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试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

   www.gaoxiao88.net
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居于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现阶段所有制社会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所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一是指在整个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中,按劳分配的比重大于其他分配方式所占的比重,并且起着主导作用,其他分配方式的作用范围、方向和程度要受按劳分配方式的制约和影响;二是指在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个人收入分配中,大多数职工的收入主要由按劳分配的收入构成。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
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和保证。按劳分配实现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中最主要和最基础部分运行的状态。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坚持按劳分配在现阶段多种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就从总体上坚持了分配方式的社会主义性质,从物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而坚持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第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关系着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早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2.多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存在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还存在多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这主要是由以下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除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混合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这样就客观上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与之相适应。
第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经营方式,相同的所有制经济也可以有不同的经营方式。为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应鼓励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即使是公有制经济也可以国有民营,实行租赁、承包等,由此必然带来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收入并不完全取决于经营中支付的劳动量,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成为衡量企业劳动成果的尺度,由此可能产生来自级差收益的非按劳分配;由于企业产品价值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市场,由此可能产生来自市场价值转移的非按劳分配,包括风险收入、机会收益等。同时,为了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多渠道筹集、优化配置各种经济资源,资源所有者让渡资源使用权理应获得相应的补偿收入,以体现投入有偿的原则,等等。所有这些,都客观上要求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第四,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要求。按劳分配目前还不能覆盖全社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可以互为补充,有利于实现分配的公平性。同时,为了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活力,调动一切分散的经济资源投放到社会生产中去,缓解社会有效供给的不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求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其他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方式外,还存在多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各种所有制成分互相交叉,互相影响,多种分配方式也是互相交叉,很难分得清楚,而只能进行大致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个体劳动取得的收入。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他们从事个体工商业、个体服务业以及农副业生产等经济活动,主要靠他们自己的生产物质条件和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这种个体劳动所得不同于按劳分配,因为个体劳动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其所得除了凭借劳动以外,还有一部分资产收益和风险补偿。
2) 凭借资产取得的收入。是指按资金或按资本分享的个人收入。主要有二种情况:一是从社会主义经济中取得的资产收益。如在社会主义企业之间实行横向联合时,有的企业只向其他企业提供资金,然后分享收入;或在金融市场上向银行或别的企业提供资金,分享利息;或向其他企业参股,取得股份分红等。这种资产收入,有一部分会转化为企业劳动者收入。二是从非社会主义经济中取得的资产收益,主要是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国资本家取得的利润,以及我国私营企业主取得的一部分收入等。
3) 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职工的劳动力都是商品,他们的收入属于按劳动力价值的分配,即按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分配。在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中的职工收入,由于这两种企业属于半社会主义半资本主义的性质,则具有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双重性质。
4) 按经营收益取得的收入。一般指承包和租赁经营者按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最终收益量(经营成果)而取得的收入,公有制企业中的承包者、租赁者所取得的收入,在合理的限度内应视同按劳分配的收入,因为他们比一般职工承担大得多的责任和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们的收入包括:经营性劳动收入,即经营者根据自己付出的经营性劳动量,参与其经营收益量的分配而形成的收入;创新收入,即经营者向社会提供了新产品、新技术和开拓了新市场而获得的收入;风险收入,经营者承担市场风险而获得的补偿;机会收入,由于外部因素及其变化而引起或形成的收入等。
5) 按社会保障原则取得的收入。是指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为保障社会公平,保障各部门、各地区和各行业协调发展而实行的一种分配中取得的收入,主要有:福利性收入,即社会成员在生、老、病、伤、死、退、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不能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获得的补贴收入;扶持性收入,即对部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特殊地区特殊行业工作者以及贫困农户的扶持补贴;鼓励性收入,即鼓励人们到条件艰苦地区工作和鼓励人们安心在某些岗位上工作而发放的浮动工资、津贴、补贴;救济性收入,即对自然灾害受灾者、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以及困难的救济款项。
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使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呈现出一种分配原则可有多种实现形式、一种分配形式可兼有另一种分配形式、同一经济主体可采取多种分配方式、同一个人可有不同收入来源的多样化特点。

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依据和意义

1. 按生产要素分配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即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客观依据:
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与我国当前的多种所有制的形式相适应的。
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引起的。
3)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4)生产要素是社会产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3.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意义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的分配原则,它既坚持公有制的基本分配原则,又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特点,在理论上和现实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1)这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分配方式的重大突破。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是劳动者之间分配个人消费品的根本原则,也是全社会通行的唯一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论述正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那么在分配制度上就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分配原则上就必然是“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坚持和创造性发展。
2)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分配方式改革的又一重大进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分配原则的新论述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分配领域改革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1)明确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提法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不仅是资本,而且包括技术等;对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不仅是“允许”,还要“鼓励”。(2)明确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现阶段除了按劳分配外又一通行的分配原则,这是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理论上的具体化。在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改革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之举。
这是对20年来改革实践的客观反映和分配理论的科学总结。

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符合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价值,并不创造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是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但这并不排斥和否定其他生产要素在商品价值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在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一新分配原则时,首先要对劳动价值论有全面的、系统的、正确的把握,要注意把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区别开来。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是说明要素所有者取得的收入,并不是说生产要素本身能创造价值。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只能由人类社会的抽象劳动所创造。但劳动必须和物质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创造商品价值,物质资料(包括资源)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如果没有它们劳动者也无法进行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成生产力发展要素的除了劳动力及劳动外,还有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生产力的发展有赖于诸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但是,这些生产要素归属不同的所有者,要使用这些生产要素,必须对它的所有者支付一定的报酬,这意味着,生产要素必须参加分配。也就是说,在劳动创造出的价值中,要拿出一部分作为报酬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因此,体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就必须承认不同的生产要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益,因而也就必须存在与这些生产要素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这种新的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也有利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资金不足,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地、很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人才流失等一系列现实而紧迫的问题。特别是这种分配原则为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打破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的“大政策”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因此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一新分配原则不仅没有背离劳动价值论,恰恰是纠正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劳动价值论的片面理解和机械应用,恢复了它本来的科学含义。

四、在改革实践中努力探索新的分配形式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正在探索能体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的分配形式,如职工持股制、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等。
1.职工持股制。
建立职工持股制度,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实行职工普遍持股的同时,支持和鼓励企业经营者和业务骨干通过一定方式,凭借他们特殊的才能和经营管理经验,持有较多的企业股份,并相应取得较多的利益。
2.年薪制。
年薪制是根据企业类别、经营规模等因素确定经营者基本报酬并按经营业绩分档付给风险收入的特殊薪酬制度,其核心是对经营者形成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机制。经营者年薪一般由基薪和加薪(即风险收入)、当地物价水平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来确定。加薪的具体数额应视经营效益而定。不能把年薪制变成旱涝保收的高薪制,而应是风险与收益共存的激励工资制,应该把经营者的责任、权利、风险和利益统一起来。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年薪制在国有企业中推行是必然趋势。显而易见,年薪制较之月薪制更有利于调动经营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但是,年薪制也有其局限性,即毕竟是一种在短期内从物质的角度对企业经营者给予激励的分配形式。
3.股票期权制。
与年薪制相比较,股票期权制则具有长期报酬的特点。股票期权制的实施过程是:公司经营者如果经营成功,可分得企业股票,即加薪奖励,但这是一种期权,经营者在任期内不得随意兑现。如果某一年度经营得好,可按规定增加期权额度;如果某一年度经营不好,则要扣减以前拥有的期权额度。公司经营者在离任后一年内,可按公司拟定的办法,兑现全部应得的期权。对于经营者来说,其收入不仅取决于所获得的股票期权额度,而且取决于每单位股票的价值,这就会激励企业经营者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长期效益,避免可能出现的短期掠夺行为。
此外,任何一项政策措施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都需要一定的制度环境为前提。股票期权制的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一个有效率的股票市场,离不开明晰的产权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还要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并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者利益能得到有效保护。一方面,应确保股票期权的具体条款符合股东利益,不会使表现不佳的经营者也受到奖励;另一方面,除了激励经营者的正向治理机制外,还要完善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消除经营者通过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来提高自己效用的可能性。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1、思想层面上必须有统一的认识。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认识上,当前存在有这些疑问:一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二是我国的分配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会不会直接动摇我国的分配方式?三是多种形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能不能实现?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就必须从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上找认识依据。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差异,必然出现生产组织形式、分配方式上的差异。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最高的表现形式。在发展生产力过程中,出现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格局,出现合理的收入差距,这是允许的,对分配形式的思想疑虑,也是客观存在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的思想认识必须统一到发展生产力的认识上来,如果在这个认识上能够同社会主义分配形式,共同富裕目标的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我们就能够排除姓“社”姓“资”、是“公”是“私”的无谓争论。发展生产力是大方向,把握了这个认识方向,改革实践就减少了偏差。

2、坚持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上看,社会主义只有比资本主义更先进、更富裕、更文明,才能代替资本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必须发展生产力;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更要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就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改善,缩小分配上的差异。在思想上、行动上,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标准,必须长期坚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才能得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这样,才能最终共同富裕。

3、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坚持按劳分配的方式,是坚持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其实现的长期性,需要全社会进行长期的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地生产力发展状况各异,社会的分配格局趋于多元化。分配的单一格局被打破,就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确保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如果在分配中,非公有制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了主体的地位,那么,社会就会出现不合理的收入分配,贫富分化就会扩大,这样,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方面要坚持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的分配收入程度;另一方面,要自始至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可以说,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步反映方式就是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在参与分配中,只有长期坚持劳动作为分配的主要尺度,减少生产条件分配、商品分配实现过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等环节上的差异,才能够逐步缩小收入上的差距,在劳动质量、数量上实现等量分配,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4、坚持效率优先,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防止两极分化。要防止两极分化,在分配上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能保证效率优先,各种生产要素不能参与分配,就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不能保证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通过高效组织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经济方式和机制,来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社会分配。当效率和效益作为社会收入的主要依据时,一方面,劳动者的劳动和生产要素本身的作用潜能就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劳动和投入就会形成差别,有劳动和投入的差距,就必然有分配的差距,有效益和贡献的差别也必然有收入的差别,效率差距形成了利益差距,一定合理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激励效率的提高,这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使社会生产的总体效益有可能达到最优化或最大化,但收入分配的市场化并不能保证收入分配的社会公正原则,不一定产生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结果,因而,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收入差距就会逐渐拉开,如果任这种差距扩大下去,那么差距就会变成分化,导致贫富悬殊,而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所不容的,只有消除两极分化,才可以确保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所以,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下,要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这不仅在收入分配的政策上要加强管理,而且在整个收入分配过程和环节上都要加强管理。

5、 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者参与社会分配,没有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就难以确保其合理的收入得到落实,社会也趋于不公。劳动者参与分配前,必须取得参与分配的义务和权利的社会保障,获得分配收入后,也必须有合法权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分配领域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要逐步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共同富裕

为保证集团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法实现内部利益合理分配,并使各成员企业所获得收益能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同步增长,必须坚持以下4条正确处理集团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1)坚持等价交换原则。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运行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商品在交换过程中等价交换,才能使交换实现价值并相应获利。
(2)坚持共同协商、适当让步原则。参加集团的成员企业都处于平等地位,因此处理集团内的一切事务都需要相互协商、相互谅解,在协商谅解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3)坚持集团整体效益和成员企业利益相统一的原则。由于企业集团是由各个成员企业自愿结合组成,在经济利益分配上,一定既要考虑集团的整体效益,同时也要考虑成员企业的利益,否则,既影响企业参加集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企业集团的巩固发展。
(4)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集团内合理分配的基本准则是平等、互利,平等、互利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规则之一,这一规则在集团的经济关系上应该得到体现。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党的几大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是在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的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五大站在时代的高度,指出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的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电视台——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产品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生产条件的分配不仅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而且还涉及生产本身分配的方式,这两方面共同产品分配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实现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条件分配的这两方面决定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把收入分配的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结合。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的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方式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有助于形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结构。

相关参考:

分配制度是促进什么的基础性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为:第一、按劳分配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第二、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原则应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原则.按劳分配学说的前提是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模式.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法律分析: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个人收入分配直接影响就业、投资、消费、储蓄、物价等方面的问题。个人收入水平的高低和结构...

党的()大首次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决定于生产,又反作用于生产。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要求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分配个人收入,多劳多得。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要求劳动、资本、土地...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即: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第二个原因是: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在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着多种非公有制经济,...

试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
1、把收入分配的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结合。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的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方式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有助于形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结构。

我国的分配原则是什么?
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则是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分配制度偿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主要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

坚持什么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分配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分割、配给,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党的几大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是在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

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
的贡献参与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收益权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这也就是要求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相关评论

  • 王郎4071: 什么叫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9196173087: 按劳:即按社会劳动时间价值分配,注意区别劳动和社会劳动.按生产要素:即按包括劳动在内的使生产顺利进行的要素比重,分配生产成果.按资本要素:即按为组织生产而出缴资本的比重分配,应包括生产资产等物化资本.

  • 王郎407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包括区别(范围,体现关系,在分配中的地位)和联系 - 作业帮
    19196173087:[答案] 按劳分配 :范围是公有制经济 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范围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企业(如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问题上,彼此间的关...

  • 王郎4071: 政治必修一求如何区分“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请详细说明.最好举例子说明谢谢 - 作业帮
    19196173087:[答案] 各自适用的范围不同: 按劳分配的前提必须是在公有制经济中;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于个体经济中; 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要素分配一般是适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中.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管理、...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