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价值理论? 具体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劳动价值”理论?其内容事?

   www.gaoxiao88.net
一、劳动价值1.两种本质不同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从一开始就用需要等量劳动来生产的贵金属和谷物具有同一价值的例子来说明价值量。这是仅仅从生产领域中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出发来说明商品价值的。它计较的是劳动者在生产中的纯主观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数量(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在当时还没有形成劳动二重性的概念,因而也就没有抽象劳动的概念),并不考虑这种主观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质量及其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果——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用的劳动的含量。这就是耗费劳动即价值的理论的始祖。
马克思则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商品中的价值。马克思是从分析1夸特小麦=a@①铁出发,指出在1 夸特小麦和a@①铁里面,有一等量的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 马克思称之为商品的价值。这种共同的东西的实体是什么呢?马克思经过详尽的分析后认为它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其所包含(凝结)的抽象人类劳动量的大小来决定的。商品所包含(凝结)的抽象人类劳动并不是现成的出发点,而是劳动者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在商品经济关系中转化变成的结果。抽象人类劳动的凝结表现了主观具体活劳动耗费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果——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用的劳动的含量。这一点马克思在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中说得很明白。马克思说:“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样,劳动要被看作抽象意义上的人的力量,人类劳动耗费,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注: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中译本,第23页。)因此,价值是社会对个体活劳动耗费在商品经济关系中的有效用程度的一种评价。从劳动到价值有一个质和量都要进行转化的客观的社会过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有关商品价值这一术语的内涵是很明确的,它指的是商品在交换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为一切商品所共有的某种等质的东西,即商品中所包含(凝结)的抽象人类劳动。它已经转化成社会劳动(对社会有效用的劳动),而不再是私人劳动(即个别劳动者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它和配第所说的商品生产中劳动者所实际付出的具体活劳动耗费(或者如传统经济学所说的各个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加权平均值)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是有区别的,即“耗费”的活劳动与“凝结”的抽象劳动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是有区别的。价值仅仅是指“凝结”在某种使用价值中的抽象劳动,马克思在多处不断地阐明“凝结”这一思想。例如,马克思说了:“作为价值的上衣和麻布,不过是同种劳动的凝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8页。)“商品作为价值只是人类劳动的凝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页。)“这个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页。)“当我们把商品看作价值时,我们是只把它们看作体现了的、凝固了的或所谓结晶了的社会劳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136页。)显而易见,在谈到商品价值时, 马克思总是强调它是商品所包含(凝结)的抽象劳动,而不涉及生产商品时的具体活劳动耗费。但是,这种细微的却是极其重要的区别,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并没有引起注意。
2、具体活劳动耗费不是价值
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本身是指劳动者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它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此外,劳动资料还能够克服劳动者生理器官的局限性,极大地增强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提高劳动的有效性。一般可以把劳动资料看作是人的劳动的传导体,它将人所耗费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用传导体来比喻劳动资料传导劳动的作用,也就意味着不使用劳动资料,人类是无法进行劳动的,即劳动过程处于“断路”状态;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认为,劳动对象就是劳动的吸收器,它吸收了由劳动资料传导来的劳动者新追加的劳动,变成了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新商品。
劳动过程的不同要素在产品价值的形成上起着不同的作用。劳动者把一定量的劳动通过劳动资料加到劳动对象上,也就把新创造的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劳动者的劳动是新创造的价值的源泉。但是,形成商品新价值的劳动,既不是指劳动者耗费的劳动,也不是指劳动资料传导的劳动,而是指劳动对象吸收的劳动,或称为凝结、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5页。)当然,另一方面,被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也成了新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在本文的考察中,暂且不考虑生产资料对新产品价值的贡献问题,这并不会影响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
如果我们分别用〔劳动〕[,耗]、〔劳动〕[,传]以及〔劳动〕[,凝]代表劳动者耗费的劳动量、劳动资料传导的劳动量以及劳动对象吸收的劳动量,则一般说来,在某一生产商品的整体劳动过程中,上述三种劳动量的质和量都是不相同的。〔劳动〕[,耗] 是处于流动状态的劳动者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它是形成商品新价值的源泉,但本身并不是价值;〔劳动〕[,凝]是在凝固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的劳动, 它才形成价值并以抽象劳动的形式计量。所谓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指的就是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凝]的量的大小。 通常所说的商品交换关系中的等量劳动相交换,也应是指相等的〔劳动〕[,凝]的量相交换, 而不应是相等的〔劳动〕[,耗]的量相交换。 马克思明确指出:“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那末,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1页。)所谓“形成价值的实体”指的是抽象人类劳动,对商品交换来说,有意义的也正是商品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的量,即〔劳动〕[,凝]的量,而不应是生产商品时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劳动〕[,耗]的量, 或所谓的生产该种商品的各个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加权平均值,因为各个具体活劳动耗费并不会由于加权的平均后就会发生质变而转化为抽象劳动。所以,具体活劳动耗费不是价值。
马克思说过,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单个商品只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此,凡属同种同质的商品,不论其生产时的流动状态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劳动〕[,耗]是如何的不同, 都会凝固或物化为等量的抽象劳动,即等量的〔劳动〕[,凝],亦即形成等量的价值。 在现实的商品经济活动中,〔劳动〕[,耗] 只是流动状态的具体活劳动耗费量,借用物理学中的术语,这种具体活劳动耗费量是一种过程量。对于不同的个别生产者来说,由于主、客观的生产条件极不相同,他们生产同种同质单位商品的〔劳动〕[,耗]就很不相同, 也就是过程量是可以很不相同的;而〔劳动〕[,凝]则是已凝固、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它是对社会有效用的劳动量,它才形成商品价值。这种凝固、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借用物理学中的术语,则是一种状态量。所谓状态量是指其量值的大小与其具体经历的过程(即过程量的大小)无关,只与结果的状态有关。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生产商品的整体劳动过程中,两种状态的劳动虽然是有密切关系的,但在质和量的关系上却可以不一致。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由人的因素即劳动者和物的因素即生产资料构成。其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对生产力的作用与日俱增;但它们不是独立的实体,只有通过人和物才能对生产力发挥影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是人们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其它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即物质资料生产四个环节中的“生产”环节中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它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全过程中、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部四个环节中所发生和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广义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重点:
然而,一种生产关系,即使从根本上或者从总体上说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如果其经济体制不能充分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也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生产关系固有的优越性也难以充分发挥。因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这只是客观理论,而经济体制则是由一个国家自主指定的,具有主观性。国家采取何种经济体制,必须依据该国的国情,国家的决策机构在制定经济政策之前必须充分进行调研,否则即使国家的生产关系在先进,其具体的经济体制运行也会出现问题。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这一理论只是从抽象方面去解释,例如理论上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比资本主义先进,但实际上,现今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运行及国家调控能力要强于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两者并不矛盾。 说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现状我只能说国家对人性的自私,以及对人的欲望没能进行合理的教育引导,也就是说在注重物质文明的今天,却忽视了对民众精神上的建设。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历史理论,具体定义:劳动——价值——价格:旨在确立生成规定上的对象运动的连续性假说。

这导致马克思把价格归结于价值,把价值归结于劳动。这样就从经济形态的全领域中把握了生产和分配,同时揭示了“商品经济形态”的发生。

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出发点。 马克思以他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本立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及其市场经济活动,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

劳动价值理论的原理: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遗产创造一国财富的最终源泉是什么
?进而言之,人类社会的财富究竟是靠什么创造出来的?这个看似极简单的问题,曾经在近代困扰了人们数百年的时间。16世纪到17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学者认为,只有海外商业贸易活动才是国家的财富之源。

这种认识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权威性的理论——重商主义。在18世纪中后期和19世纪初叶,有两个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先后分别论证提出,劳动特别是产业部门的劳动,是创造财富价值的重要源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率与劳动生产率是两个不同概念。
劳动价值率是指产品价值与劳动时间的比值。

内容: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劳动价值理论由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三部分组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同时也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而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因为使用价值不仅商品具有,其他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也具有。所以只有价值才能体现商品的本质,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作为商品两因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的使用价值是自然物与具体劳动相结合的产物。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价值的表现--商品的价值量同样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计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是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率先减少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使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它就有较大的可能在竞争种取得优势。现代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立足,更需要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和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取得有利的地位。
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由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终发展到货币形式。当一种商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便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在货币形式中,由一种商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与商品直接交换的困难,使物与物之间直接的商品交换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极大的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本身使商品,但又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直接被社会承认,是社会价值的代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货币正逐渐实现由有形向无形的转化,如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的产生,这给人们的交易活动提供了越来越大的方便,其价值的凸显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着积极有利的贡献。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起着支配作用,通过价格的运动来表现。而价格的运动又离不开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因而,价值规律就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各个生产者生产某一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各不相同的,这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并不是能直接的到社会承认的价值。社会承认的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因此,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来说,他生产的商品价值多少,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如果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社会也承认它具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相反,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部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就不能形成社会价值。正是由于商品价值决定的这一规律,在客观上要求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符合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也是每个商品生产者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根本原因。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也是客观的。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规律决定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时也产生公平和效率的矛盾。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市场的调节产生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这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把市场经济下价值规律的调节机制的消极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之后的一定时期里,它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基本适应的,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人们也会做出某些调整,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由于生产力是活跃、易变的,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原来的生产关系变得陈旧,旧的生产关系就基本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虽然人们通过对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的调节,可以暂时地、局部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最终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经过生产关系的变革,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又实现了新的基本适应,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从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又从基本不适应到新的基本适应,川流不息,不断前进,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①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过程,必然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二是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的变化,于是,新的生产关系就要代替旧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生产力就要求改变原来的旧的生产关系,由更能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它。
④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人类社会往前发展。
含 义 包 括 内 容 相 互 关 系
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 劳动者(决定因素)劳动工具(标志)劳动对象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基础)人与人的关系产品的分配

社会就其静态存在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就其动态展开看,是生产力发展改变生产关系及其一切社会关系。生产方式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介,既为生产力所决定又决定生产关系,既具生产力功能又具生产关系价值,是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人类社会特定结构及其整个历史运动,既是一个以生产方式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系统,又是一个由生产方式运动推动的过程。因此,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统一的基础,在于社会的生产方式。

什么是劳动价值理论? 具体定义是什么?

劳动价值论: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不是个别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耗费的劳动,而是必要劳动,但这一必要劳动是指最不利条件下生产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

一、两种本质不同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从一开始就用需要等量劳动来生产的贵金属和谷物具有同一价值的例子来说明价值量。这是仅仅从生产领域中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出发来说明商品价值的。它计较的是劳动者在生产中的纯主观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数量(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在当时还没有形成劳动二重性的概念,因而也就没有抽象劳动的概念),并不考虑这种主观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质量及其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果——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用的劳动的含量。这就是耗费劳动即价值的理论的始祖。
马克思则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商品中的价值。马克思是从分析1夸特小麦=a@①铁出发,指出在1 夸特小麦和a@①铁里面,有一等量的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 马克思称之为商品的价值。这种共同的东西的实体是什么呢?马克思经过详尽的分析后认为它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其所包含(凝结)的抽象人类劳动量的大小来决定的。商品所包含(凝结)的抽象人类劳动并不是现成的出发点,而是劳动者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在商品经济关系中转化变成的结果。抽象人类劳动的凝结表现了主观具体活劳动耗费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果——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用的劳动的含量。这一点马克思在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中说得很明白。马克思说:“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样,劳动要被看作抽象意义上的人的力量,人类劳动耗费,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注: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中译本,第23页。)因此,价值是社会对个体活劳动耗费在商品经济关系中的有效用程度的一种评价。从劳动到价值有一个质和量都要进行转化的客观的社会过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有关商品价值这一术语的内涵是很明确的,它指的是商品在交换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为一切商品所共有的某种等质的东西,即商品中所包含(凝结)的抽象人类劳动。它已经转化成社会劳动(对社会有效用的劳动),而不再是私人劳动(即个别劳动者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它和配第所说的商品生产中劳动者所实际付出的具体活劳动耗费(或者如传统经济学所说的各个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加权平均值)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是有区别的,即“耗费”的活劳动与“凝结”的抽象劳动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是有区别的。价值仅仅是指“凝结”在某种使用价值中的抽象劳动,马克思在多处不断地阐明“凝结”这一思想。例如,马克思说了:“作为价值的上衣和麻布,不过是同种劳动的凝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8页。)“商品作为价值只是人类劳动的凝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页。)“这个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页。)“当我们把商品看作价值时,我们是只把它们看作体现了的、凝固了的或所谓结晶了的社会劳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136页。)显而易见,在谈到商品价值时, 马克思总是强调它是商品所包含(凝结)的抽象劳动,而不涉及生产商品时的具体活劳动耗费。但是,这种细微的却是极其重要的区别,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并没有引起注意。
二、具体活劳动耗费不是价值
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本身是指劳动者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它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此 外,劳动资料还能够克服劳动者生理器官的局限性,极大地增强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提高劳动的有效性。一般可以把劳动资料看作是人的劳动的传导体,它将人所耗费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用传导体来比喻劳动资料传导劳动的作用,也就意味着不使用劳动资料,人类是无法进行劳动的,即劳动过程处于“断路”状态;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认为,劳动对象就是劳动的吸收器,它吸收了由劳动资料传导来的劳动者新追加的劳动,变成了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新商品。
劳动过程的不同要素在产品价值的形成上起着不同的作用。劳动者把一定量的劳动通过劳动资料加到劳动对象上,也就把新创造的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劳动者的劳动是新创造的价值的源泉。但是,形成商品新价值的劳动,既不是指劳动者耗费的劳动,也不是指劳动资料传导的劳动,而是指劳动对象吸收的劳动,或称为凝结、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5页。)当然,另一方面,被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也成了新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在本文的考察中,暂且不考虑生产资料对新产品价值的贡献问题,这并不会影响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
如果我们分别用〔劳动〕[,耗]、〔劳动〕[,传]以及〔劳动〕[,凝]代表劳动者耗费的劳动量、劳动资料传导的劳动量以及劳动对象吸收的劳动量,则一般说来,在某一生产商品的整体劳动过程中,上述三种劳动量的质和量都是不相同的。〔劳动〕[,耗] 是处于流动状态的劳动者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它是形成商品新价值的源泉,但本身并不是价值;〔劳动〕[,凝]是在凝固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的劳动, 它才形成价值并以抽象劳动的形式计量。所谓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指的就是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凝]的量的大小。 通常所说的商品交换关系中的等量劳动相交换,也应是指相等的〔劳动〕[,凝]的量相交换, 而不应是相等的〔劳动〕[,耗]的量相交换。 马克思明确指出:“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那末,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1页。)所谓“形成价值的实体”指的是抽象人类劳动,对商品交换来说,有意义的也正是商品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的量,即〔劳动〕[,凝]的量,而不应是生产商品时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劳动〕[,耗]的量, 或所谓的生产该种商品的各个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加权平均值,因为各个具体活劳动耗费并不会由于加权的平均后就会发生质变而转化为抽象劳动。所以,具体活劳动耗费不是价值。
马克思说过,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单个商品只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此,凡属同种同质的商品,不论其生产时的流动状态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劳动〕[,耗]是如何的不同, 都会凝固或物化为等量的抽象劳动,即等量的〔劳动〕[,凝],亦即形成等量的价值。 在现实的商品经济活动中,〔劳动〕[,耗] 只是流动状态的具体活劳动耗费量,借用物理学中的术语,这种具体活劳动耗费量是一种过程量。对于不同的个别生产者来说,由于主、客观的生产条件极不相同,他们生产同种同质单位商品的〔劳动〕[,耗]就很不相同, 也就是过程量是可以很不相同的;而〔劳动〕[,凝]则是已凝固、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它是对社会有效用的劳动量,它才形成商品价值。这种凝固、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借用物理学中的术语,则是一种状态量。所谓状态量是指其量值的大小与其具体经历的过程(即过程量的大小)无关,只与结果的状态有关。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生产商品的整体劳动过程中,两种状态的劳动虽然是有密切关系的,但在质和量的关系上却可以不一致。

相关参考: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

劳动价值论的内容答案详细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和劳动的二重性,而马克思在分析劳动价值论时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

问答七 为什么 劳动价值论 是错误的
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完整定义应为:撇开质的区别的一般的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创造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简言之就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创造价值。等于什么也没说。而真正形成价值(价值属意识范畴,非物质,言创造不合逻辑)的因素是人类的需求,及被需求物的相对缺乏。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错误...

什么是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是由人类自身机体所产生的,是人的劳动能力的价值体现,是由人在劳动过程中无区别的体力脑力消耗释放出来的。统一价值论认为价值就是事物对主体所具有所释放的广义有序化能量,使用价值即为一般事物的广义有序化能量,而劳动价值就是劳动力一人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一般情况下,人在...

劳动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区别什么是劳动论
劳动价值论最典型的就是马克思的理论,它与古典经济学任何劳动价值理论都不同.不是讨论劳动要素与产出(产量数量)的相对关系,而是论证价值就是一种人与人,人支配人社会关系上的劳动.即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价值、价格、...劳动价值论最初是由古典经济学派创立的,但是由于他们的方法论上的错误,导致了古典...

中国共产党人劳动观的理论渊源是什么
1、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的产品具有价值。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者应当获得与其劳动所创造价值相符的报酬。2、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级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关注工人阶级的权益和利益,以及阶级斗争的推动作用。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劳动创造价值还是其他?
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价值意味着的是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因此,它并不是被人们通常所歪曲的所谓“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如百度百科也在歪曲劳动价值论)在这里其价值定义与普通人植根于社会关系形成的语言中的俗约定义“有用性”相冲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是什么?能讲的通俗点不
马克思通过商品之间按相同劳动时间的比例进行交换,推导出价值(金钱原子)是一种人支配人,人玩人权力关系上的劳动本身。那么它代表的不是财富,而是权力(奴役),把它当成财富、蛋糕的,被《资本论》批为商品(货币)拜物教。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就与俗约语言定义的有用性严重冲突,这一点大家要明白。但它就是冲着金钱游...

什么是劳动的价值
上述观点中对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但是并非所有的劳动产品中凝结的人类劳动都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一:商品价值,是商品与货币交换时,一定商品量交换货币的多少。单位商品量交换货币的多少是单位价值(单价),非单位数量交换货币的多少是总价值(总价)...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是什么?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 价值---抽象劳动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4)价...

相关评论

  • 诸祥4561: 劳动价值理论 - 搜狗百科
    17780749253:[答案] 内容: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劳动价值理论由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三部分组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

  • 诸祥4561: 劳动价值论是指什么? -
    17780749253: (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3)、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价值的源泉;(4)、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即死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