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原始地质资料的概念、分类及管理现状 浅谈如何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的管理

   www.gaoxiao88.net

王黔驹

(全国地质资料馆)

摘 要 本文首先对原始地质资料的定义、属性和分类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其次分析了我国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历史,最后结合 1998 年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情况调查和 2008 年开展的原始地质资料调研结果,对现阶段原始地质资料的数量分布、保管条件、管理人员等情况进行阐述。

关键词 原始地质资料 定义 分类 现状

2002 年国务院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将我国地质资料分为成果、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三大类进行管理。现阶段,与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比较,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和研究工作相对薄弱,缺乏配套法规和制度。本文依托原始地质资料清理研究项目,对原始地质资料基础理论和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

1 原始地质资料的概念

1.1 定义

原始地质资料是什么?长期以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学术定义,广大地质工作者和资料管理者不断地总结,初步形成了共识:原始地质资料又称原本档案,是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工作及其以后的分析、测试中采集或分析得出的文件材料。2002 年出台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了地质资料是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标、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及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在条例中,仅表明原始地质资料是属于地质资料的一类,并没有确切描述原始地质资料的定义。直到 2008 年,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对原始地质资料做出了较为确切和权威的定义:原始地质资料是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最终地质工作成果原稿及地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文件、申报奖励材料等。

1.2 属性研究

地质资料属性一直存在资料属性与档案属性之争。从全国地质资料馆两年一次的“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的会议名称,就可见地质资料属性问题较为复杂。如果仅仅是资料,那么它的存在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信息;但如果界定为档案,则其同时具有数据备查和信息服务的双重价值,其形式特征和包含的信息同样重要。从 1952 年地质部资料司的成立到今天的地质资料管理体制来看,地质资料未被明确纳入国家档案管理体制来管理。但地质资料生产单位和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从地质资料归档、验收、编目、入库、借阅等环节,无不沿袭了档案管理的思想,有些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结合自身实际纳入了档案管理体系。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把地质资料分为原始、成果和实物地质资料三大类,为了深入研究地质资料属性,需要分别对原始、实物、成果地质资料进行属性分析。

原始地质资料是一线地质工作在地质勘探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包括各种有关文件的底图、底稿、原图、测试单据、记录本等。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勘查、科学研究和其他有关生产技术活动中所采取并按有关规定留存的岩矿心、岩屑、标本、样品、光薄片等实物及有关资料。从上述描述可知,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都是地质工作直接形成的,因此,具有保存备查功能和较强的档案属性。同时,就利用而言,大家关注的主要是其包含的信息内容,其形式特征并不重要,所以作为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资料属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成果地质资料作为地质工作成果的复制本材料,包括地质成果报告及有关附图、附表、附件等印刷复制件,主要是各基层地质部门上报汇交来的地质文件,地质复制本材料在文件构成上不同于地质原本档案,它仅是地质原本档案的一部分。可以说,成果地质资料也具有档案和资料的双重属性,但其使用更主要是信息的发布而不是备考被查,所以更侧重资料属性,档案属性较弱,其管理思路和方法应关注其内含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和使用。

综上所述,地质资料(原始、成果、实物)具有资料和档案的双重属性,并且,随着时空变换,地质资料的双重属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原始地质资料一般是地质工作的原始记录或中间解释资料,在未归档前资料属性较强,归档后则具有较强的档案和资料双重属性。一般的成果地质资料档案属性较弱,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历史久远或特别珍贵的成果地质资料(如新中国成立前及老一辈著名地质工作者的资料),资料属性越来越弱,而档案和文物属性越来越强。

2 原始地质资料的分类研究

进行原始地质资料的内容及形式特征分类研究,是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原始地质资料可以根据不同特征属性进行分类研究,如载体、密级、保护期、公益性、工作类别、立卷文件等(见分类简表)。

表 1 原始地质资料分类简表

2.1 载体

原始地质资料主要载体包括:纸质载体(纸、薄膜等)、声像载体(录像带、录音带、缩微胶片、照片胶卷等)、电磁载体(软盘、光盘等)等。

2.2 密级

根据《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GB/T 7156-2003)规定,原始地质资料密级性质划分为公开、限制、秘密、机密、绝密。

2.3 保护期

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原始地质资料分为保护期资料和非保护期资料。

(1)保护期资料:具有保护期限并在保护期时限内的地质资料。保护期一般五年,可以申请延期保护。

(2)保护期外资料:不在保护期时限内的所有资料。

2.4 公益性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地质资料范围》确定公益性地质资料和非公益性地质资料。

(1)公益性资料:属于公益性范围的地质资料,包括比例尺小于 1∶5 万(含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比例尺小于 1∶20 万(含 1∶20 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资料;比例尺小于 1∶20 万(含 1∶20 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比例尺小于 1∶20 万(含 1∶20 万)区域地球物理调查资料,比例尺小于 1∶20万(含 1∶20 万)航空物探资料;比例尺小于 1∶20 万(含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资料;比例尺小于 1∶5 万(含 1∶5 万)区域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资料;比例尺小于 1∶5 万(含1∶5 万)县(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资料;比例尺小于 1∶5 万(含 1∶5 万)遥感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比例尺小于 1∶20 万(含 1∶20 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综合性海洋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资料、海洋(含海岸带)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调查资料;大洋矿产资源调查和研究资料;极地地质调查、考察资料;地质环境监测成果资料。

(2)非公益性资料:不属于公益性范围的地质资料。

2.5 工作类别

地质资料按工作类别一般划分为:区域调查资料、海洋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地质勘查资料、水工环勘查资料、物化遥勘查资料、地质科学研究、技术方法研究和其他。

2.6 立卷文件

根据《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A/T 41-2008),原始地质资料立卷文件分为10个类别。分别为:①底—成果底稿、底图类;②测—测绘资料类;③观—野外地质观察类;④探—勘探工程及现场试验类;⑤样—采样测试鉴定类;⑥试—试油、试采、采油类;⑦录—仪器记录及动态资料类;⑧像—航遥影像类;⑨综—中间性综合资料类;⑩文—技术管理文件类。

3 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历史

我国原始地质资料管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大致经历了起步与发展阶段(1952 年—约 1969 年)、动荡阶段(主要为“文革”期间)、恢复发展阶段(约1979年—约1988年)、馆藏与行政分开管理阶段(1988年—2002 年)和全面发展阶段(2002 年—至今)等五个发展阶段。从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历史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原始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1964 年出台了地质档案立卷归档的具体办法;20世纪 80 年代实行地质档案行业管理,集中出台了一系列的原本档案立卷归档规则;1993 年颁布了《地质矿产部直属单位管理局关于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2008 年出台了《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对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相对薄弱。一方面,无论是 1963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办法》,还是1988年7月国务院批复地矿部发布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都没有明确国家对原始地质资料的管理职能,原始地质资料都是由形成单位自行管理。即使 2002 年 3 月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原始地质资料须向国家汇交复制件和目录的要求,但是由于没有配套制度和技术规范,实际汇交并未真正开展。今年开始运行的汇交监管平台将监管原始地质资料汇交情况,是否可以促进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尚有待验证。另一方面,不管是 1963 年 9 月开展清查整理原始地质资料,1998 年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情况调查,还是 2008 年开展的原始地质资料清理研究工作,可以看出,我们对原始地质资料基本情况的掌握有待加强。

4 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现状

通过 1998 年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情况调查以及 2007 ~ 2008 年进行的原始地质资料基本情况调研结果分析,现阶段,我国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如下:①我国原始地质资料保存分散,主要保存于基层地勘单位;②数量巨大,已达 1 亿件以上;③各单位重视原始地质资料归档工作,归档较规范;④保管条件有待改善;⑤人员与办公设备不足;⑥现代化管理系统需求强烈;⑦集中管理难度大。

4.1 保存分散

我国原始地质资料主要保存在形成原始地质资料的 2000 余个基层单位(地质队、地质勘查公司等),少数保存于省级馆藏机构、科研机构或个人手中。基层单位除了地矿、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核工业、冶金、有色、化工、武警部队、建设、水利、电力、铁道、交通、海洋、地震等系统,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系统的地质科研机构外,还包括社会投资、私人投资的矿业公司,地质勘查公司等企业。

4.2 数量巨大

目前,我国原始地质资料约 1 亿~ 2 亿件,数量巨大。估算途径一:以 1998 年调查数据为基数,根据投入与资料产出测算,1998 年累计投入 2000 多万,产生近 3000 万件原始地质资料,2010 年累计投入6000 多万,估计产生约 1 亿件原始地质资料。估算途径二:通过 2008 年调研统计可知,平均一个调研单位保存原始地质资料约 1 万件,全国有 2105 个拥有地勘资质单位(截至 2010 年底),估算全国原始地质资料总数约 2 亿件。

4.3 归档较规范

基层地勘单位比较重视归档工作,每一个单位均设有资料室负责本单位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的归档与保管,丢失现象较少。相对来说,地矿系统执行立卷归档规范情况较好,其他行业系统和私人单位立卷归档较随意。原始地质资料保管,一般采用大流水编建账本。建立的账本一般包括资料档号、资料分类、资料题名、形成时间、数量等信息。在使用的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办法中,主要集中于地质档案原本立卷归档的具体办法(1964 年),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原本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试行),地质矿产部测绘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试行)。随着 2008 年《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的出台,大部分单位都采用新标准进行立卷归档工作。

4.4 保管条件有待改善

新中国开展地质工作已经 60 多年,很多基层地勘单位保存原始地质资料条件一直没有改善,房间破旧,木质柜架、装具破损,缺乏安防设备等,直接导致部分资料破损、散失。随着近几年地质工作投入增加,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勘单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资料库房,新换密集架以及增加除湿、防火、防盗等基本安全保管设备。但是,全国大多数基层单位地质资料存放空间小,保管成本投入少,需不断改善资料保管条件。

4.5 人员与办公设备不足

通过调研可知,大多数基层单位都配备至少 1 名以上专职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 1 ~ 2 台计算机,传真、打印、扫描等办公设备缺乏。随着地质工作投入的增加,面对日益增加的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任务,许多单位现有人员与办公设备仅能勉强维持资料的立卷归档、整理和入库等日常工作,无力开展清理、资料开发等工作。

4.6 现代化管理系统需求强烈

目前,很多基层单位只是通过 excel 表格或档案图书软件进行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对原始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系统需求强烈,一方面希望改变传统手工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为方便地质资料用户查询和利用资料。同时,更希望开发原始、实物、成果三类地质资料一体化管理系统。

4.7 集中管理难度大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重要的原始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管理,但是,大多数单位希望原始地质资料保存于其形成的基层地勘单位,不支持国家集中保管。分析原因:一是原始地质资料具有巨大的经济和潜在利用价值,基层单位有资料保护倾向;二是原始地质资料数量巨大,复制汇交成本昂贵,集中保管不太现实。



浅谈原始地质资料管理

付国芳1 唐姝燕2
(1.河北省地矿局资料馆 石家庄 050081;2.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石家庄 050081)
摘要 本文论述了原始地质资料的重要性,对原始地质资料分类、归档、保管、汇交、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原始地质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 原始地质资料 管理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地质资料按自然形成顺序主要分为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及成果地质资料。本文主要谈谈对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一点看法及建议。
1 原始地质资料的重要性
原始地质资料是在地质工作中直接形成或采集的以各种载体形式存在的原始记录,是地质工作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数据准确度较高,信息内容非常丰富,是成果地质资料形成的基础和依据,有着成果地质资料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原始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管理的基础,是地质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国家档案局发布了《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A/T-2008)。新规则规范了原始地质资料的归档范围与分类标准,明确了原始地质资料的立卷归档要求,进一步加快了原始地质资料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管理进程。
2 原始地质资料的规范积累
2.1 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规定了原始地质资料归档范围,将其划分为10类。规范了原始地质资料的编号与编目标准,制定了纸质文件材料、电子文件立卷归档要求,对原始数据的积累及原始地质资料质量提出了规范要求。立卷归档的原始资料质量应达到归档完整准确、整理系统科学、材料装订整齐、形式规格统一、文件载质良好、资料整饰美观等相关质量标准。
2.2 归档单位与验收程序
原始地质资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大多由承担地质工作项目的基层分队(室、组)完成。地质工作结束(包括中止)后,编写成果报告的同时完成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并由项目负责人审核签署。
承担项目的地勘单位一般应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基层分队(室、组)原始地质资料的归档工作,对项目的原始地质资料进行初步审查;初审合格后及时向上级资料主管部门提出原始地质资料审查验收申请,经上级资料主管部门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审查验收合格后,发给原始地质资料验收合格证,至此完成原始地质资料归档与验收全过程。
3 原始地质资料分类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将原始地质资料分为底、测、观、探、样、试、录、像、综、文10类,相应的电子文件归入此10类中,不增设类别。
3.1 底稿、底图及测绘工程类归档
底字类为成果报告的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等,与最终汇交成果相同。测绘工程类包括测绘立项、设计、野外观测、记录、计算及测绘总结和相关验收文据,如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等原始数据及测量成果表。
3.2 野外地质观察类归档
野外地质观察类是地质项目中信息量比较多的一类,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勘察等地质工作的野外地质调查手图、实际材料图等相关图件及观测记录、照片、底片、工作总结(小结)、相关质量检查记录等,按新标准要求均应归入此类。
3.3 勘探探矿工程类归档
探矿工程类资料主要包括钻(井)探、坑探、槽探、硐探等探矿工程及各类野外试验资料和相关质量检查记录等。探矿工程资料归档可根据工程深度由浅入深有序排列,如:探槽、浅井、硐探、坑探、钻探等等依次排序。在一种勘探工程内,资料排序可按自然形成顺序或有机联系规律排列。如钻探资料,建议以孔为单位,将同一孔资料排列组合在一起,方便查阅利用,如下表:
第七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上表中,zk1孔技术资料是装订成册有关zk1孔的各种原始记录。在册内可加目录。可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钻孔设计书、开孔通知书、孔深校正和弯曲度测量登记表或计算表、钻孔质量统计表及验收报告、封孔记录及报告书、钻孔封闭情况验证报告书、钻孔小结等。
3.4 样品测试类归档
样品测试类资料比较单一,主要包括各类样品的送样单、分析报告及相应的总结、质量检查记录等。在归档中,本着一一对应的原则逐项整理。如xx铁矿基本分析送样单、xx铁矿基本分析报告,这两者的内容要相互对应。如果送样单有20件样品,那么分析结果也要20件,依此类推。
3.5 仪器记录及动态资料类归档
该类主要以原地矿部规范中物字类资料为主。包括各种仪器形成的记录、图纸及野外实时处理的各种原始数据、各类地质长期监(观)资料等及相关质量检查记录等。这一类仪器记录、曲线等原始数据较多,因此数据的规范积累、存储是归档的关键。
3.6 试油试采及航遥影像类归档
这两类是新标准增加的类别,突出和加强了专业性。其中,试油、试采、采油类是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形成的各种与油气井相关的各种原始数据、曲线、图表等资料,航遥影像类是遥感、航空摄影测量过程中所形成的照片或相片资料。
3.7 中间性综合资料类归档
此类主要包括资料整理、数据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中间性成果、综合图件及成果报告未附的各种专题研究报告、技术总结和相关质量检查记录等。
3.8 技术管理文件类归档
主要是从项目立项开始至项目成果汇交完成期间形成的文件、批复等需要保存的各种文件。该类资料归档,建议在单一项目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文件,这样便于整理和利用。如从立项开始,然后依次为任务书或合同书、设计、设计批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文件及质量检查验收文据、野外验收意见、原始地质资料合格证、项目最终验收意见及各种申报奖励材料等。
4 原始地质资料归档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4.1 原始地质资料归档列入合同或设计之中
原始地质资料归档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又不直接产生效益的工作,所以重成果资料利用而轻原始资料管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直接影响了原始资料积累及档案质量。建议将原始地质资料归档列入项目计划、合同、设计及审批等一系列技术管理程序中,以此规范原始地质资料管理,促进原始地质资料归档质量的提高。
4.2 投资多元化导致合资、合作项目原始数据积累规范性差
随着地勘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本的投入规模和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投资多元化导致合资、合作项目形式主体较为复杂,原始数据积累出现了不规范、不统一现象。对此,建议项目主要投资方、承包方应在合同中明确提出原始数据积累的内容、范围、质量标准及相关责任,避免项目最终归档时,资料不完整、数据不规范,影响档案质量。
4.3 质量检查记录的归类
实际工作中,原始地质资料质量检查记录的归档不统一,有的归入文字类,也有的不归档。根据新标准,建议将各类相关野外质量检查记录归入对应类别。如:野外地质填图质量检查卡片应归入野外地质观察类,磁法、重力等物探方法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的质量检查记录归入仪器记录及动态资料类。
4.4 化探原始数据的归属
在原地矿部规范中,岩石金属量测量、土壤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汞气测量等化探方法形成的各类原始记录、图件等相关原始数据归入物字类,新规范取消了物字类,也未明确指出这部分资料的归属。依据化探方法特点及形成原始数据的属性,建议将化探方法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归入野外地质观察类。
4.5 收集资料的归档
收集资料如何归档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看法不一,造成了收集资料归档不完善。新标准要求“收集的地质资料已为地质工作所利用,并转化为该地质工作原始地质资料的,应立卷归档”。据此建议收集并完全利用的资料归入相应类别,如:收集并为项目利用的钻孔资料,应归入探矿工程类,收集并部分利用的参考资料可归入中间性综合资料类。
5 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几点建议
5.1 加强领导
领导重视,是我们资料管理人员做好工作的基础,建议各级领导采取措施,将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列入领导的管理目标之内。
5.2 加强学习与培训
加强地质、档案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是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基础。为适应地勘经济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建议加大组织学习与定期业务培训的力度和范围。
5.3 加强原始资料的评审验收
建议规范原始地质资料审查验收标准,加大审查验收的力度和范围,形成原始地质资料归档标准化、验收制度化、审查规范化、管理现代化。
5.4 加强馆藏设施的配备
建议改善馆藏条件,配备必要的档案管理设施,重点加大电子数据的保存、保护设备,以适应形势发展需求。
5.5 加强建立各级原始资料管理负责制
建议建立原始地质资料管理专人负责制。项目组、分队可设兼职资料管理人员,地勘队(院)、省馆、国家馆设专职人员负责原始地质资料管理。
5.6 加强原始资料合格凭证作用
建议项目主管部门凭原始地质资料审查验收合格证对地质成果(报告)进行审查。原始地质资料未经审查验收或审查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地质成果(报告)不得进行审查验收,力争从源头保证原始资料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规范。
总之,原始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基础,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面对新标准、新要求,资料管理人员更要努力学习,提高资料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地质找矿服务。

杨君雅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摘 要 原始地质资料是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基础数据。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原始地质资料管理与利用中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一线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经验、体会为基础,从提高原始地质资料形成质量、改善原始地质资料保存现状和提升原始资料开发利用价值三个方面,对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科技文件材料 原始地质资料 资料管理 服务利用
原始地质资料是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是重要的科技档案资料。地质档案管理部门在过去较长时间内,重成果资料,轻原始资料;重资料安全保密,轻资源开放共享;重原始资料的直接经济价值,轻资料潜在价值的拓展扩大。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资料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原始地质资料的重要性及其管理、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日益凸显。
笔者通过对西南资料馆馆藏原始地质资料的清理,以及对西北、东北地区等资料馆的调研,对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的规范形成、妥善保存、科学管理以及有效利用提出几点思考。
1 提高原始地质资料形成质量,加强立卷归档、汇交管理
提高原始资料本身的质量,是强化资料管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我们要重视原始地质资料的形成质量,并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保管、归档、汇交等环节的管理。
1.1 建立原始地质资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始地质资料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是项目设计、成果报告编写的重要依据,也是今后对工作区内地质条件进行再认识、再度开发的数据信息。为了提高原始地质资料质量,就要制订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登记、整理、保管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明确责任,规范行为,强化相关工作者的责任心。
将原始地质资料验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监管。大量实践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原始地质资料质量的监管可以起到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标准,把原始地质资料的经常性检查纳入质量体系运行过程,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项目组要指定资料管理责任人,负责全程地质资料的收集、保管。资料管理专业人员应监督从项目立项、设计、野外作业、综合整理、成果报告编制、评审验收到资料立卷归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及时指导解决相关问题。在野外工作中,项目组内部也应对野外原始资料的形成、收集、保管进行自检,加强自我监管能力。
原始资料立卷完成后,组织开展原始地质资料的评比活动是提高资料质量的有效手段。评比活动可以促进项目组之间及项目组内部对工作质量的全面交流和互检,也可促进地质工作者与资料管理人员的交流和探讨,同时也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再贯彻的过程。通过相互观摩、对比、探讨和学习,使地质工作人员更好地掌握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明确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为下一步地质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可提高资料管理人员对地质业务工作的理解水平。
1.2 提高原始地质资料的形成、收集、保管质量
通常,原始地质资料质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科技文件材料形成、积累的质量。因此,要重视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加强科技文件材料立卷归档质量的验收把关,这是确保原始地质资料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地质工作(包括室内科研项目)中,大量的科技文件是在野外工作过程中产生,因此做好地质工作本身,是形成高质量科技文件的前提。这就首先需要加强一线地质工作者的培训,从思想重视到行动重视,依据野外地质工作规范认真开展工作,做到质量与效率同行。一线地质工作者要全面把握野外地质信息,做到观察记录实事求是,一丝不苟,防止对地质事物认识的片面性和简单化;要合理安排野外和室内研究,将野外工作与科技文件的形成、保管以及室内综合整理有机结合,确保科技文件材料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
资料部门管理人员则要加强对科技文件材料收集、保管的监督检查和立卷指导,确保材料内容、归档格式与载体介质等符合《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A/T 41-2008)及有关规定、规范。
1.3 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的归档、汇交管理,提高资料完整性
目前全面开展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已提上工作日程,但是由于原始资料本身的价值性、唯一性、复制成本昂贵、数字化难度大,使得原始地质资料汇交有较大难度。
笔者认为,无论是国家单位还是私营企业,都有义务完整地保管好原始地质资料,不得因个人对地质事物的片面认知,而舍弃本该留存的资料内容,致使资料缺失。也有义务汇交反映国家资源本质和现状的原始地质资料。只有认真履行汇交义务,才有更多的权利去共享信息资源,才能较好地开展新一轮的地质工作。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给国家馆藏机构,由于其保管设备先进,网络技术成熟、交通便利,便于原始地质资料的保管及利用,同时防止由于企、事业单位变动带来的原始地质资料流失。国家也应该定期对原始地质资料汇交人进行相关的培训,使汇交人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义务,明确资料汇交的程序与格式,更好地推动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
2 资料部门应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的保管
在保证原始地质资料形成与归档质量的基础上,资料的妥善保管就成为资料管理部门工作的首要内容,也是原始地质资料能够进一步充分利用的基础。
原始地质资料的保管工作,主要包括对库房的管理、资料流动过程中的保护以及对涉密资料的保密等三方面内容。
根据资料载体介质和形态状况的不同,应当采取相应的库房管理与流动过程的保护措施。不同时间阶段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具有不同的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地质调查项目开展前,原始地质资料主要以纸介质为主。年代久远的纸质资料由于老化或是频繁使用等因素,部分已稀薄透底、图件折损,甚至丢失资料内容。针对这部分资料,加快抢修其纸质原本与推进纸质资料数字化是迫在眉睫的两项工作。而自地质调查项目开展以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化原始地质资料的数量和比重日益增加,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电子文件的形成特征、存取格式及载体的特性,选择稳定性能高的电子载体,配置结构合理、满足使用需求的防磁存储柜体。并关注库存电子载体,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文件备份及迁移,避免资料因载体的质量或科技的发展淘汰而无法使用。
对涉密原始地质资料,要做好资料定密及涉密资料保管,要落实到保管责任人,做到依法守规,不外泄。在资料的流动过程中,要明确责任制,尤其是电子载体的资料,在备份、使用的过程中要使用涉密计算机。另一方面,也需做好涉密到期资料的解密定级,由单位保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资料的保密级别进行评定,由资料管理人员组织修改密级标识。
3 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的利用
3.1 原始地质资料利用现状
由于原始地质资料包含潜在经济价值,有竞争意识的单位相互封锁,造成部分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汇交、借阅工作难以推进。导致现阶段原始地质资料利用效率偏低,服务意识淡薄。
3.2 加强原始地质资料利用建议
出台相关法律,督促使用人的权利与义务并行,提高汇交人的使用权限。
加强原始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建设。对于原始地质资料中静态分散的数据信息,通过创建数据库、建立目录检索系统等,组成信息资源,方便社会共享。加快原始地质资料的数字化进程,统一相关数字化标准规范,使得原始地质资料能够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原始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支撑,这也是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形势所趋,更是国民经济稳步向前发展的环境下,各相关行业对原始地质资料的迫切需求。
正确处理“保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利用中既要积极提供各项服务,又要坚持保密原则。对涉密或涉及地质资料汇交人切身利益的,可以针对其特定对象和时限范围,在提供利用的程序、方式和深度方面加以限定。
拓展原始地质资料利用价值,结合国家发展建设的需求动向,选择国民经济亟须或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专题进行开发,集合成原始地质资料服务产品,提供社会利用。归纳总结出前瞻性信息资源供相关需求者利用。对国家经济和民生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做出反应,快速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努力减轻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对国家经济建设造成的损失。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进程,使原始地质资料更好地为我国地质工作服务。
以上是笔者依据从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多年的经验,对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提出的一些建议,仅供相关部门与同行参考,不正确之处欢迎交流指正。

相关参考:

浅析原始地质资料的概念、分类及管理现状
2002 年出台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了地质资料是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标、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及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在条例中,仅表明原始地质资料是属于地质资料的一类,并没有确切描述原始地质资料的定义。直到 2008 年,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原始地质...

浅谈原始地质资料形成、利用特点及其管理模式
保证原始地质资料的完整性是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首要任务。由于地质资料形成周期长、成本高,在勘查过程中往往无专人管理,容易造成资料损坏和散失。原始地质资料的形成是随时随地的,所以地勘单位项目组在执行地质勘查项目的初始就应该指定人员负责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形成的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补充完善。在野外...

原始地质资料的管理及利用
大部分原始地质资料是国家投资所形成的,所有权归国家,应按国家规定向社会提供利用。但是,目前牵扯到地勘单位的利益,也是需要顾及的。根据目前情况,国家地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政策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保护原始地质资料形成单位的利益。

浅谈原始地质资料管理
新规则规范了原始地质资料的归档范围与分类标准,明确了原始地质资料的立卷归档要求,进一步加快了原始地质资料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管理进程。 2 原始地质资料的规范积累 2.1 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规定了原始地质资料归档范围,将其划分为10类。规范了原始地质资料的编号与编目标准,制定了纸...

地质资料一体化管理初探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一体化 管理 1 我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概况 1.1 地质资料类别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原本地质档案管理
对原始地质资料按规范进行整理形成的地质科技档案称为地质原本档案,原始资料以原本档案形式永久保存。通过地质原本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加强地质资料的研究、利用、开发,提高地质找矿效果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1 原本档案的分类和原则 1.1 分类 根据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不同专业分为不同种类,...

地质资料分类及特点
1.地质资料汇交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将地质资料规定为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列出了地质数据资料汇交细目(表3-1)。表3-1 我国地质资料汇交细目一览表 续表 ...

地质资料的种类
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实践中,地质资料的分类方式很多,按工作需要和不同标准对地质资料进行不同的分类:(1)按地质资料的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如《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指出,“国家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的汇交制度:成果汇交资料时,按纸质资料要求汇交,原始地质资料和...

地质资料分类现状
关键词 分类 地质资料 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工作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程前行,在地质科学研究、成矿理论和地质勘探以及延续产业的开采生产等方面产生了大量、丰富且翔实的地质工作记录和成果资料。如何将这些地质资料进行科学系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的概念
地质资料是人类在地质基础理论研究、矿产勘探与开发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岩矿心和标本等形式为载体的记录性数据与数据材料。地质资料外延包括: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

相关评论

  • 邵狭3390: 原始地质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的区别 -
    18290678366: 区别是:原始地质资料是一手为整理归档的材料.成果地质资料是经过对原始地质资料整理后的资料,方便查阅,补充.原始地质资料又称原本地质档案,是在进行地质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最终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包括各种有关的文件底图、底稿、原图、记录本等.‍ 成果地质资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基础要‍素,对相关地质项目的最终验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邵狭3390: 什么是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哪些内容? -
    18290678366: 原始地质编录是指地区工作人员在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及其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并用图表、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描述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原始地质编录要求素描和记录以下内容: 一、矿体形状、产状、厚度、数目及其产出的位置;矿石的物质组成及其共生组合;矿石的结构、构造、自然或工业类型、品级及分布情况;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二、围岩种类、性质、产状与特点;围岩蚀变的种类与矿化关系. 三、地质构造,各种地质构造类型、性质、产状、规模、与矿化的关系以及对矿体的破坏程度. 四、其它地质特征,如地层、古生物及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

  • 邵狭3390: 涉及区域地质原始资料都有哪些 -
    18290678366: 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原始资料包括:地质观察路线、实测剖面、矿点检查、物化探工作等的原始记录和图件;各类岩石、矿物、古生物标本和各种样品采样、鉴定记录;金属量测量(包括水系沉积物测量)、重砂分析、薄片等的分析鉴定成果;还有各种数据、登记卡片、登记簿、数据处理程序及记录等.

  • 邵狭3390: 地质资料含义 -
    18290678366: Q4al+p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见地质年代表http://bbs.3s0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67&page= 至于,¢0=250kpa估计是平面上(0度角)的岩石承载力.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