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魏徵,长孙皇后之间的故事? 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故事

   www.gaoxiao88.net
我只看正史,野史忽略。
我所知道的事情有三件。都是在两唐书上说的。
事件一: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长女长乐公主要出嫁,因为很得父亲母亲的宠爱,就任性地要求自己的嫁妆比永嘉公主(李世民的妹妹,应该不是李世民的亲妹妹,大概是族里的。反正是长乐公主的姑姑辈的。武德年间出嫁。)要多一倍。唐太宗认为,永嘉公主出嫁的时候是武德年间,国力尚且虚弱,不能给永嘉公主很丰厚的嫁妆。现在已经是贞观了,国力强盛,给自己心爱的女儿多一些嫁妆也没什么不好。于是就答应了女儿。
这件事很快就被魏征知道了。魏征就进谏说这样做不符合礼节。侄女的嫁妆怎么能超越姑姑的呢?唐太宗不太高兴。
回去以后,太宗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皇后。皇后却很高兴地说,“我曾经听说您看中魏征,一直不知道原因。今天听说了他的进谏,我觉得他实在是能够抑制主上私情,正直的社稷之臣啊。我与陛下是结发夫妻,情深意重,每次与陛下说话的时候尚且要察言观色,不敢轻易冒犯陛下的威严。如今魏征身为外臣,却能不顾及自己的安危犯颜进谏,实在是难得的贤臣。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还请陛下详查,那就是天下的幸运了!”(原话: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蒙礼待,情义深重,每言必候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故韩非为之说难,东方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国有家者急务,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于是公主就操着这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皇后觉得这样还不够赞赏魏征的,就又赐给了魏征钱和五百匹帛,并传话说“早就听说了您的正直,如今才见识到。希望您继续保持这样的心地情操不要改变。”

事件二:
魏征以直谏著称。虽然李世民是明君,但也常常因此而十分生气。
有一次魏征直谏让李世民怒火中烧,回到皇后那里,狠狠地说“一会儿一定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原话:会须杀此田舍翁!)
长孙皇后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退了下去,在内室中换好了重要场合才穿的礼服,跪在李世民面前,恭祝李世民。李世民吓了一跳,问其原因,皇后才缓缓开口“妾闻‘主名臣直’,今魏征直,可见陛下明。”
皇后如此巧妙地劝谏,使李世民怒气全消,魏征也得以保命。

事件三:
长孙皇后贤良淑德,有时会主动为李世民纳妃。一次,她看上了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年方二八的女儿,就建议李世民把她召入宫中。李世民欢欢喜喜地下了册封诏书。可是百密一疏,事情却被魏征知道了。原来消息有所偏差,郑氏女子早就许配了人家。魏征眼里揉不得沙子,立即告诉了李世民,要求李世民顾及声名,把郑女退还给夫家。太宗惊闻这个消息,立刻把册封使者召了回来。
太宗大概是因为失去了美女,便有些怅然若失。以房玄龄为首的重臣见状,纷纷提出,诏书已经颁布,怎么能因为魏征的几句话就退回去呢?何况郑女的夫家也赶紧声明,说与郑氏绝无婚约。皇帝于是乎心动,就拿着郑女夫家的奏章给魏征看。魏征说,“他家不过是害怕重蹈太上皇情敌辛处俭的覆辙罢了。”原来李渊有一嫔妃,是太子舍人辛处俭的妻子,李渊夺其妻而生恨,越看辛处俭越别扭,干脆就把他降级外调做了县令。
这下李世民才恍然大悟,表示自己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并且发诏书自责。事情才告一段落。

就这样啦~
我暂时就知道这些。第三件事情的皇后与魏征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嗯,但是也算有关系吧,因为郑女是皇后亲自看上的。但前两件事情都是皇后在为魏征说话。

长孙皇后13岁就嫁给了李世民,跟随丈夫四处征战,而且李世民与父亲关系不好,都是长孙皇后从中调解,而且同李渊的妃嫔之间打好关系,有什么内部消息都可以直接告诉世民,真乃一代贤后!魏徵本是李建成的幕僚,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了自己的哥哥,逼父让位,魏徵开始不从,后为了天下苍生,归了唐太宗李世民,魏徵说话直,丝毫不给太宗面子,大臣面前也是这样,好几次太宗气得要杀掉他,都是长孙氏从中调解。

根据坊间传言,乃是三角恋的关系。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之间故事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二十一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李渊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数年之内,李世民就挥兵扫平了中原一带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大唐统一大业;唐高祖因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置在其他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数,所向无敌。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水涨船高,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 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

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唐太宗就时常在公务之暇,招集武官们演习射技,名为消遣,实际上是督促武官勤练武艺,并以演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迁及奖赏的重要参考。按历朝朝规,一般是除了皇宫守卫及个别功臣外其他人员不许带兵器上朝,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众人张弓挟箭在陛下座侧,万一有谁图谋不轨,伤害陛下,岂不是社稷之大难!”李世民却说:“朕以赤心待人,何必怀疑自己左右的人。”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紧凑。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滴咕,说什么“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应受天下之供养,然而现在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酸。”因而屡次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的公正与明智,深得宫中各类人物的敬佩,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文武双全,早年即与李世民是至交,并辅佐李世民赢取天下,立下了卓卓功勋,本应位居高官,但因为他的皇后妹妹,反而处处避嫌,以免给别人留下话柄。唐太宗原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万望圣明,不要以妾兄为宰相!”唐太宗不想听从,他觉得让长孙无忌任宰相凭的是他的功勋与才干,完全可以“任人不避亲疏,唯才是用”。而长孙无忌也很顾忌妹妹的关系。不愿意位极人臣。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位置清高而不实际掌管政事,长孙无忌仍要推辞,理由是 “臣为外戚,任臣为高官,恐天下人说陛下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例子;如果有才,虽仇不避,魏征是例子。今日之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这才答应下来,这兄妹两人都是那种清廉无私的高洁之人。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是一个娇贵的金技玉叶。将出嫁时,她向父母撒娇提出,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出嫁,嫁妆因而比较简朴;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不过份。但魏征听说了此事,上朝时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本来对这番话不以为然。时代不同,情况有变,未必就非要死守陈规。回宫后,唐太宗随口把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下礼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于是,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长孙皇后不仅是口头上称赞魏征,而且还派中使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魏征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经常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1、唐太宗得到了一只鹞子,俊异绝伦。唐太宗喜欢的不得了,就把它架在自己的手臂上细细把玩。远远望见魏征进来,赶紧把这只鹞子藏进了怀里。
魏征明明看见了,却假装不知道,跟太宗聊起古代帝王喜欢打猎耽误政事的教训,旁征博引,东拉西扯。
太宗担心鹞子会被闷死,可是又素来敬畏魏征,想听他说完,结果,魏征说了大半天,那只鹞子果然就死在了太宗怀里。
2、有一次魏征在朝廷上与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太宗想要发作,又怕失去虚心纳谏的好名声,强忍住没有责处魏征,但回到内宫见到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乡下佬儿魏征。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去内室换了朝见的礼服,向唐太宗下拜。唐太宗很惊奇,长孙皇后却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唐太宗听了非常高兴,顿时怒气全消。
3、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李世民。
李世民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李世民板起脸问他:“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李世民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李世民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4、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
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
5、唐太宗召见大臣王硅在丹霄楼平台上饮酒,长孙无忌喝了几杯酒,想起魏征对皇帝的态度太过分的事,就借酒劲地说:“魏大人,王大人,我们原先不是仇敌吗?谁想到今天会坐在一起喝酒呢?”这句讽刺话在座的没有一个听不出来。
唐太宗赶紧说:“无忌醉了。”便让人把长孙无忌扶了下去。散席后,唐太宗留下魏征和王硅喝茶,委婉地对魏征说:“以后殿上议事,你不一定当场坚持,有些话事后再对我说不也行吗?”魏征回答说:“如果当场不坚持了,以后再改就麻烦了。如果臣当面推许陛下,之后再进谏,能说是对陛下忠心吗?”
唐太宗听后笑着对王硅说:“人们常说魏征轻慢,可他却是心口如一啊。”唐太宗曾这样评价魏微:“我好比山中的一块矿石,矿石在深山是一块废物,但经过匠人的锻炼就成了宝贝,魏征就是我的匠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徵

相关参考:

受李世民宠爱的长孙皇后,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长孙皇后问其缘故,李世民回答说:“魏徵这个老家伙动不动在朝堂上羞辱我!”没想到长孙皇后却突然回到更衣间,换上朝服,向李世民拜了三拜,并连连道喜。李世民大惊,问其缘故,长孙皇后解释道:“臣妾听说,君主圣明,臣子就会正直。如今魏徵能够直言不讳地劝谏,是陛下您圣明的缘故,我怎么能不道喜呢...

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故事
太宗担心鹞子会被闷死,可是又素来敬畏魏征,想听他说完,结果,魏征说了大半天,那只鹞子果然就死在了太宗怀里。2、有一次魏征在朝廷上与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太宗想要发作,又怕失去虚心纳谏的好名声,强忍住没有责处魏征,但回到内宫见到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乡下佬儿魏征。长孙...

概述魏徵与皇帝之间的两件事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

关于魏征的故事
被揭短的魏徵回答李世民说:“皇帝喜欢无为(而不是奢靡无度),臣子自然不敢有什么偏好。我就好这一口(醋芹)罢了。”李世民因此感叹好久。2、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在魏征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

魏征进谏的故事有哪些?
3、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定。4、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魏徵说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核他的品德,以及爱好这些。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

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君王有哪些
私以为唐太宗和康熙皇帝是最开明的皇帝。关于唐太宗的故事太多了,我印象十分清楚的是一件:长孙皇后死后,他下令建筑了昭陵,并在宫中修了一座楼台,时时登台眺望感怀。一天,唐太宗带宰相魏征一同登楼观看陵墓,他问魏征看到陵墓没有。魏征看了很久说:“臣老眼昏花,看不见。”唐太宗用手指给他看。

唐太宗爱惜人才,为何在自己岁月将尽时将手下功臣大将们贬官呢?
所以,他才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不仅会广泛地吸纳人才,而且会听取人才的意见,真正地改正自己的问题。这些品质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稀松平常,但是放在一个天子的身上,那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首先,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与他手下的言官魏征之间的故事。在史书中,曾经记载过,李世民...

最牛谏臣魏征:魏征为何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不过,唐代名相魏征却不按常规出牌,竟让李世民失去了即将到手的美女,与众不同地掐掉了李世民的花心。贞观二年,贤惠的长孙皇后发现了一位郑女才貌双全,倾国倾城,便亲自向老公推荐,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一听,正中下怀,喜不自胜,下诏许聘。宫廷内外紧张起来,上上下下的官员们开始...

文德皇后的小故事
于是下旨赏赐了二十万钱与四百匹绢给魏征,并特意嘱咐道:“我希望郑公能够一直将这份敢于直谏之心保持下去,认为不对的就直说,不要因为君臣之礼而有所讳言。”三月,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到九成宫避暑。四月癸卯,夫妻二人在散步时,发现丹霄殿西面有片土地略感湿润,于是用手杖通导,即刻便有泉水涌出,随即用石槛围住,...

谁能告诉我关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爱情故事
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臣固见之。”帝泣,为毁观。“望陵毁观”的故事相信熟悉历史的人都有所耳闻。这个故事既反衬出太宗对长孙皇后刻骨铭心的追恋之情,又反衬出太宗追恋爱妻的行为是违背礼教传统的。 在那个以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太宗...

相关评论

  • 蒲融1365: 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 作业帮
    17257465734:[答案]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 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

  • 蒲融1365: 唐太宗,魏徵,长孙皇后之间的故事?要串起来,不要分开的黏贴~!
    17257465734: 我只看正史,野史忽略. 我所知道的事情有三件.都是在两唐书上说的. 事件一: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长女长乐公主要出嫁,因为很得父亲母亲的宠爱,就任性地要求自...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