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注重的几个问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www.gaoxiao88.net
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商、沟通与交流,达到师生在人格上和地位上的平等,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但是,教师作为施教的主体,他们受国家和社会的委托完成教育内容,逐步实现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特别需要教师的指导、引导和点拨,这就必须要求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整个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前提和条件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一诺千金、矢志不渝的诚信。这是文本的价值问题,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点拨学生。

二、一味求新,排斥有效的传统教学思想方法

新课改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三维目标的统一。但有些教师却将传统的、好的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放在一边,甚至不顾教学重难点,而去搞一些无所谓的讨论和扩展。如有些低年级的教师整堂课围绕一首儿歌教得津津有味,学生学得兴高采烈。课后老师却说这堂课的重难点是识字、写字,这难道不是忽视了识字写字教学了吗?优秀的语文教育传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应该借鉴学习,加以利用。

三、强调学生积极发言,忽视学生学会倾听发言

新课堂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要求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响应: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表现才华的空间;学生情绪高昂,争相举手发言。但在“热闹”的同时,学生“一言堂”的“独我”意识的潜流也在悄悄流淌――部分优秀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往往教师一抛出问题,他们未经深思熟虑,就喊:“我来!我来!”大部分学生只好充当旁听者,等待着优秀学生的“施舍”。当一个学生争得发言机会后,其他学生有的像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地坐在座位上。如果教育只顾创造课堂“热闹”的情景,而忽视对“热闹”背后的学生“独我”意识潜流的疏导,没有组织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那么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就无法落实,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就难以矫正。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吐露真情,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吸纳别人的观点。

四、把“问题都解决”的课看成一堂满意的课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的“活”,需要教师灵活地引导、盘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但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考,更谈不上创新。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式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无从知道的。因此,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也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这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去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

五、学生作文――套用模式,写非所想

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然严重。小学虽无升学压力,但对教师的评估主要还是要通过考试。老师便把一些作文的程式、作文范例塞给学生去套、去抄,代替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确实是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要走出这一误区,首先教师要做“有心人”。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体验生活,一旦发现可写的内容就及时提醒学生记下来,帮助他们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其次帮助学生“厚积”。通过写日记、随想等方式,把觉得有意思的事情记下来,让学生养成及时梳理材料的习惯,以便习作时“薄发”。第三,教会学生观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洞察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仔细地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联想,促使学生养成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往往被当作衡量其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以三到六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整个写作教学的关键阶段,是从写话到写作的过渡阶段。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携手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其中有的是陈年痼疾,有的却是新环境下产生的新问题。 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内涵、目标和基本要求入手,结合国内外习作教学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分析了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部分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概述。主要说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内涵、目标和要求。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内外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概括出国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理念,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及教学理论三个方面分析国内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状况。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也很普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了解需要点,“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好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总的来说,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1.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比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课文中有一处这样写道:小鸟看见了驯鹿,好奇地问:“你能让我爬到你的身上坐一坐吗?”教师就可以抓住一个“爬”字,打开学生的思路。因为在此之前,“小鸟会飞”已经成为学生的思维定势即固有知识,但小鸟的“爬”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小鸟为什么不说“飞”而说“爬”?教师以此为教学线索,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只羽翼未丰的小鸟的特点和心理,想象驯鹿天天不厌其烦让小鸟爬到它的身上去了很多地方的情景,从而体会到驯鹿美好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意,并以此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同时,我们的语文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空白点,教师要抓住这些空白点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2.尽可能找到一个“兴奋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内容,很多时候在教学参考书上都可以得到,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寻找一条恰如其分的渠道,让这些知识流淌到学生的脑海里。而寻找“兴奋点”,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比如,在《两块银元》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一开始,就抛出“孙老汉打碎的茶壶该不该赔?”这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在学生纷纷找出自己的论点、论据进行争议的过程中,学生的内需不断得以实现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得到真正实现。  3.敏捷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点。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无论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得多么充分,考虑得多么周到,在课堂中也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众多学生的思维比一个教师的思维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敏捷地捕捉并判断、重组学生在课堂涌现出来的信息,适时调控,充分利用。因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而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顺势而学,那么整个教学气氛会非常融洽,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就能够出现精彩不曾预约的有效生成,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抓住切入点,“删繁就简三秋树”。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  1.教学目标简明具体。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如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领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比“学习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达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监控——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采取什么措施及时调控?  2.教学切入简约集中。有效课堂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下面的例子就充分体现了教学切入点的简约集中:一教师在上《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出示五幅图画,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要求用文章中的语句给图画配上最合适的语句。学生满怀探求之心,埋头课文纷纷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读得认真,想得仔细,总想写出最贴切的。学生在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清楚了,人物的语言、心理、反映出的崇高品质揣摩到了,教学目标迎刃而解。这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问题辐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统领起对整篇文章的感悟,充分削减了许多琐碎的提问,扩大了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  抓住好的教学切入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反思,细心揣摩,用慧眼去发掘这个“切入点”,巧妙设置,从而收到“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的教学效果。  3.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建峰老师执教《钓鱼的启示》,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写下各自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第二个环节交流“批注”;第三个环节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可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可摘录文中优美词句,也可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还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  三、创设体验点,“红杏枝头春意闹”。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用到了“体验”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1.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往往缺少体验,经常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长相思》,“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对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有难度。王老师请学生分别把自己设想成诗人的妻子、父母、朋友,在一声声问、一声声答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到了诗人的“重离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学生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的所为所思所感,从而很好地体会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深切情怀。  2.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情感体验是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对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学生由于缺少审美的需要,往往根据自己的性别、经历与情感偏好而加以取舍,对陌生的或者排斥的情感主题,经常容易忽视。在这时候,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美好的情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创设的体验点,给人印象很深刻。爱花、惜花的诗人没能进到园子里,却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窦老师请学生扮演那枝“红杏”,想象红杏会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会对诗人说什么?会对园子里不能出墙头的花花草草说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透过文本进入了诗境。3.引导学生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中揣摩不同的心理体验,达到情感的飞跃和价值观的提升。汉语言意义的模糊与丰富性,给老师们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体验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提供了可能性。同样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义是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体验又是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并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听过特级教师金感芳老师的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金老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德国城市的一道美丽而奇特的风景:每家每户种的花,怒放的花朵都是对着外面的,不但姹紫嫣红,而且很奇特。面对异国他乡的美丽风景,金老师设置了体验点:如果你就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清晨走在街道上,你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如果你是医生、是建筑工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你辛苦工作了一天,当你走在这花团锦簇的街道上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是有残疾、有困难的人,走在这花的海洋里,你又会有什么想法?学生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间纵横,深刻体会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境界。  四、落实语言点,“唱得红梅字字香”。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将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落实语言,重点在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所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都是难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落实语言,不单纯讲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力越强,我们就能认为语言越好。相反,语言形式再优美,表达不能到位,这样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语言的表现力方面来学习、掌握语言。一教师在教学《再别康桥》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表现力。“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为体会这反复出现的“轻轻”,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咏,并启发想象:一个人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轻轻”?大概会是几个人?你觉得他一个人这样轻轻地走,情绪会怎样?把人融进了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轻轻”的理解将是深刻和透彻的。“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请学生模仿一下,“招摇”是什么样子?推想一下,“招摇“会有几种可能?为什么甘心情愿做水草?原来诗人对康桥的深厚的依依惜别的感情,就是这样从诗人的用词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表现力。只有这样落实语言,语言才有生命力。 2.落实语言,注重“读写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书面表达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很好地融合了这一传统的读书方式,注重对文本学习的批注,注重把学生的感悟写下来,从而使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用笔写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写出自己的观点与认识,达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3.落实语言,注重词语教学。新课程对词语教学越来越重视,一改过去理性的、复杂的、枯燥的词义分析,注重有效的、生动的、富有价值的词语教学。在这方面,很多老师做了很多有意的探索。《爱迪生救妈妈》是二年级的一篇课文,老师在语境中出现词语,学生用这些词语把整个故事串了起来,词语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符号,形成了学生头脑中生动的形象。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教学《二泉映月》,分类出示词语,想象意境、饱含情感读词语,重在语感的培养。  五、引发思维点,“课有尽而意无穷”。  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积极的思维引导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主动学习。  1.培养问题意识。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品质,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学习源于问题”的意识,培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勇于提出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创新品质形成的基础。  2.学会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训练,逐步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会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与动机,运用评价手段,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恰当评价、引导,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有价值,要给提问者以激励。特别是课外反馈的问题,更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以加强勤思习惯的养成。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参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意哪些问题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无数专家学者或以亲身的经历感受,或以专业的研究发现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课内和课外“两条腿”走路。因为课内与课外阅读既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又具备各自不同的作用。课内阅读是主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靠课内阅读来培养;课外阅读是补充,相对于课内...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哪些常见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流行语常常挂在语文教师的嘴上:在初读课文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所谓的研读课文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在解决问题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这些流行语之后,课堂常常举手如林,但学生往往...

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实际中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解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只能从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说。这几年大部分老师都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在课堂上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堂教学,但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势而已。从目前情况看,我认为,当前语文教学,除了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好评如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确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死板的状况,日益走向开放,日益充满活力。但也应当看到,许多语文课堂不再是书声朗朗,课后学生对生字词依然陌生,...

新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延伸出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将语文教学与合作教学进行整合,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近几年,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我国教育体系发生变化,各种...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拼音问题 2,识字问题,没有找到快速识字的方法,3,写话问题 4,作文问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二、重视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我这么想也就这么做。对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生字词,我都会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好。相信很多语文老师对识字教学都有自己很好的一套方法,其中一点我认为比较有效果的做法是教学以后帮助学生记忆生字。一是要求...

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要求。2、课堂容量增加以后,课变得粗、浅、薄。3、如何进行有效阅读还值得深思。4、整体性阅读与语言实践问题。

论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教师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指导上存在严重问题,指导不到位,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相关评论

  • 荣符5447: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什么探讨性问题可提出 -
    19718103247: 如何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什么文学名著值得学生去读?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首先拥有广阔阅读量的学生,语文必定差不了.阅读正确的文学名著也是必要的,像王小波莫言这些虽然水平高获过奖但显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最后,传统文化启蒙能增强学生的应对古文能力,其中优良文化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 荣符5447: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应注意哪问题
    19718103247: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

  • 荣符5447: 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
    19718103247: 低年段的话,培养写作兴趣最重要.比如说让小朋友在母亲节或父母生日写感谢卡片,得到夸奖后他们自然很高兴,不要让他们一开始就把写作当成任务.四年级就要开始说一些习作技巧了,六年级的话主题就要要求有一定深刻性了,考虑和初中开始衔接起来.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