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课程教材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在实施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www.gaoxiao88.net
新一轮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和教材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1.增加必修课的分量,减少选修课的种类,调整选修科目设置结构。一是量的问题。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语文选修科目设置繁多,教材开发品种过多,占用课时过多,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国情和汉语文教育的传统与特点。二是结构问题。普通高中不仅承担向大学提供生源的任务,还有给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的任务。但现在所设置的语文选修科目与所编制的教材显然过于偏向升学者。课程研究专家认为,从内容上可把选修课分为学术性选修课、职业性选修课和趣味性选修课三类,这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当前语文选修课设置存在的不合理性。2.认真研究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目标、内涵和定位等问题,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看,这次高中语文课程设置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在课程目标层次上不清晰,过于模糊化,必修课目标分类是一种标准,选修课目标分类则是另一种标准;选修课五个系列的分类也不在同一逻辑层面上,缺少理论依据。这里可以看出,有些问题在改革之初缺乏充分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如到底应该怎样做才真正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建设中继承与创新、基础与发展的关系?这里包括初中与高中的衔接、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等问题。高中语文课程必修与选修的目标、内涵、定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更需要深入思考。3.教材的多套与多本不等于多样,应削减现行选修课教材的品种,大力培植精品教材,实现选修课教材的多样化。
自1986年国家提倡教材多样化以来,我国教材建设在良性竞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现了不少富有个性的语文教材。客观地说,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教材大多有它自己的特点。但是,虽然现在高中语文教材版本多了,却并没有真正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多套化与多本化并不等于多样化。现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大量重复建设,浪费现象严重,优秀资源无法实现共享。4.选修课教材编写不应过于依赖高等学校教授和研究机构专家,应继承和发扬教材编写队伍“三结合”的优良传统。新世纪语文教材建设中的编写队伍引人注目,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甚至文学创作界的人士也纷纷参与。几套高中课标必修课教材的主编几乎都是文学研究界的专家,七十多种选修课教材也大都由高校学者任主编,作家当主编也不乏其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民国时期语文课程教材建设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原因之一就是有众多专家学者的关心与参与:蔡元培、胡适、朱自清、叶圣陶、夏丏尊……
我国地理课堂教学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影响很深。改革开放20多年来,新的教学理论不断介绍、引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地理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教师中心型”的教学有向“学生中心”转移的趋势。但仔细观察,大多数地理课以及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地理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亟待改革的问题。

首先,许多地理教师的教学观还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其主要表现是:①科学知识的传授,应当与科学探索精神、科学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思想尚未得到确立。许多教师把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当作教学的基本宗旨,忽视地理思维训练与地理科学观念的培养与渗透,忽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②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或向导”,“教服从于学”的观念没有树立起来。教师满足于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结论,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误认为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③把做大量单调重复性的习题、试卷误认为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④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观念未得到确立。“建立以人为本的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实现教育人道化和教育个性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普遍趋势。”学生个性千差万别,要求教师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样化而不是同一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但许多地理课非常注重教学的程式化,第一环节如何,第二个步骤怎样,让学生被动适应这样单一的教学步骤与要求。教学中主要研究教材,而对学生研究不够,特别不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兴趣爱好、情感变化和意志倾向。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去从事学习活动、回答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到得出预定答案。这样的教学遏制了学生的灵感与个性的发展。
其次,地理课堂教学方法重演绎、轻归纳。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对中国与美国物理教育作过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比较:中国的教育太注重演绎而忽视归纳,即侧重从理论到实验;而美国的教育则是采取倒过来的方法,侧重从观察、实验到理论。演绎式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推导能力和重视理论的观念,但动手能力差,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而归纳式教学则鼓励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自己的独立探索获得结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许多科学家与教育家都极力倡导二者的有机结合。认为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是教学方法改革上一个有意义的突破。
但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的优越性与必要性,演绎教学依然是地理教学的主要模式。其表现是:①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很少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创造能力的“探究法”、“讨论法”;②很少鼓励学生选用观察、调查、查阅二手资料等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地理资料,从中获得知识,使能力得到发展,而是灌输现成答案,布置大量习题去强化学生的记忆;③很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质疑,习惯于让学生按教科书规定的答案去回答问题;④很少通过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地理学习兴趣培养未受到真正的重视。

一楼罗里吧嗦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四个字:宏观调控。

中国新课程改革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新课程开发中的困境:
课程开发是推行了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破旧立新,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编审与制定都提出很多耳目一新的课程开发理念。然而,经过近几年的研究论证和实践检验,这些课程开发理念暴露出不少问题,面临着多元性与确定性、理想性与操作性的两难困境。
1、新课程标准制定。新一轮课程改革借用很多西方最新的教育理论,对我国传统的课程体系给以严厉批判,力图创建与以往有根本不同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具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虽然包含知识、技能,却极力淡化知识在教材编制和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希望更多地加入主观、非理性因素。在教育理论界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话语:我国的课程概念应该走向“课程即体验”的动态课程观;课堂教学将从“人(教师)一人(学生)系统”转变为“人(学生)一应答性环境系统”;开放经验要求开放学科、开放课堂、开放学校,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打成一片。这些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教育观念使得课程标准词义模糊,没有明确指向,缺乏确定性,最终陷入种随意论说的境地。众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因此茫然失措,无法具体操作。
2、教材编审。教材编审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编审队伍良莠不齐、观念陈旧,编审队伍之间关系缺少协调;教科书设计理念、设计技术和评价尺度落后,教科书的内容未能与我国社会生活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国家统一编制的教材与地方自行了编制的教材,以及地方教材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教科书内容存在克隆现象;某些“权钱交易”的干扰导致此教科书编写者往往不去深究各自学科在整个课程架构中的定位和各个学习领域的特性,而是各自发挥,想当然地去解释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时间紧张,无暇顾及教材品质。其根源主要在于:(1)教科书制度存在审、评不分现象。在国家正式组织的教科书评价活动中,其组成人员有行政人员、教材专家、教科书的编制者与审定者,却没有教科书的直接使用者—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的可靠性、真实性与针对性存有疑问。(2)缺少公众参与,没能调动公众的智慧、热情和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搞好中小学教材的审定上作。(3)缺乏对审定(审查)委员会上作的问责和对通过审定后的教材的质量监管。
3、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设置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增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在课程的宏观结构上为尊重和满足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创造条件。不过,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制约着课程目标的达成。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推动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策略,这虽然可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外部诱因与动力,但也容易造成忽略学校资源条件以及教师意愿与能力的弊端,使校本课程开发仅仅沦为一种变革的口号,难以在学校扎根;其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具体到什么程度缺乏研究和统一认识,致使很多学校自行其是,有违课程开发的本来目标;另外,各学校实际情况不同,很多学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根本就不具备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
4、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被推崇得无以复加的课程理念,似乎它是包治现有教育弊病的灵丹妙药。诚然,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有其积极意义,可一旦这种课程观念置学校现实、学生特点和教育本质目标于不顾,而被过度滥用,就必然导致思路封闭、内容干瘪,以至混淆视听。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或学习策略,将它混同于课程,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混乱。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除此之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其他领域,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决不是这此零星活动的简单相加,它们需要以某种模式有机地整合起来,达到课程实施效果的最优化。而现实情况却是,学校常常无意或者有意地把各种校外课外活动、兴趣活动小组及学生团队活动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在许多校长和教师看来,只要是学科课程与课堂之外的活动,都是综合实践活动。如此一来,综合实践活动就有可能成为随意的、可有可无的“活动”。

1、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课程改革中最难实现的变革是教学实践的变革和教学思想的变革,而任何一项新的课程计划成功与否,教师是一个关键。在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几组“矛盾”值得我们关注:新课程自由空间变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较小的矛盾;新课程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程时间固定性的矛盾;新课程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知识不扎实之间的矛盾;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


2、考试改革的滞后


  考试作为一种导向,一个指挥棒,对于课程改革已经构成一个巨大的羁绊与束缚,成为制约新课程发展的一个瓶颈。只要国家的中考、高考仍然保持原来的取向,学校、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当前,要促进课程改革,国家急需出台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考试政策,进行考试改革。


3、课程资源的不足


  有关课程实验调查表明,作为课程实施最基本保障的课程资源严重缺乏。如“在您认为在本校实施新课程的不利条件”的回答中,有78.3%的教师选择“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不能满足需求”;“在您觉得使用新教材的难点在于”的回答中,有93%的教师选择“缺乏课程资源”。而造成课程资源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两个突出的原因:第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第二,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的动力与意识。

相关参考:

试分析新课程改革推进困难,主要原因有哪些
然而,尽管激进改革方式对于当前新课改诸多问题具有一种根源性关系,然而真正应该为问题产生承担主要责任的,与其说是激进改革方式,不如说是支配或是选择这种改革方式背后的某些带有根本性的主导改革的改革观念。进一步剖析新课程改革遭遇困境的主要根源,就在于指导课改实践的观念原则中存在着一种“突变论”...

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显示出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调研中收集到的意见,内容十分广泛,比较集中的主要有: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定位、基本特点和课程建设基本理念的问题;关于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目标的问题;关于语文课程具体内容的问题;关于课程实施建议的可操作性问题;关于课程标准体例和语言表述的问题;等等。修订过程中,针对在调研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全国教育工作...

当前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在课改实验中,评价体系的改革是重头戏,它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评价,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保证,评价带给我们改革中的得失,能及时地把我们的实验效果反馈给我们。给我们的改革指引方向,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以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能很好的走下去。小学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评价应当以激励学生...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违反“以人为本”的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会发现很多违反 以人为本的现象:现象之一:以教材为本。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教材,总认为...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材弊端
إ第一,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第二,改革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多样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

教育改革发展中有哪些重大现实问题
一、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区域、城乡、校际、人群、结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平衡,观念先导、公平推进、内涵发展、制度保障、社会服务、国际参与的不充分等;二、是教育的工具性外部特征明显,如过于看重分数、证书、升学、就业等个人显性外在要素和规模,奖牌、等级、升格等学校粗放型的外延...

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显示出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这很重要,但教师的学养也很重要,课堂上有许多问题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而造成的。此外,社会转型期的各种思潮,浮躁的社会风气,舆论的炒作,也不时地影响甚至干扰课程改革的实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大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和教师水平相对薄弱,也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若干问题辨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但就目前一线教师课程实施的现状而言,还存在着对于新课程理念误读或理解上的偏颇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和解决,将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及进程。为此,笔者在此就以下几个问题加以辨正。 问题一:自主学习是否意味着一切迁就学生? 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出...

新课改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新课改问题 我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

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现状及发展
这是值得深思、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令人庆幸的是,教育部党组、部领导同志采取了种种措施,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专业队、国家队的力量。详见《课程教材改革之路》一书有关资料,课程教材研究所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多样化,并不应排斥由国家规划、国家组织力量编写的示范性教材。示范性教材的编者,可以是...

相关评论

  • 鱼翰4010: 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现状及发展 -
    17289296780: 很差很差.....差得不能再差了 其一,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定制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产物,是同我国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别是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能因为现在实行了审定制,就对过去的国定制以及在国定制条件下编辑出版的部编教材、统编教材、通用教材加以非议.对中小学教材国定制的利弊得失,应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对中小学教材要打破垄断这种说法要具体分析、正确理解.a

  • 鱼翰4010: 运用教育学的知识,回答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形势怎样 -
    17289296780: 教育改革主要面临的问题:基础教育薄弱;城乡、地区、校际办学条件差距过大;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前教育饿技术教育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统得过死,学校缺乏活力;高等学校定位模糊,层次之间,科系...

  • 鱼翰4010: 总结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所体现的特点 -
    17289296780: 1.彰显人文性. 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关注他们的经验世界,关注知、情、意三者的统一,较集中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尤其关注语文学习各内容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系.教材各内容要素实际构成了模块结构,使知识、技能、情感...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