教育家。所以孔子在我心里,就是圣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很特别,他一定有过人之处。如今,我读了《史记·孔子世家》,又再次读了《论语》才真正感受到原来孔子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他的伟大更多...

《史记》中的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记.孔子世家》通过记述事件所描述的孔子性格,可以看出孔子是个认真有悟性、讲规矩、聪明有方法、不肯受委屈、非常执着的人。

你读后生可畏学习到了什么
孔子所说的青年人值得敬畏,是指那些珍惜青春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加强修养,积极向上的青年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青年人正处在朝气蓬勃时期,精力充沛,头脑清晰,记忆力强,是学习知识,修养品德的黄金时期,可以说,学什么,会什么;学多少,会多少。只要努力学习,将来他们的成就就一定会超过现在...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

在《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中,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人 本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

学习了《论语》选文,你认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录来回...
学习了《论语》选文后,我觉得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学无止境、不是不懂装懂的人,用一句名言来形容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学无止境,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

文言文《不死之药》中射之士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1.中射之士是一个聪明,能言善辩,正直,睿智的人,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2.他的言行启示我们: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总是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但历史上总有些人妄图长生不老,到处寻求不死之药。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死之药是没有的,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然具有自然性。不死药...

相关评论

  • 左菡2002: 项橐 - 请介绍项橐这个人听说是7岁就当孔子老师?
    19647592841: 项橐,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 一、关于项橐问世的传说: 这年的 阴历四月初八日 ,与邻居姑...

  • 左菡2002: 关于孔子拜师的故事 -
    19647592841: 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

  • 左菡2002: 车绕城是不是孔子的故事 -
    19647592841: 是.故事: 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

  • 左菡2002: 请问项橐之才什么意思 -
    19647592841: 项橐(xiàng tuó),春秋时期莒国(今山东省日照市)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战国策·秦策五》: “甘罗曰:'夫项槖生七歳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歳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据考,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战国策》.

  • 左菡2002: 孔子让路中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什么性格? -
    19647592841: 这个故事是讲孔子在学生的陪同下途经郑国.路上,被一个叫项橐的孩子用碎石烂瓦堆砌的一座“城池”挡住了去路.开始,孔子叫孩子让路并责怪孩子不懂礼节.可项橐却反问孔子,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孔子想,孩子是把摆的城池当做真正的城池,当然是车绕道过去,自己还不如这孩子懂礼节,便心平气和地夸奖孩子说得对.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项橐在礼节上可以做他的老师.于是,师生驱车绕“城”而去.体现了教育学生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同时也体现了他谦虚,不耻下问的性格.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