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翻译一下《贾谊新书》第九卷的《大政》一文?? 太祖登祚《宋书.列传二十七》,古文翻译

   www.gaoxiao88.net

《贾谊新书》第九卷的《大政》一文翻译:

行为善良就会积聚为福,行为邪恶就会聚集为灾祸。所以受到上天福佑的人,并不是上天的帮助,而被上天降灾的人,也没什么好埋怨上天的,这都是自身的行为不正得到的报应。知道什么是有益却不做,叫做不明智;知道什么是有害却不改正的,一定会遭到天谴。

上天有固定的福佑,一定会赐给有德之人;上天有固定的灾难,一定会降给那些让百姓耽误农事的人。所以对于百姓,即使是地位极低的人,也不可以简慢,即使是最愚笨的人,也不可以欺骗。所以从古到今,凡与人民为敌的,有快有慢,但最终人民一定会胜利。

知道好却不实行称为狂悖,知道有害却不改正称为昏庸。所以狂悖和昏庸的事,都是圣明的君王所要戒除的,也是君子以为愧疚的。啊,要谨慎再谨慎啊!难道要依照狂悖与昏庸的标准行事吗?

圣明的君主和君子啊,听说善事就如同争抢一般去做,听到邪恶习气就如同对待仇敌一样去改正,这样以后灾祸就会远离,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上天保佑和降福。对此要慎之又慎啊。

惩罚和奖赏不能不慎重,所以与其杀掉无罪之人,不如漏掉有罪之人。所以对于给人定罪的事情,若有疑问就要以无罪免除处罚;对于有功者的奖赏,若有疑问就要予以奖赏

。这样就不会发生没有罪而被惩处,没有有功劳而得不到奖赏的情况。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啊。惩处和奖赏一定要慎重,因而古代设置刑罚,用来禁止有不良行为和教化懒惰的人。

因此对于一个人定罪时若有疑问,就不要马上予以惩处,所以不贤之人会改正;对一个人的功劳奖赏时若有疑问,不要背弃奖赏的许诺,所以愚昧的百姓也会得到鼓励。因此国君便有了仁德的声誉,各级官吏也有了善于治政的名声。

对罪行有疑问免于惩处,这便是仁德;对赏功之事有疑问时予以奖赏,这便是诚信。对此要慎重啊,要慎重啊!谨慎地对待臣下,所以惩罚时就不会招致怨恨了,赏赐时不徇私情,不会反复地处罚百姓加重对百姓的惩处,不会埋没民众的功绩而遗弃他们。

所以君主做了错事,臣下就要进谏并能予以制止,用正确的原则纠正他;臣下做错了事,君王就要同情并宽恕他,以正确的原则赦免他,并感化和宽容他。所以即使有不贤之民,也能教化并使之回到正道上来。因而即使是古代的圣王,他们所看重大臣的做法,也不过如此而已。

做臣下的原则是想到了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听到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了解到了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

人民只有国君才能领导他们,做臣下的要帮助国君管理他们。所以做臣下的以使人民富裕快乐为自己的功绩,以使人民贫穷困苦为自己的罪过。

做君王的以了解发现贤能者为圣明,做官员的以爱民为尽职尽责。所以说大臣能尽职尽责,君王便会圣明,这便叫做圣明的君主。所以,官职可以赐予,而品德不能赐予;地位有低下者,道义却没有低下者。

所以说,地位低的尊崇义,地位虽然低下,实则高贵;地位高而不尊崇义,即使地位高,也一定遭受困窘。唉,要慎重啊,要慎重啊!如果行为有违于善道,一定会落入困窘的境地。

《贾谊新书》第九卷的《大政》正文:《大政》原文:

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行之恶也,粹以为灾己矣。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焉;被天之灾,则亦毋怨天矣,行自为取之也。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改,必受天殃。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灾,必与夺民时。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

故自古至於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知善而弗行谓之狂,知恶而不改谓之惑。故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而君子之愧也。呜呼!戒之戒之!岂其以狂与惑自为之? 明君而君子乎,闻善而行之如争,闻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灾可离,然后保福也。戒之戒之!

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则此毋有无罪而见诛,毋有有功而无赏者矣。戒之哉!戒之哉!诛赏之慎焉,故古之立刑也,以禁不肖,以起怠惰之民也。

是以一罪疑则弗遂诛也,故不肖得改也;故一功疑则必弗倍也,故愚民可劝也。是以上有仁誉而下有治名。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戒之哉!戒之哉!慎其下,故诛而不忌,赏而不曲,不反民之罪而重之,不灭民之功而弃之。

故上为非,则谏而止之,以道弼之;下为非,则矜而恕之,道而赦之,柔而假之。故虽有不肖民,化而则之。故虽昔者之帝王,其所贵其臣者,如此而已矣。

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闻善则献之于上,知善则献之于上。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故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故臣忠则君明,此之谓圣王。故官有假①而德无假,位有卑而义无卑。故位下而义高者,虽卑,贵也;位高而义下者,虽贵,必穷。呜呼!戒之哉!戒之哉!行道不能,穷困及之。
【注】 ①假:给予、赐予。

扩展资料

贾谊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  。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参考资料:贾谊-百度百科



  《大政》翻译:
  行为善良就会积聚为福,行为邪恶就会聚集为灾祸。所以受到上天福佑的人,并不是上天的帮助,而被上天降灾的人,也没什么好埋怨上天的,这都是自身的行为不正得到的报应。知道什么是有益却不做,叫做不明智;知道什么是有害却不改正的,一定会遭到天谴。上天有固定的福佑,一定会赐给有德之人;上天有固定的灾难,一定会降给那些让百姓耽误农事的人。所以对于百姓,即使是地位极低的人,也不可以简慢,即使是最愚笨的人,也不可以欺骗。所以从古到今,凡与人民为敌的,有快有慢,但最终人民一定会胜利。知道好却不实行称为狂悖,知道有害却不改正称为昏庸。所以狂悖和昏庸的事,都是圣明的君王所要戒除的,也是君子以为愧疚的。啊,要谨慎再谨慎啊!难道要依照狂悖与昏庸的标准行事吗?圣明的君主和君子啊,听说善事就如同争抢一般去做,听到邪恶习气就如同对待仇敌一样去改正,这样以后灾祸就会远离,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上天保佑和降福。对此要慎之又慎啊。
  惩罚和奖赏不能不慎重,所以与其杀掉无罪之人,不如漏掉有罪之人。所以对于给人定罪的事情,若有疑问就要以无罪免除处罚;对于有功者的奖赏,若有疑问就要予以奖赏。这样就不会发生没有罪而被惩处,没有有功劳而得不到奖赏的情况。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啊。惩处和奖赏一定要慎重,因而古代设置刑罚,用来禁止有不良行为和教化懒惰的人。因此对于一个人定罪时若有疑问,就不要马上予以惩处,所以不贤之人会改正;对一个人的功劳奖赏时若有疑问,不要背弃奖赏的许诺,所以愚昧的百姓也会得到鼓励。因此国君便有了仁德的声誉,各级官吏也有了善于治政的名声。对罪行有疑问免于惩处,这便是仁德;对赏功之事有疑问时予以奖赏,这便是诚信。对此要慎重啊,要慎重啊!谨慎地对待臣下,所以惩罚时就不会招致怨恨了,赏赐时不徇私情,不会反复地处罚百姓加重对百姓的惩处,不会埋没民众的功绩而遗弃他们。所以君主做了错事,臣下就要进谏并能予以制止,用正确的原则纠正他;臣下做错了事,君王就要同情并宽恕他,以正确的原则赦免他,并感化和宽容他。所以即使有不贤之民,也能教化并使之回到正道上来。因而即使是古代的圣王,他们所看重大臣的做法,也不过如此而已。
  做臣下的原则是想到了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听到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了解到了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人民只有国君才能领导他们,做臣下的要帮助国君管理他们。所以做臣下的以使人民富裕快乐为自己的功绩,以使人民贫穷困苦为自己的罪过。
  做君王的以了解发现贤能者为圣明,做官员的以爱民为尽职尽责。所以说大臣能尽职尽责,君王便会圣明,这便叫做圣明的君主。所以,官职可以赐予,而品德不能赐予;地位有低下者,道义却没有低下者。所以说,地位低的尊崇义,地位虽然低下,实则高贵;地位高而不尊崇义,即使地位高,也一定遭受困窘。唉,要慎重啊,要慎重啊!如果行为有违于善道,一定会落入困窘的境地。

  《大政》原文:
  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行之恶也,粹以为灾己矣。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焉;被天之灾,则亦毋怨天矣,行自为取之也。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改,必受天殃。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灾,必与夺民时。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於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知善而弗行谓之狂,知恶而不改谓之惑。故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而君子之愧也。呜呼!戒之戒之!岂其以狂与惑自为之? 明君而君子乎,闻善而行之如争,闻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灾可离,然后保福也。戒之戒之!
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则此毋有无罪而见诛,毋有有功而无赏者矣。戒之哉!戒之哉!诛赏之慎焉,故古之立刑也,以禁不肖,以起怠惰之民也。是以一罪疑则弗遂诛也,故不肖得改也;故一功疑则必弗倍也,故愚民可劝也。是以上有仁誉而下有治名。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戒之哉!戒之哉!慎其下,故诛而不忌,赏而不曲,不反民之罪而重之,不灭民之功而弃之。故上为非,则谏而止之,以道弼之;下为非,则矜而恕之,道而赦之,柔而假之。故虽有不肖民,化而则之。故虽昔者之帝王,其所贵其臣者,如此而已矣。
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闻善则献之于上,知善则献之于上。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故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故臣忠则君明,此之谓圣王。故官有假①而德无假,位有卑而义无卑。故位下而义高者,虽卑,贵也;位高而义下者,虽贵,必穷。呜呼!戒之哉!戒之哉!行道不能,穷困及之。
【注】 ①假:给予、赐予。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
  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
  命也。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故国以民为存亡,君以民为盲明,吏以民
  为贤不肖,此之谓民无不为命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功也。故国以为功,君以
  为功,吏以为功。国以民为兴坏,君以民为强弱,吏以民为能不能,此之谓民无不
  为功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力也,故国以为力,君以为力,吏以为力。故夫战
  之胜也,民欲胜也;攻之得也,民欲得也;守之存也,民欲存也。故率民而守,而
  民不欲存,则莫能以存矣。故率民而攻,民不欲得,则莫能以得矣。故率民而战,
  民不欲胜,则莫能以胜矣。故其民之为其上也,接敌而喜,进而不能止,敌人必骇,
  战由此胜也。夫民之于其上也,接而惧,必走去,战由此败也。故夫菑与福也,非
  粹在天也,必在士民也。呜呼,戒之戒之!夫士民之志,不可不要也。呜呼,戒之
  戒之!
  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行之恶也,粹以为菑己矣。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
  焉。被天之菑,则亦无怨天矣,行自为取之也。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
  改,必受天殃。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菑,必与夺民时。故夫民者,至贱而
  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雠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知善而弗行谓之狂,知恶而不改谓之惑,故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而君子之愧
  也。呜呼,戒之戒之!岂其以狂与惑自为之,明君而君子乎,闻善而行之如争,闻
  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菑可离,然后保福也。戒之戒之!
  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不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
  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则此毋有无罪而见诛,毋有有功而无赏者矣。戒之哉,
  戒之哉!诛赏之慎焉。故古之立刑也,以禁不肖,以起怠惰之民也。是以一罪疑,
  则弗遂诛也,故不肖得改也。故一功疑,则必弗倍也,故愚民可劝也。是以上有仁
  誉,而下有治名。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戒之哉,戒之哉!慎其下,
  故诛而不忌,赏而不曲。不反民之罪而重之,不灭民之功而弃之。故上为非则谏而
  止之,以道弼之;下为非则矜而恕之,道而赦之,柔而假之。故虽有不肖民,化而
  则之。故虽昔者之帝王,其所贵其臣者,如此而已矣。
  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闻善则献之于上,知善则献之于上。夫民者,唯
  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故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故臣忠则君明,此之谓圣王。故官有假,而德无
  假,位有卑,而义无卑,故位下而义高者,虽卑贵也,位高而义下者,虽贵必穷。
  呜呼,戒之哉,戒之哉!行道不能,穷困及之。
  夫一出而不可反者,言也;一见而不可得揜者,行也。故夫言与行者,知愚之
  表也,贤不肖之别也。是以智者慎言慎行,以为身福;愚者易言易行,以为身菑。
  故君子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呜呼,戒之哉,戒之哉!
  行之者在身,命之者在人,此福菑之本也。道者福之本,祥者福之荣也。无道者必
  失福之本,不祥者必失福之荣。故行而不缘道者,其言必不顾义矣。故纣自谓天王
  也,桀自谓天子也,已灭之后,民以相骂也。以此观之,则位不足以为尊,而号不
  足以为荣矣。故君子之贵也,士民贵之,故谓之贵也。故君子之富也,士民乐之,
  故谓之富也。故君子之贵也,与民以福,故士民贵之。故君子之富也,与民以财,
  故士民乐之。故君子富贵也,至于子孙而衰,则士民皆曰何君子之道衰也,数也。
  不肖暴者祸及其身,则士民皆曰,何天诛之迟也。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凡居于上位者,简士苦民者是谓愚,敬士爱民
  者是谓智。夫愚智者,士民命之也。故夫民者,大族也,民不可不畏也。故夫民者,
  多力而不可适也。呜呼,戒之哉,戒之哉!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君能为善,则
  吏必能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矣。故民之不善也,吏之罪也;吏之不善
  也,君之过也。呜呼,戒之,戒之!故夫士民者,率之以道,然后士民道也;率之
  以义,然后士民义也;率之以忠,然后士民忠也;率之以信,然后士民信也。故为
  人君者,其出令也,其如声,士民学之,其如响,曲折而从君,其如景矣。呜呼,
  戒之哉,戒之哉!君乡善于此,则佚佚然协民皆乡善于彼矣,犹景之象形也。君为
  恶于此,则啍啍然协民皆为恶于彼矣,犹响之应声也。是以圣王而君子乎,执事而
  临民者日戒慎一日,则士民亦日戒慎一日矣,以道先民也。道者,圣王之行也,文者圣王之辞也,恭敬者圣王之容也,忠信者圣王之教也。
  夫圣人也者,贤智之师也。仁义者,明君之性也。故尧舜禹汤之治天下也,所谓明
  君也,士民乐之,皆即位百年然后崩,士民犹以为大数也。桀纣,所谓暴乱之君也,
  士民苦之,皆即位数十年而灭,士民犹以为大久也。故夫诸侯者,士民皆爱之,则
  其国必兴矣;士民皆苦之,则国必亡矣。故夫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本也,
  不可轻也。呜呼!轻本不祥,实为身殃,戒之哉,戒之哉!

  大政下

  易使喜,难使怒者,宜为君。识人之功,而忘人之罪者,宜为贵。故曰:“刑
  罚不可以慈民,简泄不可以得士。”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
  亲矣。故欲以简泄得士,辟其犹以弧怵鸟也,虽久弗得矣。故夫士者,弗敬则弗至。
  故夫民者,弗爱则弗附。故欲求士必至,民必附,惟恭与敬,忠与信,古今毋易矣。
  渚泽有枯水,而国无枯士矣。故有不能求士之君,而无不可得之士。故有不能治民
  之吏,而无不可治之民。故君明而吏贤矣,吏贤而民治矣。故见其民而知其吏,见
  其吏而知其君矣。故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故劝之其上者,由其下而上睹
  矣,此道之谓也。故治国家者,行道之谓,国家必宁,信道而不为,国家必空。故
  政不可不慎也,而吏不可不选也,而道不可离也。呜呼,戒之哉!离道而灾至矣。

  无世而无圣,或不得知也,无国而无士,或弗能得也。故世未尝无圣也,而圣
  不得圣王,则弗起也。国未尝无士也,不得君子,则弗助也。圣明则士暗饰矣。故
  圣王在上位,则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有也。故王者衰,则士没矣。故暴乱在位,
  则士千里而有一人,则犹比肩也。故国者有不幸,而无明君。君明也,则国无不幸
  而无贤士矣。故自古而至于今,泽有无水,国无无士,故士易得而难求也,易致而
  难留也。故求士而不以道,周遍境内不能得一人焉;故求士而以道,则国中多有之,
  此之谓士易得而难求也。故待士而以敬,则士必居矣;待士而不以道,则士必去矣,
  此之谓士易致而难留也。
  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易民。故因是国也而为安,因是民也而为治。
  故汤以桀之乱氓为治,武王以纣之北卒为强。故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
  故是以明君之于政也,慎之,于吏也,选之,然后国兴也。故君能为善,则吏必能
  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矣。故民之不善也,失之者吏也;故民之善者,
  吏之功也。故吏之不善也,失之者君也;故吏之善者,君之功也。是故君明而吏贤,
  吏贤而民治矣。故苟上好之,其下必化之,此道之谓也。
  夫民之为言也,暝也;萌之为言也,盲也。故惟上之所扶而以之,民无不化也,
  故曰民萌民萌哉,直言其意而为之名也。夫民者贤不肖之材也,贤不肖皆具焉,故
  贤人得焉,不肖者伏焉,技能输焉,忠信饰焉。故民者,积愚也。故夫民者,虽愚
  也,明上选吏焉,必使民与焉。故士民誉之,则明上察之,见归而举之。故士民苦
  之,则明上察之,见非而去之。故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唱,然后和之。故夫民者,
  吏之程也。察吏于民,然后随之。夫民至卑也,使之取吏焉,必取其爱焉。故十人
  爱之有归,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有归,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有归,则千人
  之吏也;万人爱之有归,则万人之吏也。故万人之吏,选卿相焉。
  夫民者,诸侯之本也;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之本也。有道然后教也,有
  教然后政治也,政治然后民劝之,民劝之然后国丰富也。故国丰且富,然后君乐也,
  忠臣之功也。臣之忠者,君之明也。臣忠君明,此之谓政之纲也。故国也者行之纲,
  然后国臧也。故君之信,在于所信,所信不信,虽欲论信也,终身不信矣,故所信
  不可不慎也。事君之道,不过于事父,故不肖者之事父也,不可以事君。事长之道,
  不过于事兄,故不肖者之事兄也,不可以事长。使下之道,不过于使弟,故不肖者
  之使弟也,不可以使下。交接之道,不过于为身,故不肖者之为身也,不可以接友。
  慈民之道,不过于爱其子,故不肖者之爱其子,不可以慈民。居官之道,不过于居
  家,故不肖者之于家也,不可以居官。夫道者,行之于父,则行之于君矣;行之于
  兄,则行之于长矣;行之于弟,则行之于下矣;行之于身,则行之于友矣;行之于
  子,则行之于民矣;行之于家,则行之于官矣。故士则未仕而能以试矣。圣王选举
  也,以为表也,问之然后知其言,谋焉然后知其极,任之以事,然后知其信。故古
  圣王君子不素距人,以此为明察也。
  国之治政在诸侯、大夫、士,察之理,在其与徒。君必择其臣,而臣必择其所
  与。故察明者,贤乎人之辞,不出于室而无不见也。察明者乘人,不出其官,而无
  所不入也。故王者居于中国,不出其国,而明于天下之政,何也?则贤人之辞也,
  不离其位,而境内亲之者,谓之人为之行之也。故爱人之道,言之者谓之其府;故
  爱人之道,行之者谓之其礼。故忠诸侯者,无以易敬士也;忠君子者,无以易爱民
  也。诸侯不得士,则不能兴矣;故君子不得民;则不能称矣。故士能言道而弗能行
  者谓之器,能行道而弗能言者谓之用,能言之能行之者谓之实。故君子讯其器,任
  其用,乘其实,而治安兴矣。呜呼,人耳人耳!
  诸侯即位享国,社稷血食,而政有命国无君也;官有政长,而民有所属,而政
  有命国无吏也;官驾百乘,而食食千人,政有命国无人也。何也?君之为言也,考
  也。故君也者,道之所出也。贤人不举,而不肖人不去,此君无道也,故政谓此国
  无君也。吏之为言,理也。故吏也者,理之所出也,上为非而不敢谏,下为善而不
  知劝,此吏无理也,故政谓此国无吏也。官驾百乘,而食食千人,近侧者不足以问
  谏,而由朝假不足以考度,故政谓此国无人也。呜呼,悲哉!君者,群也,无人谁
  据?无据必蹶,政谓此国素亡也。

把文章贴出来啊

谁能帮我找这八篇古文的原文和翻译和《中国简史网络版》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1)东得百里奚于宛,(2)迎蹇叔于宋,(3)求邳豹、公孙支于晋。(4)此五子者,不产于秦,(5)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6)孝公用商鞅之法,(7)移风易俗,民以殷盛,(8)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9)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10)拔三川之地,(11)西并巴、蜀,(12)北收上郡,(13)南取汉中,(14)包九夷,(15)制鄢、郢,(16)东据成皋之险,(17)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18)昭王得范雎,(19)废穰侯,(20)逐华阳,(2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22)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23)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北山移文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1),驰烟驿路,勒移山庭(2)。夫以耿介拔俗之标(3),萧洒出尘之想(4),度白雪以方洁(5),干青云而直上(6),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7),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8),闻凤吹于洛浦(9),值薪歌于延濑(10),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11),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12)。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13),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14),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15)。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16),偶吹草堂,滥巾北岳(17)。诱我松桂,欺我云壑(18)。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19)。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20)。风情张日,霜气横秋(21)。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22)。谈空空于释部,核玄玄于道流(23),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24)。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25),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26),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27)。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28),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绾墨绶(29),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30)。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31)。道帙长摈,法筵久埋(32)。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33)。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34),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35),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36)。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37),石径荒凉徒延伫(38)。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39),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40)。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41)。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42)。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43)。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44),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45)。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46),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47)。宜扃岫幌(48),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49)。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50)。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51)。请迥俗士驾,为君谢逋客(52)。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1〕,性非和顺,地实寒微〔2〕。昔充太宗下陈〔3〕,曾以更衣入侍〔4〕。洎乎晚节〔5〕,秽乱春宫〔6〕。潜隐先帝之私〔7〕,阴图后房之嬖〔8〕。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9〕;掩袖工谗〔10〕,狐媚偏能惑主〔11〕。践元后于翚翟〔12〕,陷吾君于聚麀〔13〕。加以虺蜴为心〔14〕,豺狼成性,近狎邪僻〔15〕,残害忠良〔16〕,杀姊屠兄〔17〕,弑君鸩母〔18〕。人神之所同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19〕。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20〕;贼之宗盟〔21〕,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22〕,朱虚侯之已亡〔23〕。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24〕;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25〕。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26〕。奉先君之成业〔27〕,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28〕,良有以也〔29〕;袁君山之流涕〔30〕,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31〕。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32〕,爰举义旗〔33〕,以清妖孽。南连百越〔34〕,北尽山河〔35〕,铁骑成群,玉轴相接〔36〕。海陵红粟〔37〕,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38〕,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39〕,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40〕。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41〕,或协(xie)周亲〔42〕,或膺重寄于话言〔43〕,或受顾命于宣室〔44〕。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45〕?倘能转祸为福〔46〕,送往事居〔47〕,共立勤王之勋〔48〕,无废大君之命〔49〕,凡诸爵赏,同指山河〔50〕。若其眷恋穷城〔51〕,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52〕,必贻后至之诛〔53〕。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zhuó)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yù)梅者,斫(zhuó)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gòulì),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论积贮疏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嬴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中国简史网络版
  盘古说:我开;

  女娲说:我补;

  共工说:我撞;

  神农说:我尝;

  精卫说:我填;

  夸父说:我追;

  后羿说:我射;

  嫦娥说:没射着!

  黄帝说:我们做什么;

  尧说:我让;

  舜说:我也让;

  禹说:咱爷们怎么办?

  启说:让他们球!

  桀说:好玩;

  汤说:造反有理了;

  夏亡了……

  纣说:痛快;

  武王说:我也反了;

  商亡了……

  幽王说:点火;

  褒姒说:刺激;

  周也亡了……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无为;

  庄子说:我逍遥;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干将说:我铸;

  专诸说:我舞;

  荆柯说:我刺;

  赢政一躲:没刺着……

  始皇说:我修;

  姜女说:我哭;

  陈胜说:有种;

  项羽说:我举;

  刘邦说:我斩;

  秦亡了……

  张良说:我出谋划策;

  韩信说:我统帅三军;

  萧何说:我运筹帷幄;

  高祖说:老婆,怎么办?

  孙权说:周郎自有妙计安天下;

  周瑜说:加油,烧死老曹;

  诸葛说:天下三分,人人有份;

  司马昭说:向刘备同志学习;

  晋开始了……

  司马迁说:要想成功,不怕被宫;

  班固说:我要出书;

  司马相如说:一首赋稿费一千;

  曹操说:抄家伙我要赋诗;

  曹植说:命题作文有何难;

  孔明说:我要写道动员令;

  陶潜说你们累不累呀……

  朱温说:我同花顺;

  萧道成说:我一条顺;

  陈霸先说:重新洗牌;

  杨广说:去扬州观花;

  李渊说:公费旅游;

  李世民说:魏征,你的意思;

  李治说:老婆,你的意思;

  武则天说:那还不如我说了算;

  薛刚说:反了你了!
  骆宾王说:鹅肥;

  王勃说:情深;

  李白说:酒美;

  王维说:景幽;

  孟浩然说:风流;

  杜甫说:屋漏;

  白居易说:抱想琵琶唱OK;

  吕后说:全喀嚓了。

  文景说:我治;

  武帝说:我兴;

  光武说:我中兴;

  献帝说:我说了不算。

  张骞说:我通;

  班超说:我也通;

  苏武说:通个屁!

  卫青说:我打;

  霍去病说:我也打;

  李广说:我还打;

  昭君嫣然晕笑,遂天下太平。

  董卓说:我势大;

  吕布说:我人帅;

  貂婵说:你们俩谁厉害?

  董卓完蛋了。

  曹操说:快帮我脱鞋迎老许;

  刘备说:快给我牵驴来访诸葛;

  李商隐:我没话说了。

  柴荣说:三武废有我一份;

  赵匡胤说:今年流行黄袍子;

  寇准说:带上瓶醋谈判去;

  李刚说:保家卫国;

  徽宗说:没保成;

  钦宗说:我想回家;

  金兀朱说:没门;

  赵构说:把姓岳的抓了;

  岳飞说:我有何罪?

  秦桧说:也许有……

  陆游说:我要死了;

  文天祥说:死得好,我为你喝彩!

  完颜说:金大;

  耶律说:辽大;

  成吉思汗说:大你个球!

  忽必烈说:亚欧大陆我说了算……

  朱元璋说:高筑墙;

  建文帝说:孙承祖业;

  朱棣说:我找我爹;

  严嵩说:清史留字;

  崇祯说:袁崇焕,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

  李自成说:歇会,找个小姐来;

  吴三桂说:敢泡我老婆;

  皇太极说:三桂是个好同志。

  顺治说:爱江山更爱美人;

  康熙说:江山好管儿子难教;

  雍正说:说我狠,我就狠给你们看;

  乾隆说:我爹是谁;

  嘉庆说:和坤是我爹留给我的遗产……

  施耐庵说:天罡盖地煞;

  罗贯中说:曹刘震河腰;

  吴承恩说:全盘西化;

  曹雪芹说:读书人的事能算淫么;

  蒲松龄说:我是另类我怕谁?

  林则徐说:我销;

  洪秀全说:我反;

  康有为说:我变;

  孙中山说:看我的。

  慈禧说:木偶戏你当好演呀;

  李连英说:有奴才伺候;

  李鸿章说:九亿白银,小意思;

  袁世凯说:窃国者为诸候!?

  蒋介石说:共党未灭何以为家?

  毛泽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邓小平说:一百年不动摇 ;

  ……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分别为承影剑、纯钧剑、鱼肠剑、干将剑、莫邪剑、七星龙渊剑、泰阿剑、赤霄剑、湛泸剑、轩辕夏禹剑。
历史上的十大名剑有的确实存在,因为是有典故的,不过属后人的看法. 上个时间78十年代,在湖北就发掘出越王勾剑的纯钧剑,现在还在博物馆中。真正证明存在的好像就此一把,其他的或者未被考古发掘出来吧
补充:
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一篇文章介绍:“落盐氧化法”
从古墓中发掘出三把秦朝的青铜宝剑,通过该方法保存至今。
但是更多宝剑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有关古剑的资料多以传说居多,多介绍使用者为谁,宝剑如何锋利,所以从现在的技术来验证宝剑只能推测出宝剑的生产年代,但具体是不是宝剑已经无从考证。
我觉得铸剑大师的杰作多因使用者(王侯将相)而得名,具体厉害到什么程度夸张的成分多些,重要的是名剑的象征意义。
比如:
掩日:

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一。

转魄: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三。

悬翦:

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造的八把长剑之四。

惊鲵:

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五。

灭魂: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六。

却邪: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七。参见“八剑”条。

真刚: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八。

光剑:

古代名剑。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用之物,长约一尺五寸,茎为圆柱形,有两道箍棱。剑身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玉王光自(乍)用剑以战茂人。”为安徽省南陵县出土文物。

吴王剑:

古代名剑。《项奎虎丘山诗》:“当时吴王剑,砺光裂岩幽。”

吴王夫差剑:

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夫差所用。河南辉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9.1厘米,剑身宽厘米。剑身上有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夫差自作其之用。”

吴王光剑:

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0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二道环棱形箍。剑身有脊,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戍人。”

吴越剑:

古代名剑。《周礼.冬官》:“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手其他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永用剑:

古代名剑。《拳剑指南》:“永用剑是铜质铸,为古吴季子之子逞之佩剑。……此剑式样颇小,度为古代佩持之手剑。”此刻全长一尺五寸六分,重为一斤六两,剑柄较短。

伍子胥剑: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所带宝剑。清.俞越《茶香室三钞.伍子胥剑》:“伍子剑,在澹台潮中,长五尺许,有伍子胥,时浮水面,人取之必病,弃之好安。”

相关参考:

谁能翻译一下《贾谊新书》第九卷的《大政》一文??
《贾谊新书》第九卷的《大政》一文翻译:行为善良就会积聚为福,行为邪恶就会聚集为灾祸。所以受到上天福佑的人,并不是上天的帮助,而被上天降灾的人,也没什么好埋怨上天的,这都是自身的行为不正得到的报应。知道什么是有益却不做,叫做不明智;知道什么是有害却不改正的,一定会遭到天谴。上天有固...

《新书·大政》中的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怎么翻译
出自《贾谊新书·大政上》。【译文】作为人臣的,应该以富民乐民为功绩,以贫民苦民为罪过。

贾谊新书第九卷翻译谁可以帮忙?谢谢
故国以为功,君以为功,吏以为功。国以民为兴坏,君以民为强弱,吏以民为能不能,此之谓民无不为功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力也,故国以为力,君以为力,吏以为力。故夫战之胜也,民欲胜也;攻之得也,民欲得也;守之存也,民欲存也。故率民而守,而民不欲存,则莫能以存矣。故率...

万事之本也出自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出自贾谊《新书·大政上》。贾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民为国之本作了理论性概括:“夫民者,万世之本也,故夫民者,大族也,民不可不畏也。故夫民者,多力而不可适也。”《贾谊集·新书·大政上》)翻译:人民的人,长远的根本原因,所以百姓的,大家族的,人们不能不害怕了所以...

我想知道贾谊的《鸿门宴》的原文和翻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

长沙贾谊故居院内大石头上面的的两句诗是什么?
这两句是,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 : 民众的安定与动乱,在于官员的作为;国家的平安与危险,在于政事的治理。语出汉·贾谊《新书·大政下》,了解一些,但不太精准,百度百科奉上,希望能帮到你,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贾谊新书,帮忙翻一下:诸侯势足以专制,力足以行逆,虽令冠处女,勿谓无...
诸侯的势力如果强大到足以独断独行,力量大得足以能造反,就算发号施令的是些刚及弱冠之礼的小孩或者是些年幼的处女,也不能担保地说他们不敢造反的。回答者: 唐子畏

贾谊的《新书》中“道高比於天,道明比於日,道安比於山”如何 翻译
楼上的翻译有误,对待文学决不能有一丝马虎.於有:同……相比之意,大致翻译为:规律(境界)的高度与天相比比天要高,规律的明亮(即真实)要超过太阳,规律的稳定(即持久)要高于山峦。

2019高考贾谊文言文翻译
2. 《贾谊》语文翻译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

急急急求翻译贾谊的《新书。春秋》急急急
翻译:邹穆公下了命令,饲养鹅的人,一定要用粃作饲料,不可用粟。粮仓里供给公家喂鹅的粃,于是断缺了,便向民间去换取,二石粟才换来一石粃。管理粮仓的官吏向穆公请示,说:“用粟喂鹅,不用花钱(粮仓里能供应)。现在向农民去收购粃,要二石粟才换一石粃。再拿粃饲鹅,耗费太大了。请求仍...

相关评论

  • 东研2810: 贾谊的《新书》中“道高比於天,道明比於日,道安比於山”如何 翻译 -
    17226289562: 楼上的翻译有误,对待文学决不能有一丝马虎. 於有:同……相比之意,大致翻译为:规律(境界)的高度与天相比比天要高,规律的明亮(即真实)要超过太阳,规律的稳定(即持久)要高于山峦.

  • 东研2810: 文言文能翻译 -
    17226289562: 秦汉之际,北方匈奴强盛,对中原构成极大威胁.迫于国力不济,汉初以来对匈奴一直实行和亲政策.时过境迁,随着汉王朝的强大,和亲局面不能维持下去.在贾谊看来,汉与匈奴之间理应是匈奴向汉王朝臣属,而不是相反.何况,汉初以来...

  • 东研2810: 贾谊的《过奏论》的文言文翻译 -
    17226289562: 秦孝公占据肴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关隘),拥有雍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地方,(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探)周王朝,(象卷席日子那样卷起,象用布包一样)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在这时...

  • 东研2810: 《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谁能翻译一下是什么意思? -
    17226289562: 鞋虽新,不能放在枕头上;帽子再破旧,不能当鞋. 比喻贵贱不可倒置.

  • 东研2810: 苏轼贾谊论翻译 -
    17226289562: 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