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逸闻趣事 关于诗歌的逸闻趣事

   www.gaoxiao88.net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白锽以文章传名于世。他五六岁时便学做诗,十几岁时在家乡已很有名气。

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白居易虽然诗才过人,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父亲又只是一个州县小吏,所以在长安只算一个无名小卒。白居易也早已听说顾况的大名,于是使拿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谒顾况。

顾况的门人把白居易领入府中,他呈上自己的诗作。顾况一见白居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接过诗集一看署名“白居易”,便取笑说:

“长安的什么东西都贵,想居住在长安可是不容易哟!”

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不发。

顾况掀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于是又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

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尤其他那首被顾况赞叹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是千古传诵,全诗是这样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诗中的名句,诗句通俗浅显,但含蕴极为深刻,给全诗增添了活力,使之如古原春草一样,生命不衰,成为千古绝唱。

白居易简介

【生平简介】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主要作品】

白居易的奇闻趣事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年幼时聪明智慧无人能比,胸怀十分开阔豪放。他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曾经在袖里藏着一篇文章,去京城投靠担任著作郎的吴人顾况。顾况很能写文章,却生性漂浮轻薄,后辈们写的文章,没有几篇能符合他的心意的。他看了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到门口迎接白居易,用非常隆重的礼节对待他,并且说:“我认为那好文章到我这里就要绝迹了,哪里想得到会得到你这样的人才呢!” 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凭着进士的名分去应试,礼部侍郎高郢把他提升到甲科,吏部也判他入围,授予他秘书省校书郎的职务。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皇帝用策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白居易参加的是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这一科,他的策试成绩进入第四等,被授予盩厔县慰、集贤校理的官职。
白居易的文章用辞富丽堂皇,对诗歌尤其精通。从他担任秘书省校对的官员起,到他被派往京郊地区为官止,他写的诗歌有几十到上百篇,在诗歌中都包含着讽刺的意思,针砭时政的弊端,弥补政治的缺憾。当时的读书人普遍称道它,而且往往会流传到皇宫里面去。当时的章武皇帝采纳不同的政见,想把国家治理好,渴望听到指责时政的言论,章武二年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翰林做大学士。三年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从此以后,每碰到喜欢诗文的人,都不按常规来提拔。想凭他生平所积聚的才学,来报答皇上的再造之恩。
有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献丝织品,替魏徵的子孙买房。白居易进谏言说:“魏徵是陛下先朝的宰相,唐太宗曾经赐给他盖房子的材料,使他建成正规的房子,这房子的规模与装潢与各家各户的宅院尤其不同。他的子孙自己贴进去的钱并不多,现在还要宫里出钱为他们买房,却给了李师道巴结魏家的机会,事情实际上并不恰当。” 宪宗皇帝深切得感受到白居易说得对。
皇上又想授予河东王锷平章的职务,白居易又进谏说:“宰相是陛下重要的辅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担当此重任。王锷这个人大肆盘剥老百姓的财物,用它们来散布自己的恩泽,不能让天下的人认为陛下是得到了王锷进贡的财物,而给了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对朝廷是非常不利的。”皇上于是取消了这个念头。
王承宗抗拒皇命,皇上派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想讨伐王承宗,谏官中上表章反对此事的十个中有七八个。白居易和皇上当面谈论这件事,感情和用词都恳切到了极点。不久他又上书请求停止对河北的王承宗用兵,总共几千几百字,都是从一般人口中难以说出的,皇上大部分都接受了。只是对白居易迫切地反对派承璀出兵这件事,皇上很不高兴,他对大臣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提拔了他,把名声和地位都给了他,现在却对我这般无礼,我实在难以忍受。” 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躲避死亡和杀头的风险,事情不分大小,一定要说,是为了报答陛下对他的尽力提拔罢了,并不是信口开河。陛下想要打开冒死说真话的言路,就不应该阻止白居易发言。”皇上说:“你讲的话是对的。”从此以后,只要是白居易提出的意见,大多被皇上采纳。

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总之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他的才华超人有关。 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是自杀,无从查考,总归是怀着一腔愁愤离开人世的。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对此事,《唐摭言》所记最详。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唐摭言》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王勃《滕王阁序》,确实为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新唐书》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一生心系唐朝东都洛阳。他为官时多次赴洛游览,晚年更是退隐洛阳达十八年之久,直到老死洛阳履道里,葬于龙门香山寺。现在白氏子孙多居于洛阳,白居易那些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洛阳人更是耳熟能详。 一、长安米贵 白居易自幼勤于读书,学习刻苦,他学习不仅时间抓得紧,而且功夫下得深。据说,白居易念书念得多,连嘴唇的皮都磨破了,生了很多的口疮,但是他并不因此中断。他写字写得多,连手臂上也磨起了一层很厚的老茧。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白居易很早就成名于世。 白居易十五岁那年,到长安游学,按照当时的惯例,他带着自己的文稿到著名学者顾况的府上拜访求教。顾况是名冠天下的学者,他见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后生前来拜访,未免有轻视之心。当他看到白居易文稿上的名字时,对着眼前的少年,看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京城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啊!”但顾况毕竟是个学者,他还是认真阅读了白居易的文稿。当顾况看到开篇第一首诗歌《芳草》时,不由肃然,他信口读出声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将白居易呈上的文稿看完,不由赞叹道:“我以前认为现在没有大手笔来继承前世的大家,今天看来,我是错了。刚才,我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这句戏言是一语双关,认为你在长安站住脚并不容易。看来应该改一下了。”顾况停了一下说:“长安虽然米贵,但你居之甚易!” 白居易得到名士顾况的称赞以后,名声大震。他很快步入仕途并有了一番作为。 二、退居洛阳 在官场沉浮三十年后,白居易终于萌生退隐之意。在他52岁那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不想去长安,打算退隐洛阳。他筹钱在东都洛阳履道里,买下一所官僚的旧宅,实现了他“但道我庐心便足”的夙愿。 传说,白居易的宅第占地约17亩,其中水面占五分之一,竹占九分之一,屋占三分之一。宅中有两片天竺石,一对华亭鹤,宅中有一园,名叫“大宇寺园”,园内有一池,植竹千余竿。但宅第刚收拾好,朝廷又诏令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 之后数年,虽间或归洛,与朋友交游,但都时日不多。直到58岁那年,白居易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他感慨以歌:“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从此,一直在洛阳居住达十八年,直至病死。 三、开八节滩 白居易退居洛阳的时候,龙门伊阙的河道比较危险,河床不平,时不时有“剑棱”怪石突出水面,有堆积的卵石阻碍水道。来往船筏常触石遇险。人称此地为“八节滩”。 白居易常到龙门香山寺,坐禅听经,自号“香山居士”。他时常见到船公下水推船过滩的事情。特别是寒冬时,刺骨的顺河风吹着,船夫们赤脚踏碎薄冰,抖着身子弓腰推船前行。诗人为此难过得落下泪来。有时甚至彻夜难眠,听着船夫们饥寒交加的哀叹声发呆。他想:一定要修好这条水路,为百姓们解除忧苦。 唐武宗会昌四年,已经73岁的白居易碰到朋友悲智僧,说到修水路事,三人志同道合,便携手实施计划。他俩走乡串户,四方游说,劝有钱的人家出资,劝贫穷的人家出力。筹集的经费不足,白居易不仅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还忍痛变卖了自己心爱的皮袄,卖掉了为朋友元稹写墓志铭时元家赠送的银鞍玉带。 八节滩终于修通了,船筏可以畅通无阻。诗人高兴得意气风发,“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欢喜偈》)”他还挥笔写下《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其中一首道: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伊阙险阻变坦途,穷船工世世代代不忘诗人的恩德。在现今的龙门大桥未修以前,河西岸的白姓人过河到琵琶峰为诗人上坟时,只要说声是诗人的后代,船工马上会笑颜迎送,免收船费。 四、香山九老 传说,香山居士白居易晚年70岁以后在洛阳来往最多的老朋友有六位,他们是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等六位老人,年龄均已超过70岁。加上白居易共七位老人。他们多次在白居易的府第和龙门香山寺聚会,宴饮赋诗,欢度晚年。因此,他们自称“七老会”,成为当时东都洛阳最有影响的先贤集会,白居易曾专门写文记述。他在诗序中写道:“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余亦次焉。偶于弊居,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甚欢。静而思之,此会稀有。因此成诗记之,传好事者。” 后来,学识渊博、德高望众的僧人如满和当时已经136岁的诗人李元爽也加入了七老会,成为九老。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很低,九个古稀以上的老人经常聚到一起,而且既有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又有世人景仰的的百岁高僧,更有洛阳有史以来最长寿的老人,因此,他们的聚会更加有传奇色彩,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们为“香山九老”。他们饮酒赋诗,成为洛阳的佳话。白居易的朋友,曾为他们的聚会画了一张“香山九老图”。 千百年来,“香山九老”的聚会,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五、墓临绝地 白居易不幸于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病逝。临终前,他遗嘱葬于龙门香山寺高僧如满和尚的墓侧,永与洛阻龙门山水为伴。家人遵遗嘱,将他葬香山琵琶峰。传说当时凡来洛阳经过龙门的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远至日本、朝鲜的使者,近到洛阳居民,都要到白居易的墓前洒酒颂诗,以示怀念。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是白居易的读者。 到过香山的人,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白居易墓临绝地。 传说白居易在长期的官场坎坷中,日益认识到官场的黑暗。到了晚年,诗人冷淡仕途,寄情于山水。从局外冷眼相观,更认识到宦海的险恶。因此,他对仕途彻底失望了。而且,他还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尘,去官场空耗生命。于是,诗人交待自己的后代:从今后,要代代相传,不要再出去做官。他还研究了风水,看到琵琶峰前面陡峭,下临阔水,是块绝地,是选墓址的忌讳之处,就故意舍弃北邙那块葬人的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这前临绝地的琵琶峰巅,以断了自家的官气。

相关参考:

白居易的逸闻趣事有哪些?
”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于是又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x0d\\x0a\\x0d\\x0a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尤其他那首被顾况赞叹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是千古传诵,

白居易的逸闻趣事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小型官僚家庭,其祖父白锽以文学成就著称。他在五六岁时便开始创作诗歌,到了十几岁在家乡已经颇有名气。当时,十六岁的白居易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顾况是长安的一位著名文人,许多人纷纷向他求教。尽管白居易诗才横溢,但因为他的作品未广为传播,且其父亲只是一名州县小官,所以在...

高一世说新语读书心得
直到本年暑假我才把《世说新语》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招引。《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白话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掌管编写的是一部纪录魏国风流的故事集,其内容首要触及汉末至东晋时期士族阶层的逸闻趣事。《世说新语》所记载的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却反常丰厚,对后世的笔记...

刘禹锡的生平简介、经历和趣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

唐伐大诗人白居易在什么地点里发生的趣事?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白锽以文章传名于世。他五六岁时便学做诗,十几岁时在家乡已很有名气。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白居易虽然诗才过人,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父亲又只是一个州县小吏,所以在长安只...

白居易的逸闻趣事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白锽以文章传名于世。他五六岁时便学做诗,十几岁时在家乡已很有名气。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白居易虽然诗才过人,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父亲又只是一个州县小吏,所以在长安只算一个无名小...

诗人的趣事
”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于是又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尤其他那首被顾况赞叹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是千古传诵,全诗是这样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

相关评论

  • 蓬侄5778: 白居易的逸闻趣事?最多200字!一 -
    13818544743: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哇,好!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难事!快请进!快请进!” 看到写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兴的与他谈起作诗来,不知不觉的就谈到了天黑!这一年白居易才16岁. 从此这个会写诗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长安城传开了.

  • 蓬侄5778: 白居易 生平轶事?如题详细生平轶事~!好的追加谢 - 作业帮
    13818544743:[答案]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 白居易画像[2],十八年,与元稹同举...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