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怎么格竹的?

   www.gaoxiao88.net

具体如下:

弘治二年(1489年),王阳明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阳明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阳明很开心。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相关信息

王阳明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王阳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阳明,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相关参考:

大学生的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的
格物致知,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解读王阳明的讲座中,著名的“阳明格竹”,当时只知道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真实的意义已经失传。这次读到了它的出处——《大学》中的八目——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

2019-11-05您好,阳明先生
这个阳明格竹对理学产生了怀疑,最终超越理学,开创了心学。人生对于他来说就是不断磨砺的过程,高中进士成为公务员,因为仗义执言得罪权贵刘瑾,成为阶下囚,关在比十八层地狱还恐怖的诏狱,居然在里面研究其周易,被发配到龙场,一个自然条件极其恐怖的地方,大部分人因为受不了自然气候以及心生怨念丢掉了...

王阳明名言名句及赏析
王阳明名言名句汇总如下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5、“格物”即“...

由阳明心学的滥觞流变想到的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天理即人欲。朱熹: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 ​。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无心外之理。由此可以看到,他俩最大的区别就是朱熹持二元论,老王则将两件事看做一个整体。这与他个人经历分不开, ​“阳明格竹”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他认...

龙场悟道,可学而至|四合院核心观点
阳明先生补充说:“恐未是,当读书做圣人耳。” 自此,他开始了一条朝向圣人的漫漫求索路。 在阳明先生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学习者往往流弊于训诂记诵、口耳之谈,不知在身心上体认。十八岁时,阳明先生拜访了大儒娄一斋,听闻格物之学,认为“圣人必可学而至”。但在格竹7天之后,大病一场,一无所获,于是转向了词章之...

朱熹的知行观和王阳明的知行观有什么区别?正确的知行观是怎样的?
“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从字面意思上格物致知传达给世人的是一切真理都在外界,所以要天天去格物到外界去寻找,从这里可以看到朱熹注重的导致很多人被误导,认为他强调的是为了认知而认知,注重理论认知。然而后来的王阳明也被其观点所误导,所以有了历史上面的“阳明格竹”...

王阳明提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是出自《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在王阳明看来,“格物致知”的意思是纠正业务领域,实现自我良知的本体。 “知识”就是“良心”。这是王阳明哲学中...

格物致知
        大心海阔渡周遭,小意微丝不可逃。        格竹逆破千层叶,哪有堪忧万人嘲?    “格物致知” 也是儒家学说中比较重要的思想。在阳明心学里,“格物致知”是实现“致良知”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是“格物致知”?什么...

求有文化人来翻译以下古语
醉了,又没醉,醒着,唇齿之间,不把曹操的沧海碣石当成志向,只求王阳明格物致知的竹节之礼,不求天地有多辽阔,只求不愧我心,啊,天高地广,任由我们这些人翱翔,大海的辽阔,胜过鲲鹏的巨大,不害怕过耳乱风,我只如磐石般坚韧,力气已竭,一定用一颗真挚的心面对天地。以上皆为个人见解,如有...

名人故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相关评论

  • 潘侍435: 王阳明怎样格竹子? - 作业帮
    15697735027:[答案] 从中国科学的发展史来讲,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否定,其影响好像是负面的.“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其中的“格”是研究的意思,“物”指客观事物,“致”是取得,“知”就是知识、认识.“格物致知...

  • 潘侍435: 王阳明是怎么格竹子的?为什么会格吐血 -
    15697735027: 他在竹子前一动不动,不吃不喝,只专心思考,当然会格出血

  • 潘侍435: 王守仁格竹是怎么回事?
    15697735027: 王守仁早年笃信朱熹的学说,曾对朱熹“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方法付诸实践,去“格”亭子前面的竹子,也就是对着竹子进行观察,结果苦思竭虑,坚持了7天,竹子之理没有“格”出来,自己反而病倒了.王守仁当时以为这是由于自己没有做圣贤的能力,之后方才明白,“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这就是“王守仁格竹”的故事.王守仁在《传习录》下卷中讲述了自己格竹的这件事,意在表明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是错误的,进而阐述了自己“致良知”的心学理论,认为求知明理的方法当是面向自我的内心,发扬自己本心的良知,将之推广到身外的万事万物上面.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