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www.gaoxiao88.net

开篇明义,“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两句中的“动”字最能体现诗人漂泊异乡的心境。

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让我一步一步解答,希望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好诗共赏,佳作共读,也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


这两句诗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一诗,全诗如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如问题中所言,诗句中什么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

要回答这个为题,先要看这首诗写于何时?诗人其次还要看诗人讲了一件什么事?

“夜”是晚上的意思;“书”,动词,书写、题写、记录的意思;“所见”,指诗人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标题“夜书所见”的整体意思就是:把夜晚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那么诗人在这个晚上的所见所闻指的是什么呢?一起走进诗歌。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开篇两句的大意是说: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迎面出来的这阵秋风明显带有丝丝寒意,江上秋风吹来,这船上的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从开头两句诗中,不难看出,诗人是一位游子,他羁旅在外,晚上就在船上过夜。而这也是深秋时节的一个夜晚,一阵瑟瑟的秋风吹过,梧桐树叶飘然从树上落下。

飘落的树叶和秋风吹动树枝的声音,是诗人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诗人正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抓住深秋时节的特点来描写的。

诗人为什么会从视觉和听觉延伸到思念家乡来呢?其实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萧瑟的景物,极易触动人们内心的伤怀情愫。

自宋玉之后,萧瑟的秋景也常与文人的触景伤怀联系在一起。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也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在古代,尤其是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长时间的羁旅生活,交通的不便捷,以及通信的不及时,让他们格外想家。尤其是到了深秋这样的时节,气候变化,景物变换,思家的心情也就格外强烈起来。

深秋时节,草木凋零,景物萧条,而开篇句中的“萧萧”一词,是诗人对秋风的声音描摹,诗人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一下子就唤起读者的听觉联想。

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这又该从何解读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

晋代文学家张翰,在洛阳做官,见洛阳城里秋风吹起,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家乡吴中一带在这个时节的美味莼菜羹和鲈鱼脍了,于是他竟然辞官回家。

叶绍翁在这里明显化用了张翰的典故。他羁旅在外,夜宿船中,听到瑟瑟的秋风声,自然而然地也牵动了羁旅之思,他也想尽快地回到家中。从这里不难看出,诗人叶绍翁其实是想家了。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深秋时节的景物特点和深秋时节的气候:气温明显转凉,萧瑟清冷。对景物的渲染其实衬托出诗人羁旅在外、客居他乡,久久不能回到家中的伤感心情。

而这个“动”字,是一种感触,是对诗人心理活动的描摹,虽然只有一个字,但这个“动”字是对诗人心理活动的体现,这一变化过程是微妙的,是诗人触景生情的结果。“动”字贴切地勾勒出诗人的心境。所以说,“动”字体现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

三四两句也有这个意思,诗人正在想家的时候,忽然看到岸边不远处的有篱笆下的一点灯火,诗人不由得会心一笑,原来是孩子们挑着灯笼在捉蟋蟀呢。

顺带说一下后两句,其实这两句的诗意也是很有深意的。诗人看到孩子们在深夜挑着灯笼捉蟋蟀,孩子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活动场景,在诗人眼中是多么快乐的童年时光啊。

然而客船中的诗人呢?他因为羁旅在外,格外想家,内心是伤感的。孩子们的快乐和诗人的心情在无形中形成了对比。所以说,这首诗读起来也很耐人寻味。



相关参考:

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深秋时节的景物特点和深秋时节的气候:气温明显转凉,萧瑟清冷。对景物的渲染其实衬托出诗人羁旅在外、客居他乡,久久不能回到家中的伤感心情。而这个“动”字,是一种感触,是对诗人心理活动的描摹,虽然只有一个字,但这个“动”字是对诗人心理活...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2)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参考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

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

春日,咏柳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2、《春日》宋代:朱熹 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杜甫诗《春望》的颈联,意为连续几月的战乱,家人音信难得,家书分外珍贵。当时国家正处于战乱,全诗洋溢着对国家衰落的忧思,这两句诗表达对家人的想念和对同处战乱的百姓的同情。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俩句诗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原诗:《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行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情感。这两句诗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

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蝴蝶飞的,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作者登上高楼眺望,发现长篱落里草木葱茏,但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其中翩翩起舞。这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心情,感叹人生路上的孤独与无助,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由与无拘束的向往。

相关评论

  • 拔耐6364: 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作者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
    17177351378: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

  • 拔耐636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17177351378: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

  • 拔耐6364: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思? -
    17177351378: 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释义;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3、创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 拔耐6364: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7177351378: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 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 拔耐636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 -
    17177351378: 诗人运用一个“独”字,两个“异”字,表达了自己孤独和对他乡的陌生之感,这种游子思乡的情绪在平时不一定会表露出来,但是一旦遇到“佳节”,见别人都在热闹的团聚,自己的孤独与思乡情绪,就会一下子涌现出来.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戴装有茱萸的香囊,据说可以避灾.诗人在此,写故乡的兄弟们登高,佩茱萸,却发现少一人的遗憾,来反衬自己身在异乡不能回去,自己心中的遗憾. 这首诗是王维在十七岁时的作品,当时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正在长安谋取功名,重阳节到来,举目无亲的他,在繁华热闹的异乡显得越加孤独,思念故乡亲人和兄弟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此诗.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