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姓杜的状元有哪些 织里人文历史

   www.gaoxiao88.net
把些去掉一个也没有附名单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以下是清朝状元的列表:
顺治三年(1646年):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顺治四年(1647年):吕宫(1603年-1664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顺治六年(1649年):刘子壮(1609年-1653年,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
顺治九年(1652年)满榜状元:麻勒吉(?-1689年,满洲正黄旗人)
顺治九年(1652年)汉榜状元:邹忠倚(1623年-1654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顺治十二年(1655年)满榜状元:图尔宸(?-?,满洲正白旗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孙承恩(1619年-165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顺治十六年(1659年):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
康熙三年(1664年):严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
康熙六年(1667年):缪彤(1627年-169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康熙九年(1670年):蔡启僔(1619年-1683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韩菼(1637年-170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归允肃(1642年-168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陆肯堂(1650年-1696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沈廷文(?-?,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戴有祺(?-1711年,江苏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胡任与(?-1704年,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李蟠(?-?,江苏徐州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绎(1671年-1706年,江苏苏州府常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式丹(1645年-1718年,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王云锦(1657年-1727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赵熊诏(1663年-1721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王世琛(1680年-172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王敬铭(1668年-1721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徐陶璋(1674年-1738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昆山)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应铨(?-?,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邓中岳(?-?,山东东昌聊城人)
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于振(?-?,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雍正二年(1724年):陈德华(1696年-1779年,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雍正五年(1727年):彭启丰(1701年-178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雍正八年(1730年):周澍(1684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雍正十一年(1733年):陈倓(1695年-1739年,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
乾隆元年(1736年):金德瑛 (1701年-176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二年(1737年):于敏中(1714年-1779年,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乾隆四年(1739年):庄有恭(1713年-1767年,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
乾隆七年(1742年):金甡(1702年-178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十年(1745年):钱维城(1720年-1772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梁国治 (1723年-1786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中塘(今属上虞)人)
乾隆十六年(1751年):吴鸿(1725年-1763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秦大士(1715年-1777年,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庄培因(1723年-1759年,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蔡以台 (?-?,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毕沅(1730年-1797年,江苏太仓州镇洋县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王杰(1725年-1805年,陕西同州府韩城县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秦大成(1720年-1779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张书勋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陈初哲(1736年-1787年,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黄轩(?-?,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金榜(1735年-1801年,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乾隆四十年(1775年):吴锡龄 (?-1776年,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戴衢亨(1755年-1811年,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汪如洋(1755年-1794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钱棨(1734年-179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茹棻(1755年-1821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致光(?-1828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胡长龄(1758年-1814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石韫玉(1755年-183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潘世恩(1770年-185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六十年(1795年):王以衔(1761年-1823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嘉庆元年(1796年):赵文楷(1761年-1801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嘉庆四年(1799年):姚文田(1758年-1827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嘉庆六年(1801年):顾皋(1763年-1832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嘉庆七年(1802年):吴廷琛(1773年-184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嘉庆十年(1805年):彭浚(1769~1833年,湖南衡山县人)
嘉庆十三年(1808年):吴信中(?-?,祖籍安徽休宁,寄籍江苏苏州府吴县)
嘉庆十四年(1809年):洪莹(?-?,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嘉庆十六年(1811年):蒋立镛(1782年-1842年,湖北天门人)
嘉庆十九年(1814年):龙汝言(?-1838年,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人)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吴其浚(1789年-1847年,河南固始县人)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陈沆(1785年-1826年,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巴河人)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陈继昌(1791年-1849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道光二年(1822年):戴兰芬(1781年-1833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寄籍安徽天长县)
道光三年(1823年):林召棠(1786年-1873年,广东吴川县人)
道光六年(1826年):朱昌颐(1784年-1855年,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
道光九年(1829年):李振钧(1794-1839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恩科:吴钟骏(1798年-1853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道光十三年(1833年):汪鸣相(1794年-1840年,江西九江府彭泽县人)
道光十五年(1835年):刘绎(1798年-1879年,江西永丰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鸿年(1805年-1885年,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
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承霖(1808年-1891年),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龙启瑞(1814年-1858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孙毓桂(山东济宁人)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萧锦忠(?-?,湖南长沙府茶陵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张之万(1811年-1897年,直隶南皮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陆增祥(1815年-1882年,江苏太仓人)。
咸丰二年(1852年):章鋆(1820年-1875年,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咸丰三年(1853年):孙如仅(山东济宁州人)
咸丰六年(1856年):翁同龢(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咸丰九年(1859年):孙家鼐(1827年-1909年,安徽寿州人)
咸丰十年(1860年):钟骏声(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同治元年(1862年):徐郙(1836年-1908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人(今属上海市))
同治二年(1863年):翁曾源(1834-1887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同治四年(1865年):崇绮(?-1900年,原为蒙古正蓝旗人,后改为满洲镶黄旗)。
同治七年(1868年):洪钧(1839-1893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同治十年(1871年):梁耀枢(1832年-1888年,广东广州府东莞人,广东顺德杏坛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陆润庠(1841年-1915年,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光绪元年(1875年):张謇(江苏通州人)
光绪二年(1876年):曹鸿勋(1848年-1910年,山东潍县人)
光绪三年(1877年):王仁堪(1848年-1893年,福建福州府闽县人)
光绪六年(1880年):黄思永(1842年-1914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寄籍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今南京市))
光绪九年(1883年):陈冕(1859年-1893年,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寄籍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
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1857年-1907年,贵州贵阳青岩镇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建勋(1848年-1913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吴鲁(1845年-1912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福姚(?-?,祖籍江西庐陵,寄籍广西桂林)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骆成骧(四川省资中县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同和(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王寿彭(山东潍县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刘春霖(直隶肃宁人)
武状元也一个没有

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好像没有姓杜的




庐山的人文历史

庐山风景秀丽,文化内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
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
陈运和的诗作《庐山》称“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
白鹿体壮养于书院东林绿荫尽染佛寺”、“可见蒋介石残留足迹,敬仰毛泽东居住旧址,匡庐奇秀甲天下,世纪巨著出自此”。
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大哲学家朱熹振兴了白鹿洞书院。他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支柱,继往开来,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
自此,“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历史进程。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
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
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扩展资料: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
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
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南朝时的《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
宁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并真切地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
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
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亚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
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庐山

织里镇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新型城镇。多年来,历届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镇、商贸兴镇”的发展路子,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全镇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社会事业的大发展、大进步。织里镇综合实力在全国千强乡镇中位列89位,省百强乡镇中位列前20位。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6亿元,同比增长15%;工农业总产值419.9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财政总收入9.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61元,同比增长15.63%。
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工业总产值414.12亿元,拥有个私企业10000多家,规模企业152家,其中亿千企业25家,上市企业1家,历年被评为市工业强镇。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省级著名商标4只,市级著名商标5只,名牌产品5只。
“科技人才四百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6.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达到23.5亿元,增长17.3%。
目前,织里镇已成为湖州市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市场化程度最为发达、经济增长最为快速、劳动力转移最为充分、人民生活最为富有的地区。

扩展资料:
织里发展的经验:
回顾这些年来,织里镇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确实令人欣慰;纵观该镇所走过的发展历程,许多方面确实值得总结。织里的迅速崛起,从根本而言得益于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和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同时,其发展轨迹更有其自身规律和深层次的动力成因。
人的精神是第一要素,织里的发展首先靠的是织里人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业精神。可以说,织里镇能从一处贫穷闭塞之地一跃发展成为繁荣富裕的现代新型小城市,人的因素第一,靠的是织里人敢闯敢冒、敢为人先、艰苦创业、永不满足的织里精神。
正是具备了这样一种精神,改革开放之初,在当时对个私经济仍带有严重偏见的历史背景下,织里部分群众穷则思变,敢于冲破禁区,较早地从事了家庭绣制品加工,凭着“一根扁担两只包、走南闯北到处跑”的干劲,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并且由此而催生织里童装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从而在“无中生有”中诞生了给织里带来无穷生机和活力的童装产业,使我们织里经济从此迈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织里

相关参考:

古代性杜的名人有多少求姓杜的历史名人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 杜光庭(道教天师。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一生著作颇多,古代著名传奇**《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杜堇:(江苏丹徒人。明代画家。) 杜受田(清代大臣、学者,太师太保。为咸丰皇帝之师。) 还有杜月笙 姓任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

姓杜的历史名人
历史上姓杜的名人有哪些 杜甫 杜牧 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杜周(汉武帝时代,以执法严刻着称的)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如晦(唐朝初年名相)杜淹(安吉郡公,唐初贞观朝宰相)杜康(黄帝...

姓杜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姓杜的历史名人有:杜康、杜甫、杜预、杜淹、杜光庭等。1、杜康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2、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

历史上姓杜的名人有哪些
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5、杜聿明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

杜姓历史名人
3、杜延年:字幼公,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人,御史大夫杜周少子,西汉官员,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杜延年通晓法律,初任补军司空。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平定益州蛮夷叛乱,回朝后任谏大夫。上官桀等人谋乱时,杜延年知其谋报告汉昭帝,上官桀等被诛杀,杜延年因功封建平侯。4、杜林:字伯山,...

姓杜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杜赫,战国谋士。杜诗,河南汲县(今卫辉)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

请问杜姓的来源和变化有哪些?
满语“初始”,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徒单、秃丹。金旧部“徒单”,以部为氏,为金朝后族。世居乌拉、苏完等地,后改汉字姓都、图、杜、单。著名人物有:金朝贤相徒单克宁、第一女真状元徒单镒、平章政事徒单合喜。——镶黄旗、正红旗或正白旗 希望能帮到你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件什么事呀?
却说李公子风流年少,未逢美色,自遇了杜十娘,喜出望外,把花柳情怀,一担儿挑在他身上。那公子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帮衬的勤儿,与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奈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虽则如此,两下情好愈密,朝欢暮乐,...

隋朝的秀才姓杜
杜正玄 那一次唯一一个报的 由杨素亲自刁难过的真秀才

宋朝一共有多少位状元?宋朝状元姓名籍贯统计
苏轼的散文曾被当成是科举的范文,说到科举,宋朝的科举要比唐朝更加严格,几乎是杜绝了任何形式的作弊。在宋朝考出来的状元,肯定属于全国学者中的佼佼者,那南宋加上北宋一共出了多少位状元呢?这次就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介绍下两宋时期的状元,看看到底哪个省份出的状元最多。科举制度自南北朝...

相关评论

  • 后盛6471: 清朝的皇帝姓什么?
    19745237502: 爱新觉罗,拉丁文转写为 Aisin Gioro ,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

  • 后盛6471: 杜姓在清朝有什么官位 -
    19745237502: 杜受田(1788-1852):山东滨州(今山东省滨州市)人.清代大臣、学者,为咸丰皇帝之师. 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 清道光三年杜受田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时称传胪),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直上书房,教授太子读书.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咸丰即位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后盛6471: 中国科举考试出现过多少个状元?他们的姓名? -
    19745237502: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 孙伏伽 侯君素 杨 纂 房玄龄 温彦博 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 陈伯玉 杜 绾 李 琚 羊袭吉 常 衮 李 博 杨 凝 张正甫 陈 讽 班 肃 李顾行 韦 谌 裴 俅 李 余 李从实 狄慎思 莫宣卿 刘 蒙 赵 峻 许佑孙 归 黯 羊绍素 崔 詹 崔 液 ...

  • 后盛6471: 古代13位“三科状元”有哪些? -
    19745237502: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