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的故事 思乡的故事200、300字左右

   www.gaoxiao88.net
1949年国民党战败,于右任先生不得不迁移到台湾,在哪里思念大陆,但是却回不来,写下了著名的诗词
《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望大陆》是于右任先生晚年的一首绝唱,全诗分3节,共56字,以“骚体”为样,反映出老人对爱国诗人屈原的钟情。最后一句“国有殇”是借用屈原《九歌》中“国殇”一词,表达自己以身许国的深深的爱国情怀,也表现出凝望苍茫大地、归期无日的深切悲痛。综观全诗,诗歌中隐约表现出了他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到大陆的心情,也表现出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绪,更感痛彻骨髓的是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旧亲人相见,也道出了无数他乡游子的心声。
于右任先生这首《望大陆》,确是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
楼主记得采纳哦

离别故乡几年了,它的容貌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巍然屹立的抗震英雄纪念碑,曾震撼了我稚嫩的童心。它记载着英雄的唐山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业绩。儿时的我并不懂得纪念碑那深刻的内涵,但那宽阔的广场、高高的纪念碑以及碑底那一级一级的台阶,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还有那远离厂区的生活小区,一栋栋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以及街心花园里的山楂树、柿子树,同样让我难以忘怀。尤其是小时候姑姑常常带我去游玩的还乡河公园,在我印象中,这里的傍晚是最美丽的,夕阳在天边映出一片红光,地上的野草沐浴在一片和谐的阳光下。河面上还有几只小舟在慢悠悠地漂行,岸上那绿色的小树林,到处闻到知了的叫声,仿佛奏起了一首温馨的乐曲。

在故乡这座地震后新建的城市中,还有一片属于我的小天地,这就是老家楼下的一块几丈见方的空地。这片空地曾是我和小伙伴们跳皮筋,踢沙包的地方,曾是我们追逐嬉戏的地方。这里没有绿阴遮掩,没有风景陪衬,有的只是蓝天和白云。正是这永恒的天空,记下了我童年无忧的笑声,记下了我童年无限的快乐。

我怀念故乡,那割舍不断的故乡情时刻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我怀念故乡的一草一木,更怀念故乡的风土人情。街头巷尾有酸甜酸甜的冰糖葫芦,栩栩如生的瓷娃娃,还有别具特色的糖人。最精彩的还是正月十五的花灯和同楼王奶奶的剪纸。

每到正月,还乡河公园门前就摆起几里长的花灯:有鲤鱼的、有白兔的、有老牛的,还有大老虎的;也有许许多多人物、花草的灯笼。这些花灯全是手工制品,以细竹为骨,裱糊彩纸,原料简单,但个个精细漂亮。夜幕拉下时也是灯市最热闹的时候,几千盏花灯连成一片,闪闪的灯光映在还乡河上。微风掀起细浪,反射出一片耀眼的光。小时候我总爱跟着慈祥的奶奶,来这里看灯。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沿途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兴奋异常。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灯,再挑上一件最喜爱的让奶奶买下,然后兴高采烈的挑起灯,一路欢天喜地蹦回家。

邻居王奶奶的剪纸着实钦佩。王奶奶是一位从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没有什么文化,更谈不上对艺术的高深研究,但她那精湛的技艺和朴实的作品深受大家赞赏和喜爱。她在家时,我经常搬来小凳子坐在她的身旁。只见小剪刀在王奶奶手中左曲右转,似水中游鱼,自在轻盈。不一会儿,一幅佳作就完成了。这时,王奶奶就会摘下老花镜,先让我这个不懂事的小观众对她的作品欣赏一番评价一番,然后再剪一幅小作品作为我这位“忠实观众”的奖赏。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王奶奶送我的一套剪纸,每当看到这套剪纸,便又勾起我那浓浓的故乡情。

美好的岁月流去了。但我仍然怀念它,怀念它似母爱般的温暖;怀念它如露珠般的纯真。啊!美丽的故乡,门前的小天地,慈爱的亲人……这一切的一切,凝洁成我那割舍不断的故乡情。

关于名人思乡的故事

123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周恩来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俗话说,从小看大。周恩来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他又善于思考,加上他的家庭渐败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淡泊,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华腾飞,下面,我讲几个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

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贻庚、周贻能、周贻奎、周贻(),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贻庚一直在沈阳做小职员,他的父亲也在外面做事,挣钱都不多。老三周贻奎长期有病,老四周贻(),是周恩来的养父,二十几岁去世。

周恩来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周恩来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周恩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周恩来的启蒙老师,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周恩来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周恩来很爱听。她给周恩来讲了许多家事,告诉周恩来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周恩来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周恩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周恩来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周恩来高兴得很。后来,周恩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看望她。周恩来高兴极了,陪蒋妈妈在天津到处去看看,临走时送她一个搪瓷碗,请她保重身体!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养母陈氏也患肺结核病逝。那时,周恩来刚满10岁,父亲又远在他乡,不得不像成年人担起家庭的重担。他含着眼泪葬送了两位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周家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好,加上给两位母亲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钱,周恩来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当了出去换钱维持生活。东西当净了,又硬着头皮向亲戚借钱。可有的亲友在周家兴旺时常登门拜访,如今周家败落了,却没有一个人帮忙,世态之炎凉使周恩来很有感触,真是“贫居闹市无人向,富在深山有远亲”。

周恩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他把自家花园改成了菜园,种上了玉米,南瓜和豆角。当时他还很小,没有锄头高,但是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长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粮。人民间的贫富之分,使周恩来认识到是社会黑暗造成的,从此,萌发了反封建的意识。

周恩来12岁那年,大伯周贻庚托堂伯周贻谦把他带到了沈阳。大伯父一直单身在沈阳,大伯母远在天津,周恩来来到沈阳,大伯父非常高兴。他喜欢喝绍兴黄酒,常常让侄儿陪他喝几盅。

周恩来来到沈阳是夏天 ,可是这里与家乡的景色大不一样,看不到美丽的岸柳,看不到无垠的绿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来,大伯父要让他在沈阳读书,但是学校在修道,先让他去堂伯父那儿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然后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3年。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不少,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几门课,既学经书,又学西方的哲学,周恩来喜欢。学校里有钱人家子弟多,周恩来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经常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在东关模范学校的3年,周恩来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让全班同学传阅,有的作文,比如他写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颖,论述精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因而轰动了全校,并在全省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上展示,还收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有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周恩来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他一些反映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周恩来得到许多教师的赞赏,如国文老师在他的作文上批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还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在学校里,周恩来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有一次,周恩来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吴老头知道周恩来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周恩来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吴老头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老泪纵横。

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期间,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一开始他从淮安到沈阳很不适应。冬天,那里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别的同学在外面玩得非常高兴,可是他却宁在火炉旁,他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振兴中华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当时,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吹得喘不上气来。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熊头”。这种运动和踢足球差不多,但当时条件差,连球门都没有。在球场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们这个班输了一个球,有的同学垂头丧气,周恩来说:“没关系,咱踢球不是为了赢几个球啊!”那个同学不理解:“那是为什么啊?”周恩来说:“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身体报效中华啊!只要能煅练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在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周恩来影响很大。

周恩来一个叫何殿祯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周恩来到他家过暑假,周恩来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周恩来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周恩来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周恩来去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周恩来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我老了,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周恩来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来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鞠躬尽瘁全心为人民

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特别时行戴毛主席像章,毛主席像章越来越大,越来越精致,到现在我也还保存着“两毛巾”毛主席像章。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

敬爱的周总理胸前也戴了一枚毛主席像章,但是他戴的不是当流行的圆形毛主席像章,而是一种长条形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这枚纪念章上,1/3的地方是毛主席头像,2/3的地方是毛主席书写的“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有一回,周总理去广州,宾馆里的女服务员胆子挺大,要跟周总理换像章。那时候,如果能得一枚好像章,可是一件了不起的收获。周总理笑着说:“你喜欢我戴的这枚,好啊,那就送给你。”一听这话,姑娘赶紧自己动手摘下了周总理戴的像章,又把自己戴的那枚毛主席头像纪念章给周总理别在胸前。到了晚上,周总理又把那枚毛主席头像纪念章摘下来,仍然换了一枚为人民服务纪念章戴在胸前,这枚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纪念章一直戴到他去世。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充分体现了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鞠躬尽瘁全心为人民,是敬爱的周总理伟大一生的光辉写照。这里,讲几个周总理生前把自己置身于人民当中,与人民同甘共苦,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吃穿冷暖,把全部的爱献给人民群众的故事。

和老百姓一起坐公共汽车

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周总理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图书馆附近的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车,周总理才最后上去。车里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周总理往车里走了走,抓住吊环,汽车开动了。一开始,人们都没有注意。过了几分钟,一位乘客发现了总理:“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顿时,车里沸腾起来,许多人站起来给总理让座,不少人往他身边挤,有的人还把手伸过来要和总理握手。秘书和卫士都非常着急,怕把总理挤倒。周总理挥着手大声说:“请坐,请坐,别挤!”这时,一位乘客挤过来,握着总理的手激动地说:“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总理笑着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吗!”有的乘客非要让总理坐下,总理坚决不肯,一直站着和大家亲切地说着话。总理向他们在哪儿工作,住在哪里,生活怎样,每天上下班坐车要多少时间。车走了几站以后,秘书和卫士劝总理下车,说:“情况也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总理还坚持坐下去,下了车以后,总理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

情况搞清楚了,总理很快召集有关部门同志负责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他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比如,画出人行横道线,在繁华路口的马路中间设安全岛等,就是周总理提出来的,都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

回答者: wanghua054 - 实习生 一级 2008-12-9 17:26

111111111111111111111

  白的故乡
  在我和大多数读者的印象中,李白绝对不是一个热爱故乡的人。更多的情形是,他仿佛一个天涯浪子,时时在“为帝王师”的理想路途中颠沛流离,并不时痛苦着、愤慨着,又天真虚幻地自我安慰着。
  故乡是心灵的避难所,精神的栖居地。飞黄腾达者,往往会忽略故乡的存在。只有在外面磕磕碰碰、命途多舛的人才会对故乡黯然神伤,深切怀念,倍加礼赞。应该说,李白不是一个擅长怀乡的人。甚至在他孤独寂寞失意痛苦之时,他也能不靠思乡而找到排解的方式。如《月下独酌》
  本来只有自己,李白却能对影邀月,幻化而成三人,且载歌载舞,似热闹无限。孤独寂寞与痛苦,似被冲淡了,实被加深了。但李白仍独自忍受,不提一字故乡。李白并非不知故乡有妻儿的牵挂,李白也并非铁石心肠不思念妻儿。但他仍愿把痛苦一肩承受,默默品尝。可见,非至最失意之时,诗人不会抒发还乡的愿望,甚至也不愿感受故乡的温暖。这里面固然有功业未成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诗人尚未彻底绝望。李白的思乡诗还有一首:“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其情甚凄,不见盛年气象,估计此诗写于作者晚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静夜思》可以说是诗人由追求而绝望的见证,故乡是诗人最后本不想退守但又无奈退守的港湾。
  李白的故乡,令人痛苦,令人神伤!

相关参考:

家乡的故事作文
篇一:家乡的故事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一个小村庄里,那里十分美丽,山好、水好、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春天,小草柳树发了芽,遍地的野花十分美丽。在花园里,满园子都是花有桃花、梨花、桔花………稻田里,一眼望过去全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可美了!农民伯伯正在用播种机播种呢!你一定奇怪了,一个小小的村庄怎么会有播...

家乡的故事作文大全
家乡的故事作文大全篇1 美不美,家乡的水;亲不亲,家乡的人。是家乡的山水,滋养了我们,是家乡的亲人哺育了我们,更是家乡的文化熏陶了我们。家乡在我们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北部的一个小县城,它濒临黄河,背依太行,这里没有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也没有北京多不胜数的文化古迹,但这个城市却孕育出...

家乡的故事作文5篇
家乡的故事1 爸爸又开始想他的老家了,嘴角微微扬起。我很想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他会给我们讲故乡,讲故乡那山里的 传说 。 他爱故乡那房前屋后的竹林,那是他们乐园。一群娃娃在大片大片的竹林间捉竹牛、挖竹笋、爬竹竿、制作的竹器多么精致啊!大片的绿荫庇护着这些“野孩子”,也教会了他们竹的品性。

有关家乡的故事有哪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有关家乡的现代故事
家乡的现代故事1 我的家乡在沙土,那里有迷人的景色。 春天是绿色的季节。春风吹来,杨树上的“毛毛虫”在不停地摇动。杨树右边是两棵柳树,枝条上长出了翠绿翠绿的小芽。那小芽非常嫩,轻轻一碰,它就掉了。春风吹过,软软的枝条随风随动,真像少女的长发。你看那嫩绿嫩绿的小草又从地底下钻了出来,在春风中使劲...

家乡的故事汇总大全
家乡的故事1 我的家乡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一年四季都很美,尤其是春天。 冬去春来,大地妈妈脱下了厚厚的白棉袄,换上了绿色的新装。上帝仿佛大笔一挥就把家乡涂成了绿色。放眼望去,你会发现,山绿了,水绿了,花草也都绿了,好一个绿色世界! 春先生睡了个懒觉 ,睁开了惺松的睡眼,它看了看...

家乡的故事文章
1. 作文 家乡的故事 革开放的新面貌---晋江 改革意味着脱胎换骨,开放预示着飞黄腾达。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贫穷已经仓惶而逃,而迎接我们的是富强、发达。我的家乡晋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我爷爷的那个年代,战火纷飞,饥寒交迫,天昏地暗,贫穷和战争就像两个狰狞可怕的恶魔一样吞噬着一切,每个人都难逃噩运,...

浓浓乡情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 13 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一说草地,小朋友...

家乡的故事有哪些二年级
关于家乡故事的作文如下:范文一:我的家乡位于闽北:《浦城》一个漂亮的小山村,那里有山有水美丽极了。山上的松树笔直挺拔,一年四季都是青的,可谓“四季常青”啊!清澈见底的溪水,一到夏天站在冰凉的溪水中舒服极了。楼房的四周围绕着各种各样的小花和小草,远远的望去仿佛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家乡的故事1000字
希望我的家乡能够继续演绎着它那美轮美奂的故事。 ④ 写一篇1000字的作文我的故乡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一想起我的家乡——福建,就使我心花怒放,心久久不能平静。家乡存储了我天真烂漫的童年。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是我最好的朋友。 春天,小溪里的水融化了,那叮叮咚咚的流水声像一首悠悠的小令...

相关评论

  • 汤终2863: 名人思乡的小故事 -
    15667909453: 季羡林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思乡,写了《留德十年》

  • 汤终2863: 关于思乡的名人故事 -
    15667909453: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字太白. 有一天啊,他在外面旅游,住在宾馆里的时候,由于肚子不舒服,怎么都睡不着.在床上翻来覆去,最后来到了窗台,他看到皎洁的月光如洗,投射到地板上,白花花的一片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以前在田野里和发小偷西瓜,抓猹的场景!顿时感觉诗兴大发!便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就是李白的故事~

  • 汤终2863: 名人思乡的小故事要故事简短一点的嘻嘻 - 作业帮
    15667909453:[答案] 手抄报么,我读高中的时候也办过,呵呵~ 纳兰性德《长相思》(高中语文自学课本里面有这个)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 冬天的晚上,几个人围坐着,缠着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诉说那些发生在长城以外的故事.我们这几个孩子都生在南方,可是那一...

  • 汤终2863: 名人思乡的故事100~150 好的话再加100 不要其他的东西! - 作业帮
    15667909453:[答案] 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弃官南归.(出自《世说新语》): 晋朝有个叫张... 有一年秋风起时,他在市上看到有鲈鱼卖,便想起了家乡的鲈鱼和莼菜,于是便挂冠归乡了.这两个故事都说明鲈鱼早就成为...

  • 汤终2863: 关于思乡的感动小故事 -
    15667909453: 我的家乡地处一个偏僻的乡村,虽没有什么名山大川,但家乡的景色却很诱人.如果你到我的家乡一游,一定会赞叹不已.因为家乡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春天到了,家乡遍地绿色,沉睡的柳枝开始舒展着自己的枝条,仿佛高兴得在说:“啊,春...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