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课程与教学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发言稿

   www.gaoxiao88.net
一、我国当前课程实施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课程实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比较重视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和试验教材的编写,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接纳实施的程度如何,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每一次重大的课程改革,教育部要大量投资于课程的规划、设计和评价,以求形成完美的课程计划,但对于新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对策和具体的措施则考虑得很少。对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动态性、人文性和困难性考虑不够。课程实施并非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包括新课程的实施、家庭教育的影响、社会的影响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而且,课程实施所带来的结果也不只局限于学习,还包括其它结果,有个人的、制度的、革新方案本身的,如学校改革的“气候”、学校组织的改变、实施者的观念、知识和技能的转变和提高等等。因此,课程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性决定它的动态本质,课程实施不可能按课程计划原封不动地执行。因为任何课程计划都不可能是适合一切教学情境和一切学生的。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作出相应的调适和创造是必要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它要求实施者能把握新课程被引进的情境的性质,包括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学校组织内部的结构和文化气氛,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完成课程计划,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那种认为“只要设计好课程,课程实施是相对容易的事情”的观念,认真对待课程的实施问题,采取正确的实施策略。
2、课程实施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集权式的课程管理体制,教育改革一贯是教育部来发动的,政府在作出决定后,通过行政手段来上传下达,教育行政部门注重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阐述,以达到贯穿改革的目的,似乎形成这样一种认识,通过政府的发动,地方和教师就能自然予以配合。相应地,全国使用统一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千人一面”、“万人一书”,课程改革总是以政府的意志为依据,由少数专家特别是学科专家来制定新课程计划,学校、教师缺乏开发、实施课程的自主权,教师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即课程实施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所以我国的课程实施策略长期以来是单一的,是发生在国家水平的从上至下的策略。政府和课程理论界对课程实施过程所作的研究较少,因而能给教育方针制定者提供参考信息也很少。政府与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沟通不够,导致把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排斥在改革以外。自上而下的模式不利于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发展。
3、课程实施缺乏主体意识
我国中小学现行的评价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形式上逐步多样化,但以中考或高考为指挥棒的考试制度仍然对学校教育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有的学校仍然对学生搞注入式、题海战术,各种各样的模拟考试、大考、中考、小考、测验[4]。以考试为导向的评价观抹杀了课程变革的直接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实施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校长。研究者们早已指出,教师的力量是导致成功实施课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多数中小学教师仍是课程知识的接受者,其作用主要是传递既定课程,而不是主动进行课程设计,灵活、自由地实施课程。课程实施过程不是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这是课程实施缺乏主体意识的表现。课程实施实质是教师“观念”和“知识”的重构过程,如果教师将课程仅仅理解为课本,照本宣科,课程实施水平必然不高。由于课程实施缺乏主体意识,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难于灵活地作出调整、改变与适应,更谈不上创造经验。
4、传统的教学论思想占主导地位,课程实施的策略依然是忠实取向
我国解放后,1950年至1978年我国的教学论以引进前苏联凯洛夫为代表的教学思想体系为主,同时也不乏当代教学论的初步探索[5],可以说80年代以前,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几乎是唯一的直接影响我国的外国教学理论,1978年以后,在全面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中国教学论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以凯洛夫为代表的思想体系仍是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重视传统的三中心,即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重视集体指导而忽视个别指导,强调教师讲授而忽视交流和对话、体验和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少,这些做法除在我国少数学校或少数教师有所改变外,在我国的多数中小学上述问题普遍存在。
由于受凯洛夫教学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教育界通常认为传授知识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课程要以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学生掌握了双基,也就等于发展了智力。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中,仍把传授知识当作重要的任务。相应地,课程实施时采取的是教师主导的忠实取向的策略,教师的主导地位将课程实施引向了原封不动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相互调适及创造性少。
针对这种弊端,《纲要》中指出要“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班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笔者认为,《纲要》的提法反映了我国课程改革现实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课程实施对策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问题没有作出详细的说明。课程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许多教育革新的失败,主要的原因不在于革新计划的科学与否,而在于实施,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使课程实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课程实施政策的指导
我国目前正处于课程转型时期,在课程管理体制上,从中央一统型向三级分权型转化。在课程结构上,从一统的课程结构向多样化的,有弹性的课程结构转化。在整个课程研制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文件课程研究、实施中的课程的研究,更强调对课程实施政策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政策指导仍具有重要意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课程实施政策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实施政策会推进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
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课程实施政策时,要考虑到如下因素:课程实施除了忠实观以外,容许相互调适观存在,即地方、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改革大前提下,能自由调整以适应个性化需要;加强地方政府对学校课程改革的支持,保证对课程实施的经费和人力投入;推行教师聘用制和校长聘用制;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对实施过程的指导与反馈等等。
(二)实现“从内容到经验”的转换
如前所述,我国的各科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系统知识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静听,知识成了外在于学生主体的客体,是由教师灌输进去的内容。这样一方面学生不愿学,教师也对学生这种厌学情绪也无可奈何。实际上,我国的教学论依然遵循了哲学的认识论,教学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种教学认识论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其预设的前提是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这是一种现代的知识观,该种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对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反映,不代表任何个体和集团的利益,是可以为所有人造福的,是人类的公共财富,因此在价值上是中立的。但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就是说,知识并不是价值无涉的,也不是客观的,它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主观反映。[6]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学习者与教学环境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个人经验。课程不是先行于学生,外在于学生的知识体系,而是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融为一体的,两者合二为一。课程与学习者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人、占有者和参与者。只有学生以某种形式与知识发生了相互作用,课程才真正存在,知识成为课程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参与[7]。这就要求教学必须建构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教育心理学认为,有效的学习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1)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有意义的,经过组织的信息;(2)原有的知识技能,贮存于长时记忆的原有知识、技能是新的学习的重要内部条件。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根据统觉论,认为新知识必须融汇于原有的统觉内,新知识才能习得。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都十分强调原有知识在新的学习中的关键作用。(3)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有了适当的外部条件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如果学生不进行主动加工,新的学习仍然不能发生[8]。
在课程实施中必须从过去的以内容传授为主的教学转化为对话式、启发式的教学,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经过认真的组织,以适合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将外在于学生的知识变成学生的一种个人知识,成为学生的一种个人体验。这是我国课程实施中必须加以明确的问题
(三)强调课程实施主体的价值
课程实施中,师生双方参与课程的发展是课程实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奥利瓦教授,曾精辟地指出:“正像课程专家先在我们称之为课程----教学连续统一体中的课程领域起作用,继而在教学领域起作用一样,教师先在教学领域起作用,继而在课程领域起作用” [9]。课程研制过程不仅涉及课程的行政工作者、决策者、课程、教材编制者,同时也涉及具体实施该课程计划的教师,在任何一项课程变革计划开始实施之前,教师要接受有关指导,咨询、甚至参与课程的开发。如果教师拒绝学习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就失去了前提。教师在课程实施和评价阶段,教师是直接参与者。有研究报告指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可使教师更好地实施其参与发展的课程 [10]。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熟悉新教材,理解改革的思路,这也是课程实施得以成功的一个因素。因此,在美国十分重视对教师参与开发、设计与实施课程计划,并将教师的培训工看作是一个重要手段,认为这是一个学校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
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没有学生的参与,整个课程实施无法如期完成,学生对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不予配合,课程实施也将背离初衷。课程实施最终是要形成学生个体的“经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当事人,他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期望,教学过程是师生协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课程的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选择班级活动和学习内容中具有积极的作用[11]。这就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的学习,如果学生被动地应付,课程实施将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以学生为本,使符合教的课程创造性地改造成符合学生学的课程。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学生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师也可向学生习。
(四)加强沟通与对话,协调各方面影响
课程实施是一个整体行动,单靠教师执行课程方案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加强教育行政领导与校长、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达成对课程方案的一致理解,形成改革的共识,课程实施才能有效开展。因为任何课程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以前的做法的一种扬弃的过程。不改变校长、教师以及学生的观念,课程实施不能落到实处。任何变化,不但要经历发起、动员、采用,到实施的阶段,还必须制度化,持续化,整合成为学校的常规[12]。课程实施要制度化,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学校的文化传统,也可能是校外的,也可能是教育行政上、教师或学生方面的,等等。这就要求校长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统筹作用,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直接课程实施,如果校长对课程改革表示支持,并给予关注与鼓励,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困难,课程改革将能有效地进行。反之,则不利于课程改革。
(五)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
课程实施靠教师来操作,学校是否具备的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关键是学校有一个共同合作的文化环境。校长、教导主任、学科负责人、任课教师是否达成共识,将影响课程实施的运作和结果。教师文化对课程实施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人对教师文化作过深入的分析,认为教师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文化:(1)个人主义文化,奉行独立成功观和不干涉主义。对于自己,教师通常孤立地从经验中学习,把求助于他人视为无能;(2)派别主义,表现为派别内的紧密联系和派别间的漠不关心、以至竞争对抗,课程分科、年级制度,以及校长的专制等都是滋长派别主义的温床;(3)人为合作文化,是一系列正规的、特定的官僚程序的产物,它可以作为自然合作文化的前奏,但是本身具有许多局限性;(4)自然合作文化则是教师自发、自愿的产物[13]。
因此,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听课、协同备课,召开教研会,都有利于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六)重视资源建设
受传统的“课程即教学内容”课程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过于重视教科书,重视课程知识传递,课程发展以“一纲一本”为主,偏重于书本,视课本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课程资源,学习局限于书本。这种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地学习与发展。随着课程教材制度的改革,出现“多纲多本”的教材开发制度,这为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最起码条件和支持。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 [14]。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校内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在课程实施中占据主要地位,校外的课程资源更多地处于一种辅助地位,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的建议,“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要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15]。在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教材不是课程资源的唯一来源,学校的教师、实验室、专用教室、图书馆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任何一项课程改革要得以实施,必须有相应的课程资源的保证,否则课程实施将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

我觉得过于注重应试

当前大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课堂教学任务认识不足。其主要表现是:育人功能被淡化。目前知识本位仍然在大学课堂里具有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由此派生出当代大学课堂以教书为中心任务,而将育人抛到一边,教书与育人严重割裂。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大学生肩负社会发展的重任,其品德发展状况,不仅影响自身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未来。
(二)课堂教学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不够明确。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教师并没有完全理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对课堂的主导作用,而对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却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缺少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像张楚廷所说“中国大学普遍的沉闷状态是令人忧郁的,课堂本是一个应激起大脑风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静的令人可怕。” [1]这很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大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缺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客观知识和考试重点内容的传授上。也正如丘成桐教授所说:“大学课堂只围绕考试来进行教学,学生只围绕考试来进行学习,这实在是太浅了。” [2]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是格格不入的。
(三)考试制度不完善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现在大学里的考试一般以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学生记的笔记为考试内容,或者采用论文的形式。使学生有机可乘,没有去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其他同学的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甚至比上课认真记笔记的同学考的分数还要高,特别对文科类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存在。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注重听讲,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逃课现象,极大地挫伤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抓好教学过程和质量的检测
按照激励性、全面性、客观性、导向性原则,对教师考核方案作进一步修改。目的就是通过教师考核这一杠杆进一步强化大家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到年终考核中,平常考核、阶段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定量考核相结合,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合作单干不一样。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毕业年级教学效果的核算和实施学业积分的问题。毕业年级教学效果占55分,主要考核中考目标完成情况、前75%学生平均分和广饶一中统招分这一有效总分下的各学科有效分所占班级学生的比率三个指标,其中非常突出了“升学人数和目标数”这一核心问题,并且对完成目标的奖励和超额完成目标的奖励非常明确,不能完成目标也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对一些单项成绩突出和优秀的实行了一票优秀的奖励政策。关于学业积分实施问题,就是将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继续教育、科研成果等教学能力30分均纳入日常教学的常规学业积分管理,年终按照每个人最后学业积分来核定教学能力积分(文件另发)。目的就是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平常的个人教育教学活动均纳入学业积分管理,多干活、多承担责任、多出成果,学业积分就多,最后教学能力分就高。关于教学效果的评定,学校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有些赋分办法还没有最终确定,待确定初步方案后再提供给全体教职工讨论。毕业年级,学校将于有关企业单位共同协商成立奖励基金,按照中考目标的要求,制定中考奖励方案,加大奖励的力度。
(二) 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建设
本学年将依托“教师学业积分实施方案”的推行,加大对教学流程监控的力度,切实抓好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备课和作业批改,各级部要采取周抽查、月检查措施,及时了解、掌控每个教师的状况;上课,教学处要按照“教师课堂教学六条”的要求,坚持定期检查,及时公示检查情况,督促大家规范上课。特别强调的是:在备课环节上全体教师必须做到。(1)坚持五个研究:研究课程标准;研究考纲;研究教材教参;研究教情学情;研究教法学法。(2)做到八个精心:即精心积累备课资料;精心制订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精心编写达标训练;精心研究学法指导。(3)狠抓集体备课,各备课组要把集体备课作为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把集体备课的重点放在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把握上,放在对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上,放在对例题、习题、作业和检测的设计上。(4)在上学年推行“导学案”和“教学流程”的基础上,提倡使用教学案一体化,加强校本化教学案的研制并做好传承工作,使有效的教学资源共享。为便于保存和使用,教学流程要在教案本上撰写,导学案要装订保存。在上课环节上做到:教学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要发展整体素质;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教学关系要民主互助合作;教学方法要启发内化转化;教学语言要生动精练;教学环境要和谐愉悦共鸣。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在五个字上下功夫。一是突出“实”字,课堂内容要实在。二是突出“巧”字,对教学内容要巧设计、巧安排,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力求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三是突出“精”字,训练的量要适度,质要提升,效要当先。四是突出“活”字,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处理好记忆—理解—运用三者间的关系,灵活地将问题教给学生,从知识到问题,从问题到方法,再从方法到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点拨到位,激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让学生的思维和感觉器官和谐运动,气氛活跃,充满活力,师生互动,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五是“新”字。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创新的思维处理“知识—能力—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五个方面,把知识教学、方法点拨、能力训练、情操陶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的多功能的教学效应。在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上要做到:加强针对性,使编选的习题(包括课堂例题、训练题、课后作业题、单元测试题)能真正使学生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以及技巧,并达到启发思维、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即时性,把握训练的密度和梯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及时训练。落实批改矫正措施,有布置、有批改、有检查、有矫正,坚决杜绝不管什么作业都由学生代替老师检查和批改现象发生。 在教师相互听课环节,除了正常学校和各年级开展的听评课活动外,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要沉到课堂中,试行推门听课,并且确认最少听课下限,教研室负责每月统计汇总公示。对各类人员推门听课要求下限是,校长每周2节,每学期30节;业务校长每周4节,每学期60节;中层干部,语数外任教1个班,其他学科任教4个班以下的,每周听课3节,每学期45节,其他每周听课2节,每学期30节。
(三)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自主互助式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自学能力,是被很多学校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但我们却有很多老师对此一直抱有怀疑态度,抱着固有观念不放,对我校提出并推行的“自主合作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意见理解不到位、落实不得力,说是一套、做是一套,教师占据课堂,不放心、不放手,课堂教学已不适应新课标、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改革的力度和效果已远远落后于某些乡镇学校。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和正确的认识。
新学年,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要继续深化“自主合作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推行教案学案一体化 ,贯彻三个必须,精心打造高效课堂。“三个必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课时间必须控制在20分钟左右、必须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必须有训练的时间。“三个必须”的提出针对的是课堂“讲、学、练”等关键环节和行为,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发生根本的转变。落实“三个必须”就是在“导学精讲勤练”上下功夫。导学----就是指导、引导。对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怎样检测。并且时刻要注意方法和学法指导,学生学会了方法积累,自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精讲-----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真正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如何讲上面。一节课我们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高效。那种老师讲得多、板书多,学生机械记笔记、机械回答问题的“满堂灌”,或者懂得要问,不懂得要问的“满堂问”都不是高效课堂的做法。精讲就是要求老师学会大胆学会和敢于舍弃,设计好情景问题,学生思考概括,教师提炼升华。勤练----不仅是指当堂练习,也包括课后的及时巩固提高复习。做好这一环节关键是精选和精讲练习,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三个必须”的落实要结合学科特点、学段特点、课型特点灵活加以应用,不能机械呆板,生搬硬套,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落实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一些问题,如精讲不等于少讲,自主不等于自由,训练不等于做题。“三个必须”的落实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达标的前提。
(四)进一步消除教学薄弱环节
一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堂课能否高效。不论做什么事,管不住学生事倍功半;只管讲不管学生听不听、学不学事倍功半。所谓组织教学能力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课前的编写教案的能力,即把一堂课如何开头,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讲解新课,怎样提问等等都要写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施教的能力,也就是把备课过程中所拟定的教学计划付诸实施。同样的一堂课,有的老师上起来游刃有余,生动活泼,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教学效果上乘。有的老师从头讲到尾,老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教学效果很难保证。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关键之一就是看教师能否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在讲解中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启发因素”,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教的活,学生学习就有乐趣,就会学得主动,学而不倦。课堂上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也是对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一项检验。对偶发事件注意因势利导,效果更佳。对有些学生在课堂不遵守纪律,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课堂管理的能力,组织好教学全过程,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尊师爱生,而其主导方面是爱生。教师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信任,生活上关心、体贴,思想上耐心教育,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赞赏和表扬,常使学生激动不已,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甚至可以影响他的一生。可见,教师不但要有组织教学能力,还要重视育人效果。
二是作业批改和单元测试。作业和单元测试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保障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没有作业和及时的单元测试,就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谁重视了作业和单元测试,谁就把握了提高成绩的先机。而我们的实际是重视对作业量的布置,不重视作业质的研究;重视作业面的要求,不重视作业针对性的研究;布置作业多,批改作业少;学生自批互批作业多,教师批改作业少,学生自我矫正少;日常单元测试得少,不重视讲评,过关率低,二次达标和及时矫正不到位等。面对这种情况,全体教师要深刻反思,高度重视,按照各学科教学常规的要求切实抓好作业批改和单元测试,各级部和教学处要把对作业批改和单元测试的检查当作常规检查的重点来抓,保证每周都有抽查,每月都有总结,教学处至少每两周向全体教师通报一次检查结果,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当前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孩子终身学习发展的要求。我们的学生总的说来依赖性比较强,老师要求多少就做多少,甚至还打折,老师没有要求学生就无所适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深刻反思我们的教学,从老师角度来改进教学方式,就要解决教师“一言堂”的问题,必须要相信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无为而治——以精心设计的无为,给学生提供有为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有为应体现在课前的精心准备,根据学情、对照目标、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作为。你给学生一点信任,学生还你一片惊喜。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其“想学”;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能够基于一些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能够建立在情意和价值观基础上,努力促进学生“坚持学”。关键是我们老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方法贯穿到教学的各个方面,逐步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起来了,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本学年,我们提出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必须”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措施。另外,各年级一定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自习时间,让学生自主作业和学习。九年级的晚自习,除个别情况以外,一般不能安排老师上新课,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安排好学生复习、预习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大量练习训练的时间和自主学习的时间,真正调动起学生想学、愿学、肯学的积极性。
(五)进一步抓好学校课程建设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构建国家、地方和校本“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保证国家课程开全开足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地方课程开设计划,使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地方课程落到实处,做到有计划、有教案、足课时、有评价。同时,学校将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到学校课程管理中,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外的各种校本课程。例如,节日课程----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国庆节、清明节、青年节、春节元旦端午节等课程;社团活动课程-----阳光课间60分、“金百灵”、“轻舞飞扬”、“水墨舫写意”、“墨雅轩”、“数之慧”、“化学与生活”、 语之韵”文学社团等课程;文化课程----语文经典诵读400篇(百篇当代美文诵读工程和大量阅读训练和写作)、英语阅读400篇、学科素养与方法指导;实践探究课程----信息博览、心理教育、书法、劳动、社会实践等课程;主题教育课程----主题班会、入校课程、国旗下讲话等课程。关于社团等学校课程,今年要由实际成效。这也是县教育局本学年重点抓的工作。学校已制定了社团的章程和社团活动的相关意见,各级部开学后要迅速成立各种社团,并利用周二或周四下午第四节活动时间进行有计划的活动。关于社团活动工作量的认定,由各级部根据实际活动的次数和教师个人的详细教案,每半个学期汇总一次,按实际上课时间计算个人工作量。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爱好特长,开发和实施各种校本课程,并且以讲义的形式结集成册,学校将按照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实际计入教师学业积分,并对开发的优秀课程表彰奖励。艺体部要结合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统筹规划好“阳光课间60分”学校课程,同时落实好教育部提出的“二加一”工程,即每个学生要具备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开学后,首先做好摸底统计,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已经具备某项技能和特长的要强化;不具备的要列出目标,着力培养。在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我们中心工作中的重心,那就是教学成绩,因此各级部、班级和每一位老师要多动脑筋,创新工作,既要有课程特色,又要抓住中心当中的重心不放松。
(六)进一步抓好班级学生管理
关于班级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不用多讲大家都非常清楚。一句话,没有学生的发展,就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没有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秩序,其他工作都是空中楼阁,缺乏持续性发展。对于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仅强调以下几点:
常规管理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时松时紧。要做到持之以恒,不仅靠老师的辛勤劳动,关键是靠班纪班规。要通过落实责任制、积分制、小组管理捆绑制等加强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持续性。
要正确对待学校和级部开展的各种活动。学校和级部开展的各种活动是帮助班主任老师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凝聚集体向心力。作为班主任要有正确认识,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把活动的开展和班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不能有抵触情绪。
要重视主题班会的作用,加强对班会的管理。每周一节的班会或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总结上一周工作,布置下一周工作的最有效形式。要求班主任一定要重视每周一节的班会,做到有主题、有教案,不得无故拖延和占用。学生处要加大对班会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确保班会工作的有效。
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学习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刻苦学习的能力。思想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特别强调学生仪容仪表的管理和高档自行车的管理。关于纪律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新学年我们要从楼内和班内秩序抓起,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进入教学楼和教室就要禁止大声喧哗,保持安静,进入学习状态。关于学习教育,除各学科老师平常指导外,班主任要抓住不同时机,采取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上进心态。

相关参考:

当前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1.对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足 当前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往的历次改革,它牵涉面广,涉及内容多;并且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结果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包括其他结果。在此情况下,有人对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下去以及实施的效果产生了怀疑,有人...

简述我国当下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城绩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体错位,目标弱化 虽然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很多的教师把教学目标的达成者及教学行为的变化者并没有落实到学生的身上。教师是“目标”动作的发出者与执行者,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仅仅处于一个受动者的地位。如下面的的教学目标设计:1.引导学生理清各段...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主干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儿童文学、写作、班级管理、中国文化概论、文秘基础。三笔书法、普通话、教师口语、教育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语文教育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等。

我国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府投资规模不够,办学条件艰苦落后。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悬殊大、教师待遇差距大的客观现实,始终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2、师资建设不配套,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由于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极为有限,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

你认为我国大学教学教育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但大学并不完全为当下的现实世界培养人,更重要的是,大学所培养的人将要面对未来的世界——一个可能和现在完全不同的世界。20年前的人能够想象到今天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吗?不能,正如今天的我们也同样无法想象20年后的世界将会怎样。因此,本科教学的本质,就不在于教给学生...

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2、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教师带新教师,可以帮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掌握教学方法,避免一些常见的教学问题。这种制度可以使新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教学技能。3、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

中国课程教材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几套高中课标必修课教材的主编几乎都是文学研究界的专家,七十多种选修课教材也大都由高校学者任主编,作家当主编也不乏其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民国时期语文课程教材建设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原因之一就是有众多专家学者的关心与参与:蔡元培、胡适、朱自清、叶圣陶、夏丏尊……我国地理课堂教学受前苏联...

谈谈目前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以及未来的展望
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滞后、网络教学资源质量不高、网络教学手段不完善、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价不力 1、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滞后: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教学的基础设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带宽和传输质量仍然是影响网络教育的瓶颈。2、...

我国目前在教学课程改革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一、许多教师不愿意改革,或改革步伐很小。二、领导有顾虑,就怕一改革,成绩会下降。三、课程改革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要找到适合本校、老师的模式还是比较难。四、摸着石头过河,怕改革遇到挫折。

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更新了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

相关评论

  • 乌裕4485: 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有哪些? -
    15685729999: 全面发展. 主动发展. 个性发展. 全体发展. 可持续发展.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出现了一日千里之势,教学论仍停留在知识与技能授受的研究上显然是不够的.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体育教学论学科领域也是如此,旧的理论有新的解读、教学实践同时又催生出新的理论、学科之间交叉联系使体育教学论也在产生变化等等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课程论和教学论后的研究至今没有停止.

  • 乌裕4485: 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专业,考研都考什么 -
    15685729999: 初试时候考的是教育学、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以及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由于现在是全国统考(教育311综合),所以参考书目也是一样的,如下所示: 初试参考书目: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或南京师大教育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 ...

  • 乌裕4485: 当代课程与教学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的关系?
    15685729999: 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新内容体系的关系:理清和建构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新内容体系,可以而且需要形成和应用文化哲学的视角.当代文化哲学为我们教育领域重建了“人...

  • 乌裕4485: 初等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是什么意思?
    15685729999: 小学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学复合型”的小学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写作、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儿童文学、语言学概论等. 就业方向:中小学、教育科研、教育行政管理、企事业、各级文化教育馆等单位.

  • 相关话题

    ap在线精英在线最新简短笑话,好笑的段子,搞笑句子,男女朋友校园冷笑话,搞笑歌词对白台词,夫妻搞笑对话,手机流行笑话,逗人笑的动物经典笑话,最新幽默搞笑图文,好笑的视频分享给朋友
    若有事情,请联系电邮
    © <搞笑吧