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谐音歇后语,和一些谐音笑话,和汉字的由来。快!!!!!!!!! 有关汉字的谐音歇后语、笑话、故事和来历。

   www.gaoxiao88.net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关于汉字的知识
一 历史;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二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三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不足,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事物众多,不可能都用单一汉字表示,且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本身的学习困难,汉语逐步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意为主导。

四 造字及组成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於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尺)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台湾等地仍可见到。

目前由於信息化及用字的规范,汉字已经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如“氦”、“氯”、“氡”、“锗”、“铬”、“铀”等。这种造字方法还在一直沿用,用于新元素的命名。化学元素的造字规律详见元素。

六书是汉字构成的分析,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但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汉字构造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惟要注意的是,“六书”是对汉字产生的整理及分类,并不是造字的法则。

五 现代汉字形成

小篆笔画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等字形。

六 汉字的语文知识

“永”字八法[编辑]
字形
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笔”、“尘”;左右结构,如“搞”、“刘”;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七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存在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存在同一个汉字具有多种发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不同方言中有一定差别,但在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不存在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救火”、(一命)“呜呼”。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低限,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自汉朝到20世纪似乎没有经过多少变化,汉字没有直接表现汉语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

有学者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详见上古汉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受日本影响,其他汉字使用国后来也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偶尔还在使用,一般人也明暸其意思。

八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於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於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於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ang”,后者为“lo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九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语表形的最小单位,类似於英语的“字母”。但是,和“字母”不同,汉字同时也有表意成分,因此类似於“英语词组”中的单个“单词”。因此汉字是介於英语中“字母”和“单词”间的一个成分,对於这一点,从数量上也可以得出。

词语是汉语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於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词语,比如“我”,类比於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词语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词语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千个常用字,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英语四级不过4000个词汇),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这种组词的高效率保证了汉字系统的稳定性,即词汇增加、语言发展而基础汉字基本不变。

十 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Big5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而Unicode的中日朝统一汉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高达七万字。

十一 汉字的影响

对其他文字的影响
汉字书写体系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源文字之一,在汉字的影响下,还产生过:

契丹文
女真文
西夏文
古壮字(方块壮字)
古白字(方块白字)
古布依字(方块布依字)
字喃
但它们都因各种原因而消亡,汉语中的女书,如今也无几人能识。日语的假名(仮名)、以及朝鲜语的谚文(

坛子里喂猪----一个一个地来
坛子里养王八--包活不包长
坛子里养乌龟---越养越小
坛子里掷骰子--没跑
坛子里种豆子--扎不下根
坛子里抓辣豆瓣--辣手
坛子里捉乌龟--手到擒来
昙花开放----一时现
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檀木雕的菩萨---灵是不灵,稳却稳当
檀木做的油尖---挨打
汤罐里煮鸭---突出一张嘴
唐伯虎进宁王府--装疯卖傻
唐伯虎追秋香--千方百计
唐三藏的徒弟---三个
唐三藏读佛经--出口成章
唐三藏过火焰山--没咒念
唐三藏过平顶山---凶多吉少
唐三藏念紧箍咒---猴头受罪
唐三藏取经---全靠孙猴子
唐三藏撞见牛毛王--舌头短截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唐僧取经----一心一意
唐僧相信白骨精--人妖不分
唐山的火车---倒煤(霉)
堂屋里打酒厨房卖--便宜不出外
堂屋里挂粪桶--臭名在外
堂屋里挂兽皮--不象话(画)
棠梨不叫棠梨--杜梨(肚里)
塘里的浮萍---生根不落地
塘里的泥鳅---翻不了大浪
塘里无鱼---虾子贵
塘里行船---无出路
糖面做娃娃--适甜人儿
糖捏的人-----吹就化
螳螂挡车逞霸道---没有好下场
螳螂挡车---自不量力
螳螂肚子蛤蟆嘴--瞧你的榜样
螳螂落油锅---全身都酥(酸)
螳螂扑蝉---不计后患
躺着说话--不怕腰疼
烫了屁股的猴子--急红了眼
烫手的粥盆--扔了心痛,不扔手痛
桃柴进山--多佘
桃着扁担进门--横祸(货)
桃着磨盘背着碾--负担太重
桃子破肚---杀身成仁
陶瓷烧窖--里面燃烧
讨饭的搬家---一无所有
娃娃当司令--小人得志
娃娃逗妹妹--嘻嘻哈哈
娃娃看魔术--莫明其妙
娃娃看戏--欢天喜地
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娃娃上街--哪里热闹到哪里
娃娃玩火--万万不可
娃娃下棋--胸无全局
娃娃鱼的嘴--好吃
娃鱼爬上树--左看右看不是人
挖掉肉补疮---化不来
挖井碰上自流泉--正合心意
挖了眼当判官--瞎到底了
挖人家墙脚补自己缺口---尽做缺德事
瓦罐子和土坯子---一窑货
瓦上晒黄豆---十有九跑
瓦上霜---不长久
瓦石榴--看得吃不得
袜子改长裤--高升
歪脖子挂项链--不见得美
歪脖子看表--观点不正
歪脖子说话--嘴不对心
歪带帽子斜着眼---活是个二流子
歪戴帽子歪穿袄--不成体统
歪锅配扁灶--一套配一套
歪锅配歪灶---两将就
歪脑壳看戏---怪台不正
歪头看戏怪台斜--无理取闹
歪嘴巴吹海螺---两将就
歪嘴巴喝汤---左喝(合)右喝(合)
歪嘴巴和尚吹牛角---斜叫(邪教)
歪嘴巴和尚念经---越念越歪
歪嘴巴照镜子---当面丢脸
歪嘴吃石榴--尽出歪点子
歪嘴吹灯--满口邪(斜)气
歪嘴吹笛子--对不上眼
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斜)气
歪嘴戴口罩--看不出毛病
歪嘴当骑兵--马上丢丑
歪嘴和尚吃螺丝----以歪就歪
歪嘴和尚吹灯--一股斜气
歪嘴和尚念经----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歪嘴佬吹喇叭--调子不正
歪嘴婆娘跌跤--上错下也错
歪嘴婆婆喝汤--左喝右喝
外公死儿--没救(舅)
外贸商品不合格--难出口
外婆得了个小儿子--有救(舅)了
外婆死了崽---殁舅(没救)
外甥打阿舅--公事公办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外甥披孝--无救(舅)
外头拾块铺衬,屋里丢件皮袄--得不偿失
外屋里的灶王爷--独座
弯扁担吹火筒--- 一翘(窍)而(二)不通
弯刀遇见瓢切菜--正合适
弯腰树--直不起来(
玩具店的枪炮---中看不中用
玩具店里的娃娃---有口无心
玩魔术人的本领---会变
晚上赶集--散了
万金油---样样来得
万岁爷的茅侧--没有你的份(粪)
万岁爷掉在井里---不敢捞(劳)你的大驾
万丈悬崖上的鲜桃--没人睬(采);没人尝过
亡羊补牢--为期不晚
王安石画圆圈--留下一个尾巴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王八吃西瓜--连滚带爬
王八的屁股--规定(龟腚)
王八肚子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王八扛叉--自觉有光
王八拉车---有前劲,没有后劲
王八心肠--直肠直肚;装不住啥
王八咬手指--死不松口
王八爷的眼眶眶---自有规模
王八钻火炕---连憋气带窝火
王八作报告--憋(鳖)声憋(鳖)气
王宝铡爱上叫化子--有远见
王大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王道土画符--自己明白
王府的奴才---百依百顺
王老道求雨--早晚在今年
王麻子吃核桃--里外出点子
王母娘的蟠桃--再好也吃不到
王母娘娘吃蒿菜饭---想野味
西瓜掉进油缸里---滑头滑脑
西瓜掉进油锅里---溜溜滑
西瓜皮擦屁股------没完没了
西瓜皮打掌子---不是正经材料
西瓜皮当鞋掌------开溜
西瓜甜不甜----看心
西瓜子拌豆腐---黑白分明
西门庆请武大郎----没安好心
西山出太阳---难得
西施坐飞机------美上天了
西天取经------任重道远
西装配拖鞋------不伦不类
吸烟烧了枕头---怨不得别人
惜来的锣鼓--此时不打何时打
惜米还糠--气鼓鼓
惜债买藉吃--窟窿套窟窿
稀了的泥----糊不上壁
稀泥巴糊墙---要开口的
膝盖上钉掌---离了蹄(题)
蟋蟀打架----看谁嘴硬
蟋蟀斗公鸡------各有一技之长
洗脸盆里泅猛子---不知深浅的东西
洗脸盆里洗澡------扑腾不开
洗脸盆里游泳------水平太低
洗脸手巾---老是提着
喜鹊尾巴---老翘着
戏场里头打瞌睡------图热闹
戏里的朋友---假义气
戏台上打架---不知真假
戏台上的刀枪------全是假的
戏台上的垛口---布城(不成)
戏台上的夫妻------有名无实
戏台上的父子------没大小
戏台上的公子------离不开扇子
戏台上的狗---下不了台
戏台上的官---当不长久
戏台上的官------一晃就散
戏台上的花旦------要多美有多美
戏台上的皇帝------威风不了几时
戏台上的将军------没几个兵
戏台上的拦头------叫干啥就干啥
戏台上的娄罗兵------多少无所谓
戏台上的娄罗兵------只能靠边站
戏台上的娄罗------轮不到你(我)唱
戏台上的媒婆------妖里妖气
戏台上的韦生------一表斯文
戏台上的小生------能文能武
戏台上的小卒------走过场
戏台上的钟旭------不怕鬼
戏台上堵枪眼------死不了人
戏台上喊阿爸---应的人多
戏台上喝彩---自吹自擂
戏台上喝酒---不见得有
戏台上结婚---不是真夫妻
戏台上看火---热火加热火
戏台上娶亲------欢乐一时说一时
戏台上系人------不能当真
戏台下掉泪----替古人担忧
戏台下开铺---图热闹
戏园里挑媳妇------一厢情愿
戏园子门前堆垃圾------煞风景
戏院里挂钟------群众观点
戏子搽脸蛋------光图表面
戏子的脸蛋---要哭就哭,要笑就笑
戏子的眼睛---会惹人
戏子教徒弟---幕后指点
细糠做饼---好看不好吃
虾公掉进烫锅里------落个大红脸
虾公头上戴大枪------没人怕
虾子得意---爱蹦
虾子钓鲤鱼---以小取大
虾子落锅---死了还是红的
虾子骑在龙背上---伴风搭雨
瞎狗逮兔子--------碰到嘴上
瞎姑娘戴眼镜------多一层比少一层好
瞎鸡吃食---靠造化
瞎了眼的癞皮狗------碰着啥咬啥
瞎猫碰只死老鼠---难得的好处
瞎猫拖鸡---死不放
瞎猫抓住个死耗子------碰上了
瞎娘抱着秃娃娃亲嘴---人家不爱自己爱
瞎牛撞草堆------碰着就吃
瞎子熬糖------恼(老)了火
瞎子拜坟---估堆
蝎子背蜈蚣---毒上加毒
蝎子当琵琵---弹(谈)不得
蝎子的屁股---毒(独)门儿
蝎子的尾巴后妈的心------最毒不过
蝎子的尾巴---真毒
蝎子掉进裤裆里------由你折腾(蛰疼)
蝎子斗蜈蚣------以毒攻毒
蝎子跑到刺猬上------怎么着(蜇)
斜坡上放西瓜------不愿滚也要滚
鞋帮做帽沿---高升
鞋底打掌--硬往上贴
鞋底抹油--溜了
鞋底下抹了油---滑溜
鞋壳篓里跑马--没几步跑头
鞋里长草,手套里生茅---荒(慌)了手脚
鞋上绣金夙--会走不会飞
写字出了格---不在行
泄了气的皮球---蹦不起来了
谢安做官---东山再起墙
心坎上挂棒槌------打咱(杂)
心坎上挂秤砣------多累这份心
心口上装马达------热肚肠
心里和了茅草------慌(荒)手慌脚
心里开个窗户---明白了
心里塞团棉花------憋气
心里头结冰块------凉透了
心眼象蜂窝---窍门多
新被面盖鸡笼---外面好看里面空
新春的横批--万事如意
新打的剪刀------难开口
新华书店买纸---包书(输)
新疆的哈蜜瓜------甜甜蜜蜜
新开的染房--不给点颜色看还行
新郎官戴孝--悲喜交加
新娘拜堂------不见脸
新娘子织布----手忙脚乱
新娶的媳妇---不肯见人
新上门的姑爷--不敢坐上席
新上市的黄瓜--带刺
新上套的驴驹子--不老实
新生的婴儿------一无所知
新媳妇打屁---暗消了
新媳妇怀孕---暗喜
新媳妇哭公公------说不出个好处来
新媳妇上花轿---扭扭捏捏
新衣服打补丁--不象样
新栽的茅厕------三无香
新栽的杨柳------光杆一条
新摘的板栗球---刺多
囟鸭子---身子烂了嘴还硬哪
星球大战------惊天动地
星星跟着月亮走---沾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刑部的后身------老(牢)眼
行车有车道,行船有船道------各不相干
杏熬窝瓜------一色货
兄弟媳妇嫁给大伯子----升一级
胸口揣个小兔子---心里蹦蹦在跳着
胸口揣棉花------心软
胸口放鞭炮------心里想(响)
胸口上长草------心慌(荒)
胸口上的疮------心腹之急
胸口上放白花------死了心
胸口上放秤砣------铁了心
胸口上放马达------动了心
胸口上放盏灯------心里亮堂
胸口上搁扁担------担心
胸口上挂烧饼------一片热心肠
胸口上挂钥匙------锁不住他的心
胸口上贴灵符------心里有鬼
胸口上涂颜料------变了心
胸口上有毛虫------心里发痒
胸前吊门板------好大的牌子
胸前挂擂椒槌---杵了心
雄鹰的翅膀------练的
雄株开花------没结果
熊瞎子吃蜜枣------大把抓
熊瞎子耍叉------擂一手
修脚的扒袜子---做到行市啦
修了毛的猪---死货
修手表的借火钳---夹(架)子大了无用
朽木搭楼房---不稳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秀才打架------何需动武
秀才的房子------尽是输(书)
秀才房里---尽是书(输)
秀才挥笔------大作文章
秀才看榜------又惊又喜
秀才哭哥----凶(兄)啊
秀才人情----纸一张
秀才偷笔------文明人做不文明事
秀才推磨------难为圣人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秀才遇到虎----再吟诗也跑不脱
秀才做诗----有两手(首)
绣花针沉海底------无影无踪
绣花针戳乌龟壳------穿不过去
绣花针扔到海里------永无出头之日
绣花枕头------外面光
养麦地里抓王八--十拿九稳
养麦地里藏秃子--没有看出你来
硬按公鸡下蛋--指望不上
硬牛皮…一看你咋吹
硬要麻雀生鹅蛋--蛮不讲理
硬棒槌弹棉花--越弹越乱
要饭的打狗--穷横
要饭的拿饼子--没有一块好的;
要饭的拿戳子--逞(称)什么
月亮当镜子--太把自己看大了
夜壶打了把--光剩嘴了
夜不关门--穷壮胆
鹰飞蓝天,走夜路--各走各的道
演员谢幕--该下台了
蝇子见了血--走不动
杨志卖刀--无不识货
圆珠笔蘸墨水一多事
姨奶奶的枕头凤--软中有硬
盐堆里爬出来的人--闲(咸)话不少
袁世凯当皇帝--短命的货
鸭棚的老汉睡懒觉--不简(拣)单(蛋)
烟灰抹面皮--黑下脏来
烟袋锅里煮饭--捣鼓不开
烟袋锅烤手--没有热乎劲
掖着个孙悟空--憋出个猴来
野狸子舔虎鼻梁--溜须不要命
野兽当家--荒凉
野牛闯进火海里--有命没毛
眼里的灰尘--不能容忍
眼睛上出芽了--不是好苗头
渔网当伞--遮不住阳光
阎王开店--无人买
阎王爷做的芝麻饼--鬼点子多
阎王爷的扇子--扇阴风
腌萝卜拌黄瓜--都闲(咸)着
腰里别钢筋--腰杆子硬
鱼盆里的螃蟹--你算哪一路
鱼篓里的螃蟹--进来容易出去难
爷见孙,猫见窜--亲
夜壶里洗澡--扑腾不开
叶公好龙--怕是真的
一个师父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
一双脚踏两只船--三心二意
云里张口袋--装风(疯)
云南老虎蒙古骆驼--素不相识
月亮下看书--沾你的光了
远处有灯--前途光明
圆桌会议--不分上下
玉皇大帝拜财神一有钱大三辈
雨夜打灯笼--经不起风雨
又属百灵鸟又属袋鼠--会唱会跳
夜莺配鹦鹉--正合适
药店里招手--把你往苦里引
药铺里卖棺材--往最坏处想
咬着铁棍还说牙齿硬--强装有本事
腰里别镰刀--走到哪儿于到哪儿
腰里掖着个扁担--横闯一个点儿
养在圈里的猪--少不了挨一刀
杨继业数儿子--越数越少
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
杂货铺卸货--没进步(布)
宰相的千金皇帝的女--不怕没人要
早春的桃花--红不久
灶门前拿竹筒--吹了
粘牙的烧饼--面生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枣核儿解板--没有几句(锯)
枣木做烧柴--难劈
整筐丢西瓜--大处不算小处算
醉汉过铁索桥--上晃下摇
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图
煮熟的鸭子飞上天--弥天大谎
宰个鸽鸽也要请屠夫提刀--小题大作
砸锅卖铁--豁出来了
砧板上的鱼--任人解剖
拽着树叶打滴溜--险乎得很
桌子上唱大戏--摆布不开
桌子缝里舔芝麻--穷相毕露
钻进鸟笼里的猫--嘴馋上了当
钻子头上加钢针--好厉害
脏水罐子掉到茅坑里--越闹越臭
债主找到了负债的--清了吧
站在河岸捞月亮--白搭工
站着身子正--不怕影儿斜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贼过才张弓--晚了;迟了
贼娃子拾东西--不是偷也是偷
蚱蜢碰上鸡--在劫难逃
斋公吃羊肉--开洋(羊)荤
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站在岸边看翻船--见死不救
站在海边打咳声--望洋兴叹
战争贩子唱和平--趁机磨刀
口蜜腹剑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杀)
张飞的妈妈--无事(吴氏)生非(飞)
张驴儿上公堂--恶人先告状
张生回头望莺莺--恋恋不舍
张天师得了哑病--没咒念
张天师画符--玩的骗人术
张勋复辟--痴心妄想;妄想
长了兔子腿--跑得快
丈母娘跺脚--悔之莫及;后悔已晚

谐音歇后语大全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音类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谁最有权穿这袄?)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网上的“终身寡妇”都有
  些谁?)
  二十五两--半疯(封)
  二三四五--缺衣(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
  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二姑娘梳头--不必(蓖)
  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就象网上的“国共”、“
  统独”大战)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评评粘网的老蚰蚰如何?)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这牛屎铺里肚子不好
  的大有人在)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土杏儿--苦孩(核)子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据说这里观庙的多,念经的少?)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这网上需要提倡
  这种打法)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这网上不少专业近视小炉匠)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这好象是网规的最好注解!)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小碗吃饭--靠天(添)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尤其是一些诗作)
  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
  飞机上放鞭炮--想(响)得高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 -- 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张果老的驴 -- 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纸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纸糊的炉子 -- 过(锅)来就不行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涂)表面
泥菩萨身上长草 -- 慌(荒)了神
泥鳅打鼓 -- 乱谈(弹)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锯)
空中挂灯笼 -- 玄(悬)了
空梭子补网 -- 没法治(织)
空棺材出丧 -- 目(木)中无人
空蒸笼上锅台 -- 争(蒸)气
肩膀上放烘笼 -- 恼(脑)火
线板上的针 -- 憋(别)着
春天的果园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头 -- 专门找差(岔)儿
玻璃菩萨 -- 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红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庙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爷的马 -- 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 -- 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 -- 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 -- 胡(壶)来
草把作灯 -- 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 -- 发笑(酵)
草帽子当锣 -- 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 -- 留情(青)
荞麦皮打浆糊 -- 两不沾(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 -- 扯(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 -- 赃(脏)官
树小荫凉少 -- 照应(罩影)不到
树倒了 -- 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 -- 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 -- 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 -- 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 -- 犯(饭)不着

关于汉字谐音的笑话、歇后语和汉字的来历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关于汉字的知识
一 历史;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二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三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不足,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事物众多,不可能都用单一汉字表示,且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本身的学习困难,汉语逐步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意为主导。

四 造字及组成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於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尺)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台湾等地仍可见到。

目前由於信息化及用字的规范,汉字已经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如“氦”、“氯”、“氡”、“锗”、“铬”、“铀”等。这种造字方法还在一直沿用,用于新元素的命名。化学元素的造字规律详见元素。

六书是汉字构成的分析,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但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汉字构造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惟要注意的是,“六书”是对汉字产生的整理及分类,并不是造字的法则。

五 现代汉字形成

小篆笔画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等字形。

六 汉字的语文知识

“永”字八法[编辑]
字形
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笔”、“尘”;左右结构,如“搞”、“刘”;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七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存在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存在同一个汉字具有多种发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不同方言中有一定差别,但在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不存在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救火”、(一命)“呜呼”。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低限,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自汉朝到20世纪似乎没有经过多少变化,汉字没有直接表现汉语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

有学者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详见上古汉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受日本影响,其他汉字使用国后来也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偶尔还在使用,一般人也明暸其意思。

八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於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於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於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ang”,后者为“lo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九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语表形的最小单位,类似於英语的“字母”。但是,和“字母”不同,汉字同时也有表意成分,因此类似於“英语词组”中的单个“单词”。因此汉字是介於英语中“字母”和“单词”间的一个成分,对於这一点,从数量上也可以得出。

词语是汉语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於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词语,比如“我”,类比於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词语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词语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千个常用字,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英语四级不过4000个词汇),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这种组词的高效率保证了汉字系统的稳定性,即词汇增加、语言发展而基础汉字基本不变。

十 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Big5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而Unicode的中日朝统一汉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高达七万字。

十一 汉字的影响

对其他文字的影响
汉字书写体系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源文字之一,在汉字的影响下,还产生过:

契丹文
女真文
西夏文
古壮字(方块壮字)
古白字(方块白字)
古布依字(方块布依字)
字喃
但它们都因各种原因而消亡,汉语中的女书,如今也无几人能识。日语的假名(仮名)、以及朝鲜语的谚文(한글)在创制时也都很大程度上受到汉字字形的影响。

此外如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等也是在汉字书写方式和书写工具的影响下,将从右向左书写的源自阿拉米文字的书写方式改为从上到下书写,文字的结构也随之有所变化。

十二 现在或曾经使用汉字但非使用汉语的地区与国家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很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统一的汉族——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起了主要的作用。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在日本和朝鲜半岛,汉字被融合成它们语言的文字“汉字(かんじ)”和“汉字(한자)”。直到现在,日语中仍然把汉字认为是它们书写体系的一部分。在朝鲜,已经根本不使用汉字了;在韩国,汉字的使用有可能减少的趋势。但是由于朝鲜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词汇,并且重音现象严重,所以在需要严谨表达的场合时仍然会使用汉字。大多数的人名、公司机构名称也使用汉字。


汉字于公元3世纪经朝鲜半岛辗转传入日本,现在的日本已限制汉字的使用,二战后简化了部分汉字并且颁布了常用汉字表及人名用但使用汉字,还创造和简化了一些汉字汉字,如“辻”(十字路口)、“栃”、“峠”(山路)和“広”(广)、“転”(转)、“働”(劳动)等。详见:日本汉字。

朝鲜半岛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语曾经完全使用汉字来书写。1444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发明了谚文与汉字一起使用。现在的大韩民国还在使用汉字,人们可以按照个人习惯书写,但是现在能写一笔漂亮汉字的韩国人越来越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废除了汉字,仅保留了十几个汉字。详见:韩文汉字。

越南

公元1世纪汉字便传入了越南,越南语也曾完全使用汉字做为书写用文字,并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字喃,但是由于书写不便,汉字仍是主要的书写方式。1945年,越南成立后废除了汉字,使用了称为“国语字”的拼音文字。现在的越南文已经看不出汉字的痕迹了。详见:字喃、字儒

十三 对民俗的影响

中国许多民俗都与汉字有关,例如:

射虎:就是猜灯谜,也叫打灯虎,与汉字有着密切关系。旧时的射虎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文人射虎,谜面深奥谜格复杂多样谜底多为四书五经中的原句;一类是市井灯谜,谜面谜底均很通俗。射虎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合体字:中国民间常将一些带有吉祥含义的短语合写为一个字,以祈求吉祥,常见的合体字如“招财进宝”、“双喜”等。

合体字“好学孔孟”谐音字:中国人喜欢利用汉字的同音特点用谐音字取吉祥之意,比如蝙蝠的“蝠”谐音为幸福的“福”,走兽的“兽”谐音为长寿的“寿”。
九九消寒图: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项民俗在每年数九的季节写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双钩字,这九个字每字九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根据天气为一个笔画填充颜色,到数九结束完成一幅九九消寒图
花鸟字:一些民间艺人用一些花卉和禽鸟的图案拼写成汉字,近看细节是一些花鸟画,远看整体却是一幅字,这种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被称作花鸟字,是一种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在国内,只有在春节庙会中,和一些节日集会中才可以看到。花鸟字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成为一种街头艺术。早期的鸟字画大多写的是一些吉祥话语,以祈求吉利,现在在庙会见到的鸟字画则以书写顾客的姓名为主,购买者的目的也由祈求吉祥逐渐转变为猎奇。

十四 对艺术的影响

梁启超的书法作品汉字独特优美的结构,书写的主要工具——毛笔有多样的表现力,因而产生了中文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而篆刻是和书法相关的艺术,用刀在石材上雕刻出篆字作为印章。

十五 汉字的拉丁化

近四百年来,西方人和华人本身都提出了很多汉字的拉丁化方案,主要包括:

威妥玛式拼音(1867年)
邮政式拼音(1906年)
国语罗马字(1928年)
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
粤语拼音(1993年)
通用拼音(1998年)
现在,汉语拼音方案是使用最广且被联合国接受的汉字拉丁化方案。

十六 汉字简化

楷书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近代,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明开始进入东亚,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中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当中有人坚持汉字的传统,但亦有不少人鼓吹放弃使用汉字。这些鼓吹放弃汉字运动的立论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因为汉字不能透过打字机书写,而必须使用巨型的排版房的铅字。就此,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文假名的拉丁转写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

日语:二战后,日本也打算完全放弃汉字,但因为日文假名只能表音,废除汉字后很不方便,最后汉字得以留存,但公布了《当用汉字表》(1850字),限制出版品汉字使用,但造成诸多表达上的不便,於是又有后来又于1981年公布《常用汉字表》(1945字)。

越南语:越南在法国殖民者的强制之下,早在19世纪末就很大程度上放弃了汉字,而使用拉丁化越南文代替。二战后,越南民主共和国(后来改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为普及教育,正式彻底地废弃了汉字。
朝鲜语:1444年,朝鲜颁布推行《训民正音》,采用汉字笔画式拼音字母,即谚文字母。由于谚文字母在印刷拼写时,可以将拼一个字的字母写在一起,可以方便地看成是一个字(虽然这样也会产生很多重音),因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48年完全放弃了汉字;而大韩民国从1970年宣布停止在学校教授汉字,自1976年以后,使用汉字的人也愈来愈少。但近年又有恢复汉字的呼声。

泥人吃饺子——难言(咽)
泥人的肚腹——毫无心肝
泥人儿掉在河里——没人样了
泥人经不起风雨——本质太差
泥水沟里游泳——施展不开
泥水匠拜佛——心里明白
泥水匠的瓦刀——光图(涂)表面
泥水匠招手——要你(泥);要吐(土)
泥娃娃的嘴——总是笑呵呵的
泥娃娃遭雨淋——软瘫了
泥瓦匠出身——和稀泥
泥瓦匠砌墙——两面三刀
泥蒸的馒头——土腥味
泥做的菩萨——全靠贴金
你吃鸡鸭肉,我啃窝窝头——各人享各人福
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谁也不让谁
你卖门神我卖鬼——同行
你去南极我去北极——各走一端
你有秤杆我有砣——配得起你
你有骏马我有金鞍——配得起你
你做生意我教书——人各有志
逆水行船——不阻力;不进则退
年画上的鱼——中看不中吃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撵走狐狸住上狼——一伙比一伙凶
碾子磨——实(石)对实(石)
念完了经打和尚——没良心;有用是亲,无用是仇
娘不正经——热(爹)多
娘娘养侄女——两耽搁
鸟儿搬家——远走高飞
鸟见树不落——要飞了
鸟类吃食——不得不低头
鸟枪换炮——抖起来了
鸟字写成乌——还差一点
尿鳖子打酒——满不在乎(壶)
尿壶掉井里——吞吞吐吐
尿壶没底——下流
捏鼻子吃葱——忍气吞声(生)
捏鼻子吹螺号——忍气吞声
捏鼻子捂嘴巴——不闻不问
捏死手中鸟——轻而易举,容易得很
捏住鼻子过日子——不闻香臭
捏着鼻尖儿做梦——不成
捏着鼻子唱戏——闷腔
捏着拳头过日子——心里憋气
捏着一分钱能攥出汗来——会过日子
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牛吃赶车人——无法无天
牛打架——死顶
牛犊拉车——乱套
牛犊子扑蝴蝶——看着容易做着难
牛粪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牛给羊抵头——仗着脸上
牛角尖对牛角尖——对奸(尖)
牛角上挂稻草——轻巧
牛角上爬蚂蚁——不显眼
牛龛里的虫——硬钻
牛拉汽车——怪事一桩
牛栏里关猪——靠不住
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口的份儿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牛郎织女相会——一年一次
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牛皮袄子反穿——逗虱子走弯路
牛皮鼓,青铜锣——不打不响
牛皮鼓——声大肚子空
牛皮鼓湿水——不响
牛屁股缝里的牛蛇虫——又会钻空子,又会吸血
牛屁股后的苍蝇——一哄而散;盯(叮)上不放
牛屁股后面念祭文——说空话
牛身上拔根毛——不在乎;无伤大体
牛死日也落——祸不单行
牛蹄子两瓣——合不拢
牛蹄子上供——就显你角(脚)大
牛王爷不管驴的事——各管各的
牛眼看人——高瞧了你
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脓胞破了顶——烂透了
女儿国办婚事——难得有一回
女儿国招附马——一厢情愿
女鬼偷汉——死不要脸
女子走钢丝——胆大心细
偶像面前磕头——毕恭毕敬
藕丝炒黄豆芽——勾勾搭搭
爬竿比赛——看谁上得快
爬楼梯跌跤——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爬山虎的本领——会己结
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鹜远
拍大腿吓老虎——一点没用
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口
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拍拍屁股就走——不管了
排笔绘画——线条太粗
排队梳辫子——一个一个来
排骨烧豆腐——有硬有软
牌楼下躲雨——暂避一时
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
潘金莲敬酒——丑话说在前
盘山公路上开车——要善于转弯
判官办案——吓死人
判官演魔木——尽耍鬼把戏
盼望出太阳的姑娘——热情(晴)人
螃蟹教子——不定正道
螃蟹拉车——不走正道;使横劲
螃蟹娶亲——尽是王八
螃蟹吐沫——没完没了
胖大海掉进黄连水——苦水里泡大的
胖婆娘过窄门——门当(挡)户对
胖子穿小褂——不合身
抛球招亲——未必如意
跑步比赛——你追我赶
跑了虾公捉到鲤鱼——理更好
跑了羊修圈——防备后来
跑马使绊子——存心害人
泡泡糖粘住糯米饭——扯也扯不开
泡软了的豆子——不干脆
泡透的土墙——不久长
喷火器的脾气——张口就发火
盆子里摆鸡蛋——不数的几个
盆子里摆山水——假景
膨胀的皮球——一肚子气
捧着金碗当乞丐——高兴得发傻,何必求人
捧着金碗要饭吃——装穷叫苦
捧着泥鳅——耍滑头
披麻救火——自讨苦吃
披蓑衣救人——惹火(祸)上身
砒霜拌姜汁——毒辣
砒霜里浸辣椒——毒辣透顶
皮裤套皮裤——定有缘故
皮箩里洗虾公——一个也跑不了
皮球擦油——又圆又滑
皮球掉在油缸里——又圆又滑
皮球落水——浮在表面
皮球上戳了一刀——泄了气
皮球上磨刀——泄气
皮软骨头硬——表面和气
皮条打人——该收拾
皮娃娃砸狗——招你不当人
皮鞋打蜡——一时光
皮影戏——一牵就走
屁股底下安弹簧——一蹦老高
屁股上插针——越隐越深
屁股上持锯子——截断后路
屁股上打花脸——哪有人样
屁股上画眉眼——好大的面子
屁股坐在鸡蛋上——一塌糊涂
骗子赌钱——耍手腕
拼死吃河豚——一命搏一命
贫血病人——脸上无光
平地里起坟堆——无中生有
平光镜——八面光
屏风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
瓶口封蜡——滴水不漏
瓶子里的苍蝇——没有出路
泼妇搽粉——只图脸上好看
婆婆一个说了算——没公理
婆婆嘴吃西瓜——滴水不漏
婆媳吵架儿子劝——左右为难
迫击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迫击炮对机关枪——半晌回一句
破被子包珍珠——好的在里面
破表——没准儿
破茶壶掉进水里——几头进水
破大褂——没理(里)
破罐子——甩了
破夹袄上绣牡丹——图表面好看
破饺子——溜边了
破喇叭——别吹了
破梁做根烧火棍——大材小用
破麻袋装着烂套子——不是好货
破棉袄套绸衫——装面子
破皮球,烂轮胎——到处泄气
破皮球缝帽子——不成器(盛气)
破琵琶——不好谈(弹)
破网打鱼——瞎张罗
破网捞虾——落空
破屋门——老得用棍儿顶着
破蒸笼蒸馒头——浑身出气
剖腹藏珍珠——爱财不爱命
剖腹藏珠——要钱不要命
剖腹献肝胆——死尽忠心
剖开墨鱼肚——一付黑心肠
剖鱼得珠——喜出望外
菩萨的长虫——佛口蛇心
菩萨的胡须——人造的
菩萨的胡子——人安的
菩萨的心肠——软的
菩萨掉大河里——留(流)神
菩萨坐冷庙——孤苦伶仃
葡萄架下乘凉——舒适
葡萄汁充花露水——不是哪块香料
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
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
七擒孟获——叫他口服心服
七石缸里捞芝麻——费功夫
七仙女嫁董永——采取主动
齐桓公用董仲——不记前仇
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骑楼下躲雨——暂避一时
骑驴看唱本——看多少算多少
骑驴拿拐杖——多此一举
骑驴望着坐轿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骑马背包袱——全在马身上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骑马时间少,擦镫时间多——本末颠倒
骑毛驴不用赶——道熟
骑毛驴有用赶——道儿良好
骑牛找牛——老糊涂
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骑着骆驼吃包子——乐颠了馅儿
骑着骆驼赶的鸡——不识高低
棋盘里的老将——出不了格
棋盘上的士象——不离将
棋盘中的子儿——捻一下,动一步
旗杆顶上拉胡琴——唱高调儿
旗杆上的灯笼——高明
旗杆上挂地雷——空想(响)
乞丐吃醋——一副穷酸样
乞丐吃梅子——穷酸
乞丐打铃——穷得叮当响
乞丐的衣服——破绽多
乞丐过日子——全靠别人施舍
乞丐进发廊——没人理
乞丐扭秧歌——穷快活
乞丐说相声——耍贫嘴
乞丐跳舞——穷快活
乞丐养猪——没料儿
起重机吊灯草——不值一提
起重机吊鸡毛——不值一提,大材小用
气象大学毕业的——听见就是雨,见闪就是雷
汽车死了火——要人推
汽球上天——吹起来了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千斤顶干活——不怕压力大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张果老的驴 -- 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纸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纸糊的炉子 -- 过(锅)来就不行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涂)表面
泥菩萨身上长草 -- 慌(荒)了神
泥鳅打鼓 -- 乱谈(弹)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锯)
空中挂灯笼 -- 玄(悬)了
空梭子补网 -- 没法治(织)
空棺材出丧 -- 目(木)中无人
空蒸笼上锅台 -- 争(蒸)气
肩膀上放烘笼 -- 恼(脑)火
线板上的针 -- 憋(别)着
春天的果园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头 -- 专门找差(岔)儿
玻璃菩萨 -- 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红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庙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爷的马 -- 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 -- 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 -- 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 -- 胡(壶)来
草把作灯 -- 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 -- 发笑(酵)
草帽子当锣 -- 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 -- 留情(青)
荞麦皮打浆糊 -- 两不沾(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 -- 扯(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 -- 赃(脏)官
树小荫凉少 -- 照应(罩影)不到
树倒了 -- 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 -- 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 -- 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 -- 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 -- 犯(饭)不着
回答者: wyy1999wy - 童生 一级 11-10 21:21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张果老的驴 -- 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纸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纸糊的炉子 -- 过(锅)来就不行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涂)表面
泥菩萨身上长草 -- 慌(荒)了神
泥鳅打鼓 -- 乱谈(弹)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锯)
空中挂灯笼 -- 玄(悬)了
空梭子补网 -- 没法治(织)
空棺材出丧 -- 目(木)中无人
空蒸笼上锅台 -- 争(蒸)气
肩膀上放烘笼 -- 恼(脑)火
线板上的针 -- 憋(别)着
春天的果园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头 -- 专门找差(岔)儿
玻璃菩萨 -- 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红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庙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爷的马 -- 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 -- 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 -- 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 -- 胡(壶)来
草把作灯 -- 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 -- 发笑(酵)
草帽子当锣 -- 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 -- 留情(青)
荞麦皮打浆糊 -- 两不沾(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 -- 扯(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 -- 赃(脏)官
树小荫凉少 -- 照应(罩影)不到
树倒了 -- 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 -- 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 -- 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 -- 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 -- 犯(饭)不着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 -- 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张果老的驴 -- 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相关参考:

老师让我们搜集字谜,谐音歇后语和谐音字的笑话
1.矮子过河——安(淹)心 2.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3.熬尽了灯油——烧心(芯)4.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5.打架揪胡子--谦(牵)虚(须)6.大船载太阳--勉强度(渡)日 7.大粪池里游泳--...

谐音歇后语5个,字谜5个,谐音笑话一则(大约二十字),汉字的来历(大约六 ...
谐音歇后语: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精装茅台——好久(酒)字谜:1、非典,非典,携手清除(打一字) 答案:排 2、战乱...

有关谐音的歇后语和一些汉字的笑话
阿公吃黄连——苦也(爷)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矮子过河——安(淹)心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熬尽了灯油——烧心(芯)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八仙桌上摆夜壶--不是个(家)伙 白菜叶子炒大...

求一些谐音歇后语,和一些谐音笑话,和汉字的由来。快!!!
谐音笑话: 一个乡里看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讲话。”(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汉字谐音的歇后语、对联、古诗和关于汉字的谜语和笑...
2.谐音类歇后语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寿星弹琵琶 --...

谐音歇后语小笑话短句摘抄
谐音歇后语小笑话短句摘抄 1、猪八戒啃猪蹄——忘了自个儿姓名;自残骨肉 2、四字加马字——敢莫要骂 3、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4、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5、三仙姑得道——一人一个说法 6、孙悟空到南天门——慌了神 7...

谁知道20或20以上的谐音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快!!!
1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用大王八(...

谐音歇后语、谐音字谜、谐音笑话、谐音对联收集
1 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 笑话 对联 歇后语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

带有谐音的歇后语笑话
带有谐音的歇后语笑话一:癞蛤蟆不长毛 -- 天生那路种子 雷公躲进土地庙 -- 天知道地知道 雷婆找龙王谈心 -- 天涯海角觅知音 馆子里的筷子 -- 天天吃肉鱼,就是长不胖 和尚撞钟 -- 天天的事 叫化子争火门 -- ...

汉字谐音歇后语笑话(精选93句)
1、相关推荐 2、反穿皮袄——装佯 3、矮子过渡——安心 4、老公拍扇——凄凉 5、谐音汉字歇后语 6、小秃脱帽子——头明 7、汉字谐音歇后语笑话 8、狗咬碗橱——吃不开 9、王八中解元——规矩 10、生花生——非吵...

相关评论

  • 井怡4905: 谐音歇后语大全 -
    17593531126: 1、补锅匠栽筋斗———倒贴

  • 井怡4905: 收集谐音歇后语三则? -
    17593531126: 谐 音 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解 缙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

  • 井怡4905: 收集一些谐音歇后语 - 作业帮
    17593531126:[答案] 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象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