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徽与唐太宗

   www.gaoxiao88.net
魏徵相貌平平,但是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帝的主意,常常犯颜直谏。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之收敛。他曾经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外面都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而您最后又没去,不知为什么?”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害怕你又来嗔怪,所以中途停止了。”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在怀里;魏徵站在那里上奏朝政大事,很久不停下来,鹞鹰最后竟死在太宗的怀里。

翻译:然而,别看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霁威”改容,瞿然向魏征赔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看到太宗皇帝车驾齐备,像是要出门,见到魏征,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己严装待命,却突然不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宗皇帝笑着说: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还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着它玩儿。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魏征和唐太宗之间有什么故事?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扩展资料: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也是是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被誉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诗人之一。
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名臣唐初谏议大臣-魏征
百度百科-李世民 (唐太宗)

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魏征的耿直个性使然。第二,因为唐太宗是个开明的君主。唐太宗甚至敢在过年之前与270个死刑犯签订君子协定,让他们回家过年,过年后回来服刑。270个囚犯后来都遵守了约定。第三,长孙皇后是个贤明的皇后,有一次太宗被魏征的劝谏激怒,从朝堂回来气愤地宣称非要杀了他,长孙皇后听说了,穿上华贵的衣服来向唐太宗贺喜。唐太宗问为什么要道喜,皇后说:“我听说如果一个皇帝昏庸残暴,他的下属和官员就都因为畏惧而不敢反对他,而魏征敢直言顶撞您,说明您是位贤明的皇帝啊!故此我来贺喜。”唐太宗听了,也就消气了。

可见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的人都很开明,很明理。所以魏征才会得到重用,成为一代贤臣。

相关参考:

为什么魏征屡次得罪李世民,李世民都不杀他?
魏征原名应该叫做魏徽,不过我们后世都习惯称为魏征。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魏征的直言相谏是出了名的。他所在的时代也是有名的“贞观之治”,建立其盛世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魏征后半生效忠的人。这两人可以说是相爱相杀,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魏征的直言不讳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魏征早年的时候并...

魏徵和唐太宗之间有什么故事?
魏徵和李世民是封建社会少有的臣子:魏徵敢于直接进谏,多次奉承唐太宗,但唐太宗能容忍魏徵的“冒犯”,他的话大部分被采纳。因此被称为理想的王公大臣。法院玄门易后,有人问秦王李世民。据传东宫有个叫魏徵的官员,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在李米和窦建德失败后,魏徵去了长安,在太子程健手下...

历史上有唐太宗以魏徽为镜,也有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从两事...
玄宗早期亦有开元之治,然在迟暮之年,不思进取,宠幸贵妃,大权为李林甫、杨国忠所掌,民不聊生,始有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其实玄宗初年功绩显赫,与太宗不相伯仲,却在晚年丧德。由此可见,为君者必要兢兢业业,以江山社稷为重,切忌沉湎于声色犬马,否则大权易主,天下心寒。至于...

唐太宗,宋徽宗,汉高祖,这些词是皇帝的啥
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唐太宗时期编纂《永徽律疏》有什么意义呢?
唐律的内容承前启后,在总结前人的立法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且开创了中国古代法典中法律与历史结合的先河。《唐律》之义疏自高宗时作成颁行后,终唐之世,一直没有废止过。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对律令格式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删修,结果是“总成律十二卷,律疏三十卷”,义疏仍与单行律并行。其后,义疏...

唐太宗说:“魏徽没,朕亡一境。”你知道唐太宗的三镜原话吗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魏徽死后 唐太宗说了什么?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先更正楼主一下打错字啦,是魏征!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以镜矣!做人要时刻反省自己!正如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因魏征的为人正直,所以太宗说了这句话,感慨了一番!

为什么李冶统治年间一会儿叫永徽和显庆
李治有14个年号:650年 永徽 656年 显庆 661年 龙朔 664年 麟德 666年 乾封 668年 总章 670年 咸亨 674年 上元 676年 仪凤 679年 调露 680年 永隆 681年 开耀 682年 永淳 这期间年号多,是因为武则天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会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治国方针,随之而...

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公元626年9月4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

相关评论

  • 人饼2037: 文言文 魏徽与唐太宗 -
    13050343770: 《一代良臣魏徵》原文: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毁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原因: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止)威

  • 人饼2037: 魏徽与唐太宗 >的译文 -
    13050343770: 《魏徽谏唐太宗》 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鹰,极其漂亮,私下里(在内宫,非朝堂)把鹞鹰架在胳臂上玩,看到魏征来了,就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征知道这件事(看出来了),就走向前去汇报事情,就势(向太宗)讲古代帝王由于安逸享乐而亡国的故事,暗暗地劝谏太宗.(魏征故意)说得时间很长,太宗担心鹞鹰捂死,因为太宗向来尊敬魏征,(不敢直接轰他走,只是婉转地)想让他把话说得短些.然而魏征说个没完,鹞鹰(最终)捂死在(太宗)怀里.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